APP下载

黄羊滩人工固沙林病虫危害调查

2015-09-28施绘丽赵广智邢存旺马增旺

河北林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沙枣鼠类黄羊

施绘丽,高 起,赵广智,邢存旺,马增旺

(1.宣化县林果研究所,河北 宣化 075116;2.赤峰松山区初头朗镇政府,内蒙古 赤峰 024039;3.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黄羊滩人工固沙林病虫危害调查

施绘丽1,高起2,赵广智3,邢存旺3,马增旺3

(1.宣化县林果研究所,河北 宣化 075116;2.赤峰松山区初头朗镇政府,内蒙古 赤峰 024039;3.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病虫危害反映了人工林的抵抗力稳定性,虫口密度与感病株数越低,说明林分生物学抗性越强,林分的稳定性越高。以黄羊滩人工固沙林为对象,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设置标准地,对病虫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黄羊滩人工固沙林造成危害的主要病虫害与鼠类共8种,其中虫害5种,病害2种,鼠类1种。食叶害虫危害白榆、沙枣、沙打旺;种实害虫危害柠条、紫穗槐;病害对杨树有轻微危害;鼠类只对沙枣造成危害。结论:得益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与营林条件,森林病虫害只对个别树种在极小范围造成侵害,对固沙林的总体防护效益没有造成损失,不是黄羊滩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干扰因子。

人工固沙林;病虫危害;黄羊滩

森林病虫害是抑制林木生长和成林成材的一大灾害,林木在生长的每一个过程中都会受到病虫害的侵害,这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作为防护林的人工林,常常因病虫害发生导致防护效益低下,起不到维护环境的作用。人工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一项重要内容。由单作、不能做到适地适树以及忽视检疫等原因导致的病虫害发生,常常成为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干扰因子。

黄羊滩位居河北省五大沙滩之首。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严酷的气候、土壤条件,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相耦合,导致该地区植被严重退化,土地大面积沙化,成为直接导致洋河、官厅水库淤积以及北京扬沙、浮尘天气的主要沙源地。为了有效治理黄羊滩沙地,大面积的人工固沙林被栽植,在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的同时,所营造的林分在抗病虫方面表现出一些差异。为此,通过对人工固沙林病虫危害的调查,对现有的人工固沙林抗病虫能力进行评估,为进一步筛选稳定的人工固沙植被模式,以及环京津风沙源南部区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研究区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县东南部洋河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34″~115°12′30″,北纬40°25′12″~40°32′6″,隶属于张家口市宣化林场,总面积10200hm2。该区属坝下中低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600~1000m。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年均降水量365mm,年蒸发量2000mm。年平均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25.8℃,无霜期130d,年≥10℃有效积温2368~3573d·℃。土壤以风沙土为主。年内大风天数37~40d。地带性植被为疏林草原,植被类型较单一,盖度较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沙尘暴、冻害、干热风等。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风多、风大、干旱等特殊的局部气候特征,区内土壤风蚀沙化严重。

2 调查思路与评估方法

首先对林场范围内所有人工林分进行全面踏查,目的在于了解林分和宜林地的病虫害概况,方法是沿林中道路或自选典型路线用人工观察法进行调查。着重记录主要害虫种类、发育阶段和危害程度,并记录被害木的分布状况,如单株、成团、成片、大片等。为进一步了解害虫发生和危害的详细情况,在大范围踏查的基础上再进行标准地调查,即在害虫发源地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标准样地或标准行进行调查。样地面积20m×30m,如果样地内林木少于50株,则扩大调查范围达到50株。虫害调查主要统计受害株率和虫口密度,病害调查主要统计受害株率和感病指数,并按下列划分标准判断危害程度。

叶部病害:1/3以下叶片或针叶有病害症状为轻(+);1/3~2/3为中(++);2/3以上为重(+++)。

食叶害虫:1/3以下叶片被害为轻(+);1/3~1/ 2为中(++);1/2以上为重(+++)。

种食害虫:1/3以下果实被害为轻(+);1/3~1/ 2为中(++);1/2以上为重(+++)。

皮部病害:1/4以下树干被最大病斑包围为轻(+);1/4~1/2为中(++);1/2以上为重(+++)。

3 结果与分析

3.1病虫种类和危害程度

对黄羊滩人工固沙林造成危害的主要病虫害与鼠类共8种,其中虫害5种,病害2种,鼠类1种。食叶害虫危害白榆、沙枣、沙打旺;种实害虫危害柠条、紫穗槐;病害主要对杨树有轻微危害;鼠类只对沙枣造成危害。不同造林树种发生病害、虫害的种类与发生情况如表1、表2。

表1 黄羊滩主要造林树种病虫害种类与分布状况

黄羊滩林场病害很少,只发现2种病害,对杨树造成轻微危害。小叶杨1个小班发生腐烂病,感病株率为3.7%,感病株呈零星分布,感病指数平均值为1.4。主要表现为干腐,病斑分布在主干下部,最大面积一般小于1/4干周。病部扩展缓慢或不扩展,株间传播能力差;小美旱杨1个小班于2008年发生灰斑病,受害株率8.7%,感病植株连成小片分布于林中。感病指数平均值为2.9,以叶片感染为主,极个别嫩梢受感染,受害株受害叶片小于1/3。其它年份未发病,诱发条件可能与年降水量有关系。这2种病害都未在林分中大面积扩散,对林分结构与防护功能未产生实质影响。

食叶害虫对白榆危害面积较大,其中3个小班曾经发现谷榆蚜,受害株率为8.2%,虫口密度一级主枝平均虫瘿数为3.2个。5月中旬在榆叶正面形成袋状虫瘿,初为绿色,后变为红色,7月初虫瘿开裂并枯死。谷榆蚜在黄羊滩林场并不是每年都发生,而且发生时也没有出现大面积扩散,主要与转主寄主生长情况有关。发生后一般仅引起植株叶片受损或部分落叶,并未导致林分明显的生长衰退,更没有植株死亡现象。

表2 病虫害对树种的危害程度

沙枣和沙打旺常遭蚜虫危害。蚜虫在沙枣林中发生时间集中在5月中下旬。沙枣林中发生蚜虫时,主要分布于叶背面,新叶、老叶都受危害,但以梢部嫩叶危害较重。受害株率为5.5%,受害植株在林中分布无规律,以2~3株成小团状分布,受害株虫口密度平均值为2.6头/叶;蚜虫在沙打旺林中发生时间无明显规律,5月中旬至6月下旬都可发生,受害株率为4.3%,受害株以3~5簇组成团状不规则分布于草地内,害虫分布于梢部的茎杆和叶片上,受害株虫口密度为5.8头/cm2。蚜虫对沙枣与沙打旺都未形成灾害,从2000年植被建植以来,从未实施人工防治措施,蚜虫危害发生后持续1~2周就自然消退了。分析原因,是黄羊滩林场特殊地理位置与温、湿条件,限制了虫害大面积扩散。

柠条和紫穗槐每年都会遭受种实害虫不同程度的危害。调查发现,柠条种子小蜂在黄羊滩的危害与柠条的配置密度有一定的关系,密度大时,危害较严重。受害株在林分中分布较分散,呈松散片状,受害株率12.8%,受害株虫口密度平均值为0.2头/果;紫穗槐豆象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一定关系,在水分比较好的年份发生相对较为严重。受害株比较集中,呈片状分布于林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块受害株率为19.1%,受害株平均虫口密度0.3头/果。种实害虫虽然对柠条和紫穗槐的种子产量造成了明显影响,但未对林分自然更新产生影响,林分中有足够多的未受危害的林木保证了林分更新所需的种子数量。

沙枣树在早春期间偶见鼠类危害,主要啃食树皮与树冠下部因下垂而贴地的细枝。生长季节植物的绿色部分多,危害性常常不明显,但入冬后树木的被害就比较明显,早春受害株率为6.1%。鼠类都有打洞习性,在地上堆成很大的土堆,这些直接破坏植被,妨碍植被恢复。沙枣树自然愈合能力强,树皮被啃食后都能自然愈合,未见因啃食引发的死亡植株。另一方面,由于沙枣树萌生能力极强,轻度啃食后往往刺激树体萌生出大量枝条。实地评估,鼠类对沙枣林的稳定性未产生影响。

3.2病虫害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林木病虫害的发生有其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环境因子的触发条件。黄羊滩林场的气候因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该林场冬季严寒而漫长,超过了一般昆虫发育的温度极限,极易引发昆虫越冬滞育现象,造成越冬基数低。人工林中常见的虫害,低龄幼虫不能安全越冬。夏季干热风盛行,幼虫不能正常发育,而且易导致死亡,种群数量不易扩大,难以在这里生存。大气相对湿度小,与气温变化不同步,不利于病菌孢子萌发。人工林中易发的病害,如侧柏叶枯病和樟子松枯梢病等,由于温、湿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分生孢子萌发的条件,难以在这里传播蔓延。

3.3病虫害发生与营林措施的关系

黄羊滩人工固沙林林分结构有利于病虫害的自然控制。首先,营造的林分虽然以纯林为主,但面积往往不超过66.7hm2,与周围其它林分在大范围内形成镶嵌,相当于混交。林分四周与不同树种林分交接,周围的树木种类和植被状况相互产生一定影响,便于招引食虫鸟类;其次,林分状况良好,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林木病虫害与林龄长势密切相关,黄羊滩人工固沙林全都处于幼林阶段,林木的生活力强劲,有良好的抑制病害的效果。再次,人工固沙林初植密度小,林中通风透气性好,光照条件好,从而促进生长,降低病虫害发生。最后,该林场营造人工固沙林,苗木由林场自己培育,极少引进外地苗木,从源头上杜绝了病源与虫害的引入,将病虫害跨区域传播、蔓延的渠道斩断,有效地防止危险性病虫害在地区间传播。

4 结论

对黄羊滩人工固沙林造成危害的主要病虫害与鼠类共8种,其中虫害5种,病害2种,鼠类1种。食叶害虫危害白榆、沙枣、沙打旺,种实害虫危害柠条、紫穗槐,病害主要对杨树有轻微危害,鼠类只对沙枣造成危害;在黄羊滩林场,得益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与营林条件,森林病虫害只对个别树种在极小范围造成侵害,对固沙林的总体防护效益没有造成损失,不是黄羊滩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干扰因子。

[1]柳惠庆,魏蔼一,李维忠,等.河北侧柏叶枯病的调查研究[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5,10(4):303-306.

[2]雷增普.古柏赤枯病病厡菌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6,32(1):44-48.

[3]尹承陇.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病虫害调查与防治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5,(9):28-30.

[4]赵梅,张新平,周旭东,等.克拉玛依地区人工林病虫害调查初报[J].中国森林病虫,2006,25(2):19-23.

[5]盛炜彤.人工林的生物学稳定性与可持续经营[J].世界林业研究,2001,14(6):14-21.

[6]邢存旺.黄羊滩人工固沙林生态稳定性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

S763.7

A

1002-3356(2015)05-0030-03

2015-03-09

猜你喜欢

沙枣鼠类黄羊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哨所旁的沙枣花
母黄羊之死
故乡的沙枣花
天津七里海湿地鼠类十年变化
浅谈户内变电站防鼠安全工作
适宜甘肃酒泉栽培的大沙枣品种筛选
沙漠向导
新疆,那棵沙枣树
冷库鼠类防治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