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在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模式的探究
2015-09-28乔圆圆
乔圆圆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好高科技手段,是教育、教学、学习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必然促使我们的教学主体、教学手段等观念发生转变,在信息化环境下,探索新型学与教的方式。
一、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通过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用来提高培养、发展新的技术,以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教育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系统来实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育信息化可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效率,促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发展需要信息化环境
1.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首先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好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备课,让学生提高分析、挖掘教材的能力,从而明确学习总目标,理解知识点,然后设计学习任务或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开展信息资源的查找与学习了。老师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课件制作,有目的的查找资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源,以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寻找。学生制作课件时,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比如:搜集到的视频如何插入、选择适合的幻灯片的背景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训练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动手能力,培养互动合作及与人分享的集体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就可以构建起一种自主学习的模式,所有学生都通过自主学习的模式来获取更多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最终的成长。
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将学习结果在班级进行展示、评价,然后及时总结出正确的知识,最后进行反思。学生们通过整个过程的自主学习可以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可以促成学生之间产生竞争意识,形成一定的争优创先的学习氛围。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式学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辅助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宽容、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氛围中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尽显所思所想,不害怕答案是否正确,不担心言语是否恰当,不担心老师同学的嘲笑,只要将自己的观点作为课堂交流讨论的一部分即可。这种形式教学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对话、交往、沟通的平台,互动、合作、分享的乐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信息化环境下高中生物教育方式的发展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现之前的生物课堂是无趣的、抽象的,而且很多的物种学生没有见过,只能通过课本上的简单介绍来了解,但是在多媒体出现以后,大大改善了这一局面,声像图文并茂,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声像图文一体特点来学习更多的内容,激发求知欲。比如,对于生长素的作用与植物的长势之间关系的相关内容,学生难以理解,自然无法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设计一个植物不断生长的动画,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会欣然接受这一知识点。
2.教师转换角色,引导学生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导,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种被动学习的方式,使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不知道问什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的主动性逐渐丧失。信息化时代的学与教,更要重视授学生以“渔”。只有学生掌握了“渔”的技巧,才能捕到更多的“鱼”。自主学习与协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共同点与楔入点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作为新型学与教方式是比较符合教育、教学实质的。
四、小结
信息化环境下高中生物的教与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结合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实现教育信息化。学生要增强主体意识,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利用信息资源,采用开放式、引导式教学,实现教学的兴趣化、多样化,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新的环境新的背景也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党保生. 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方式研究[J].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5).
[2] 刘树安.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较分析[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0(9).
[3] 蒋侃、韦兆文、邓柯. 信息化环境下研究型教学方法探索[J]. 教育情报参考,2008(14).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