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远水自流
——专题片《清风舞荡庭满芳》脚本创作随笔

2015-09-27李思宁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专题片脚本创作

■李思宁

源远水自流
——专题片《清风舞荡庭满芳》脚本创作随笔

■李思宁

在职党员报到、积分、参与活动等情况一一记录在册

一台尖端设备的组装必须按照图纸的设计,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方可造就大国重器;一段恢宏乐曲的弹奏唯有遵循乐谱的旋律,抑扬顿挫,千回百转,才能演绎华彩乐章;一部专题片的脚本,就好比安装之图纸、演奏之乐谱,是整个片子的灵魂与精髓,所有的人员安排、镜头设计和设备调配都需依照脚本的内容去安排执行。由此可见,就电教片的创作而言,创作一个好的脚本对于展现拍摄对象的先进事迹及其背后发生的故事至关重要。

前期脚本是十分必要的,一个完善的前期脚本是整个拍摄采访工作的导向。在创作反映沈阳市开展“四进四建”活动事迹的工作片《清风舞荡庭满芳》(以下简称《清》)时,我们首先是从前期脚本的策划着手。因之,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案头工作。然而,案头工作有时可以使我们提前明晰思路,有时也会将我们引入思维迷雾和定势。比如在本片的案头工作中,我们的定势就是搜集素材反映‘四进四建’,我们的迷雾则是面对大量信息的取舍和切入。有领导看我们不得要领,一句话点醒了我们:“要切身感受,不要闭门造车。”结果,案头工作逐渐转移向了大量的前期采访,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许许多多在职党员与百姓的感人故事,掌握了很多生动的第一手资料,这其中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有“患难见真情”的千金一诺,更有“雪中送炭”的爱心接力。素材取舍就这样相对变得简单,我们首先选取那些感动了我们的,因为只有感动了我们自己的素材,我们才能寄希望于它也能感动观众。于是,前期脚本就有了。这时的前期脚本其实更像是一个制作方案,怎么拍好,到时还得看真章。

尽管只是前期脚本,但其结构也要清晰。抓住灵感稍纵即逝的尾巴,不断地梳理、延展、放大,你会突然间发现整个脚本的框架结构清晰可见。初步构思相当于为脚本搭建了骨架,此时趁热打铁,继续挖掘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情节内容,才能为脚本注入血液与活力。对于展现“四进四建”活动,我们想选取四个反映不同主体的故事,其中可以突出个人的典型事迹,也可以展现集体的动人风采;创作手法上务求多样,可以叙议结合,也可以借物言志;四个故事各有侧重而又彼此呼应,一条服务奉献的主线贯穿其间,将全篇有机联系为统一整体;然后再依据脚本分列镜头,联络社区采访,制订拍摄计划。先期就是这样按部就班进行。

“取法其上,仅得其中”,脚本基础好,将来拍成的片子才能尽可能接近理想。所以,撰写脚本时需要更加强调叙事的方法。在设计“爱心助学,接力扶困”的故事时,我们主打了“温情”牌。花季女孩因贫困面临辍学,驻街单位在职党员展开爱心接力,为其解除后顾之忧。后来女孩学业有成,拿出奖学金参与助人,传承这份温暖与力量。在设计“排解民忧,榜上有名”的故事时,我们营造了矛盾冲突。社区环境脏乱差,居民怨声载道,社区共建单位在职党员利用休息时间改造社区环境,百姓心情彻底转晴。在设计“深夜送蛋,鱼水情深”的故事时,我们抖包袱、设悬念。为什么居民要深夜送鸡蛋?鸡蛋送给谁?到底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一连串发问牵动着故事的发展,剥丝抽茧,还原“真相”。

然而,人类的文艺创作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一种灵感活动,经常会有灵光一现的火花占据我们思维的横断面,从而使我们发现此前创作思维的缺失和创作视野的死角。所以说,专题片的脚本并没有终极版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运动的,包括镜头、语言乃至思维,我们需要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完善我们的脚本,对脚本展开两次、三次乃至多次再创作,庶几近乎完美。

有时候,脚本的修改是拍摄条件变化下不得不为的变通之举。在拍摄过程中,偶尔会发生我们策划脚本时预想不到的突发情况,甚至因此中断计划中的拍摄,这时就要积极寻求替代方案,甚至勇于删改原有构思。在拍摄双路社区“深夜送蛋”的故事时,我们遇到了麻烦,主角之一的91岁的张奶奶突然住院,另一位主角也搬家离开,一下打乱了我们整个拍摄计划。这时我们急需寻找一个具有替代作用的新素材。在了解内情时,向我们介绍情况的人民警察张苏涛说起社区的人和事来滔滔不绝,显得了然于胸,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于是我们就试着顺便了解一下这个人的故事。没想到,这无心插柳之举使我们捡到了“宝”,挖掘到了张苏涛自愿服务社区的故事。在采访社区空巢老人房秀彬时,老人说张苏涛就像她的“干儿子”。就这样,我们对脚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深夜送蛋”的故事不得不删掉,重新拍摄了“爱心卡片,情暖人心”的故事。

省医院在职党员进社区为百姓做健康讲座

有时候改动脚本则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内容、深化主题。在《清》片原定的脚本中,是没有主持人出画、叙中夹议这一设计的。之所以进行了这么大的改动,是因为初剪后,观者说觉得片子情节挺好,但意义不够明确。我们就想在每个故事结束时插入小结的内容。但是,像一般人们喜欢采用的那样用字幕打出小结,就显得太刻板了。因此,我们采用了主持人出镜简评的形式,在每一段结尾处插入主持人评议,既明确了故事的主题,又进一步强化了片子的层次感。所以说,脚本在制片全程中一直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有时候甚至要到成片时脚本才最终完成。这也反映了脚本和制片的关系,先有本和先有戏都非绝对,有时本和戏同步。

在拍摄中保持对现场的敏感性极为重要,对偶然发现的新线索要不惮劳苦、努力深挖,如此经常会有意外收获。在拍摄干休所官兵为社区群众解难题时,我们遇到了新的困难:一方面,地方和部队互不统属,而部队保持低调不愿多说多讲;另一方面,受资助孩子的母亲为了家庭着想,也不愿宣传其事。采访因此进入僵局。后来,我们在部队领导办公桌上发现的一张照片成为了打开僵局的关键。照片中一群官兵簇拥着一个孩子开心地笑着,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在了解这张照片的相关人物和内容时,我们得知了本片中最打动人心的故事。从这张照片切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显得更加情真意切、有血有肉。

细节在一部片中十分重要,同时往往也是我们进行现场再创作的切入点。在采访社区老人房秀彬时,老人滔滔不绝地介绍张苏涛平时都做了些什么事情以及对她本人有多好。老人讲了很多,我们却没有直观感受。后来采访结束,我们告辞转身,不经意间发现老人送我们出门时,随手把一张卡片别在了衣襟上。我细看卡片,这是一张万一老人走失找不到回家的路时备用的联系卡,卡片下面的联系人正是张苏涛。我们把这个细节放大,张苏涛故事的轮廓便脱颖而出了。

《清》片前后历时五个月才告完成,期间脚本经过多少修改我们没有细数过,也没办法去细数。一次我无意间找出了片子的原始脚本,发现这个脚本显得很陌生。我把最终脚本打印出来,两者进行对比,不由感叹:除了主题是同一个,几乎看不出是同一部片子。初稿和终稿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差距,这个事实仿佛在告诉我们这些创作者:脚本是我们的依靠,但脚本又是多么不可靠!其间几许矛盾、几许和谐,只有创作者自己体会最深。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猜你喜欢

专题片脚本创作
酒驾
安奇奇与小cool 龙(第二回)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一墙之隔》创作谈
快乐假期
小编的新年愿望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