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音乐(下)
2015-09-27谢佳音
文/谢佳音
古巴音乐(下)
文/谢佳音
克拉威(Claves)
在古巴任何乐队和乐组的演奏中,“沙球”或“沙锤”往往都是不可少的,它为音乐中的节奏增色不少。这类圆形或葫芦型的体鸣乐器与非洲的同类型的乐器息息相关。这些沙锤或沙锤里可以装入种子、谷物或是碎石。一对装满种子的葫芦,在古巴被叫做马拉卡斯。
古巴还有一种边缘成锯齿状的葫芦,叫做故罗伊,演奏的时候用木棒刮奏。
古巴的体鸣乐器中还有一种叫做克拉威(Claves)的乐器,这是由一对长约20到30厘米的短棒组成、有稍厚的销子的打击乐器。传统的克拉威由普通的木头、较好的花梨木、乌木或黑檀木制成,现代的克拉威则有用玻璃钢或塑料制成的。演奏时,将两根短棒相互撞击,并利用拱起的手掌做共鸣,就能发出响亮清脆的咔嗒声。克拉威在古巴合奏音乐中必不可少,通常用来在一首乐曲里不断反复地演奏一种固定节奏,就像是非洲音乐或是巴西音乐当中的“关键/核心音型”(或者可以相当于主导音型、时间线、固定短句、铜铃的主导音型等)。
在古巴乐手的心中,无论是否有克拉威参与演奏,他们的心中都响着明亮而清脆的克拉威的敲击声。就像非洲音乐演出中的铜铃演奏一般,克拉威这件乐器并不是由专门的打击乐手来演奏的,而通常是由歌手边歌唱边敲击的,目的是保持整个器乐合奏的统一的律动节拍。当某些鼓手在她们演奏的空拍处,也会腾出手用指尖在鼓面上轻敲克拉威的律动节奏。正是由于克拉威充实而平稳的存在,才使我们体会到古巴音乐持续释放的激情。
如今克拉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应用在古巴的传统音乐当中,也被音乐家们用在现代的音乐创作中,较为典型的例子是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在他们的《And I Love Her》和《Magic Bus》歌曲中所使用的克拉威;作曲家史蒂夫·里奇为五对克拉威创作了音乐;乔治·格什温将克拉威应用到了他的《古巴序曲》的创作中……可见两根小小的木棒在古巴音乐中有多么大的力量!
古巴的膜鸣乐器多源于非洲,有由大、中、小三面鼓组成的应用在宗教仪式当中的巴塔鼓;形似大木盒、演奏者坐在木盒上用手或鼓槌敲击的“抽屉鼓”卡洪;鼓身形似酒桶声音洪亮的贡卡鼓等等。
古巴的劳德吉他最早是由阿拉伯人传入西班牙,又随西班牙殖民者来到古巴的旋律乐器。它的共鸣箱呈梨形,有四到七组双弦,多用于民间乐队的演出。
伦巴
古巴学者奥拉沃·阿兰·罗德里格兹把古巴音乐分为五类:松类、伦巴类、刚西翁类、丹松类和庞多-瓜希拉类。
松类。关于“松”(Son),人们听说的更多的可能是墨西哥的“松”而非古巴的“松”,单从它们的西班牙原词中看,这两者确实是用同一个单词指代的,但实际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歌舞体裁。古巴的松是古巴社会重要的音乐歌舞体裁,几乎所有的社会性音乐活动都离不开“松”。关于松的起源,众说纷纭,但人们都普遍认同《台奥多拉妈妈》这首作品是第一首松调音乐的说法。台奥多拉·西涅斯是一位获得自由的黑人妇女,她在1568年到1592年期间定居在古巴东部的圣地亚哥,以演奏维乌拉琴和演唱歌曲而闻名,人们尊称她为“台奥多拉妈妈”。歌曲《台奥多拉妈妈》就是以她为对象的,由此可以推断,古巴的松应该是产生于16世纪左右的。但是,松类音乐的成型就要追溯到古巴国家的成型时期,即18世纪时,这时古巴的民族主义特征就开始在文学和艺术当中显现出来。大约在1920年,松被传入了城市,出现在哈瓦那城,逐渐发展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融歌、舞、器乐于一体的古巴松调。松是古巴音乐的集大成者,它将古巴、非洲的乐器综合起来,不仅扩展了一些既用乐器的演奏技巧、充分发挥了它们的乐器特点,又使得一些久藏于世、几乎被人们遗忘的乐器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里来、获得了“重生”。“松”的音乐运用拨弦乐器的组合+一个和声主音贝斯+打击乐器的节奏轮廓,形成了一个同时展现节奏、和声、旋律的集合,明确了古巴松乐的独特风格。
伦巴
伦巴类。伦巴似乎是我们对古巴这五种音乐类型中最不陌生的一种,但是实际上我们所熟悉的伦巴只不过是现代舞厅当中的一种舞蹈,而古巴伦巴类音乐无论是在含义上还是在内涵上都比舞厅伦巴丰富得多。Rumba这个单词,是非洲语言与美洲语言的融合,所以单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古巴伦巴类音乐与非洲音乐的密切关系。最初的伦巴是产生在古巴的贫民窟,它是古巴底层人民举行欢宴时所用的音乐。人们利用周围大小不一的盒子或是其他可以发出声响的器具,像瓶子、金属物体等来充当乐器,比如说用汤匙的相互撞击来形成固定节奏,用匙敲击炒锅来形成多线条的节奏,再通过敲击箱子、抽屉来发出更大的声音增强气氛等等,以此来为舞蹈和歌唱伴奏。伦巴类体裁包括了街头庆祝活动用的康姆巴萨、狂欢活动时队伍游行所用的卡姆巴萨、双人舞表演和音乐瓜关果,还有模仿老人举止的扬步等。这些音乐后来也都渗透进了古巴的流行音乐和艺术音乐的创作中来。
刚西翁(Cancion)歌曲就是古巴的歌曲,但这种歌曲涵盖广泛,既包括流传在民间、乡村或城市的歌曲,也包括专业创作的舞蹈音乐和音乐会音乐,像哈巴涅拉、波莱罗、行吟歌曲和抒情歌曲都是属于刚西翁类。在19世纪以前,古巴的歌曲大都是意大利风格,带有鲜明的罗曼蒂克色彩,现在的古巴抒情歌曲表达的感情就比较温柔、细腻,富有女性情怀。波莱罗、哈巴涅拉都是且歌且舞的音乐形式,像这一类的歌曲都是以自由著称,无论是歌曲的结构,还是音乐的旋律与节奏,抑或是音乐的总体风格都体现出无固定的自由。哈巴涅拉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探戈节奏,又称作哈巴涅拉节奏,即一个附点八分音符加上一个十六分音符、再加两个十六分音符,这种节奏最早也是来源于将在后段提到的康特拉丹萨。波莱罗则是诞生于19世纪末,它的前身是伴随着方丹戈、波罗等西班牙舞曲进入的古巴,二拍子的节奏,虽采用小调但是却热情洋溢,用吉他伴奏。除了哈巴涅拉和波莱罗,古巴的刚西翁歌曲还有歌手弹着吉他边周游各地边歌唱的游吟歌曲、盛行于古巴西部的合唱音乐克拉维、20世纪中叶受到美国音乐的影响而取代了波莱罗的“灵感”歌曲等。
古巴年轻人的舞蹈
丹松类(Danzon),也有学者把它的中文译名写为“坦松”二字,这一体裁名称或许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比较陌生,但若是换言之说起“曼波”(mambo)和“恰恰恰”(cha-chacha),可能就容易理解一些了。像曼波、恰恰恰、丹松奈特这样较为流行的舞蹈音乐都属于丹松类音乐。丹松诞生在一百多年前,从19世纪的80年代到20世纪的40年代是它最为流行的时期。丹松的产生受法国音乐的影响、是在法国“对舞”康特拉丹萨(Contradanse)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了解丹松的诞生,首先要简单回溯一下“对舞”在欧洲的发展。17世纪时,“对舞”首先流行在英国的农村,后来逐渐走进上层社会而被称为“乡村舞”;18世纪,对舞进入西班牙,逐渐发展成为西班牙宫廷节日和家庭聚会上最流行的舞蹈形式;进入法国社会以后,对舞又经过了法国舞者的加工和改良发展得更加成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康特拉丹萨。康特拉丹萨传入古巴之后,古巴的乐手们将古巴的打击乐融入到了原本由小提琴、长笛和钢琴所组成的乐队当中,使康特拉丹萨风格具有了古巴风味而形成了丹萨,得益于众多优秀的古巴乐队的推广,丹松音乐丰富的器乐织体、优美的舞蹈、典雅的旋律、炽烈的节奏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古巴人民,使它逐渐成为深受古巴人民喜爱的歌舞音乐,获得了“古巴民族舞”的美誉。
庞多-瓜希拉类,是古巴的乡村音乐,“瓜希拉”(Guajira)的原意即为“农民、村民”,所以瓜希拉音乐就是受到西班牙音乐的巨大影响,由来自西班牙各个不同地区和阶层的移民在18世纪下半叶带到古巴农村的音乐。“庞多”则是指唱词为十行唱诗的音乐,西班牙移民把它带到古巴后产生了很多变体,其中两种类型较为典型,一个是自由的庞多,另一个则是固定的庞多。每逢节假日或聚会宴请,人们都会唱起歌跳起舞,庞多-瓜希拉音乐在这种节日音乐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古巴音乐除了有以上五种分类方法之外,还可以根据其音乐活动的范围和功能的不同而分为民间音乐和专业音乐,专业音乐可再细分为专业流行音乐和音乐会音乐。
在古巴所有类型的音乐当中,可以说,它的专业流行音乐绝对是举世瞩目的,这里包括了古巴的歌曲和流行舞蹈音乐,像上文曾经提到的曼波、恰恰恰就都属于此类音乐,流行性更甚于此两者、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追捧热潮的古巴歌舞则是萨尔萨,它对于古巴而言,就有如雪茄对于古巴,可称得上是国家的标签。
萨尔萨(Salsa)的原义意为作料、调味汁、开胃品。为音乐“加一点调料”就是萨尔萨音乐的特点,它就如同放了作料的食物,色香味俱全,让人欲罢不能。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西班牙人已经占了较大的比重,老一辈的西班牙人似乎仍然放不下对祖国的思念,而他们的后代却在充满商业气息的美国文化的熏陶下长大,为了满足这些西班牙人的审美趣味,新的音乐产品应运而生。萨尔萨就是加勒比海地区受非洲音乐文化影响的各种音乐舞蹈的混合,它既混合了古巴的松类、伦巴类音乐,又融进了源于法国但是定型在古巴的丹松,无论是它的歌曲还是器乐曲都是典型的“合成物”。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萨尔萨跟着唱片、电台广播、电视和舞台表演传到了加勒比海以外的广大地区,从高原传到了平原、从乡村传到了城市、从一个城市传到了另一个城市,涌现了一首首打动人心的萨尔萨歌曲,成就了一位位萨尔萨音乐明星。虽然萨尔萨的演出更多的是在歌舞厅、萨尔萨的受众群更多的是年轻人,但是与单纯的自娱性歌舞有所不同,萨尔萨的主题可以是宗教性质的,也可以是涉及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这些都使萨尔萨音乐蕴含了更加多样化以及更加深层次的含意,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更多的古巴的文化和人文思想,这也是萨尔萨之所以成为古巴国家标签的重要原因之一。萨尔萨的风格并不是单一的,不同地区的萨尔萨有着不同的特点。比较有代表性的萨尔萨歌手和作品有塞莉阿·克鲁兹的《厚厚的红嘴唇》、拉密托的《山区歌手》。萨尔萨的音色、和声似乎与北美的摇滚、流行音乐相类似,所以有些学者也将萨尔萨誉为是拉丁摇摆音乐(Latin Swing)。
古巴音乐是加勒比海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间音乐文化相融合的丰富的混合音乐中的佼佼者,数千字的文字远远无法完整而具体地描述这里从古到今、从民间到城市那些形式多样的音乐、歌舞体裁,而较为遗憾的是,与古巴音乐在全世界的风靡程度而言,有关其音乐本质的详尽描述远远不足,笔者也仅能在此较为粗浅地初探古巴音乐的概貌,在读者面前描绘出一幅简单的图像,为今后细致地描绘出一幅草图而已。
萨尔萨
(责任编辑 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