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互联中的创业生态系统*

2015-09-26赵夫增王胜光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开放平台变革企业

文/赵夫增 王胜光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北京100190

世界互联中的创业生态系统*

文/赵夫增 王胜光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北京100190

文章在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世界互联中的创业生态系统。创业生态系统驱动了世界互联进程,互联网也结构性地改变了创业生态系统。在线平台是这一变革的核心,它改变了创业企业与要素、用户以及创业企业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在线要素平台,针对各种创业要素均有在线平台,这些平台使得创业企业能够打破地理空间限制,开放利用各种要素资源;其次是在线市场平台,多种形式的在线平台为创业企业的需求反馈和创新迭代提供了技术可能,促成了精益创业模式;第三是在线开放平台,平台开放政策对于成长壮大的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基因”企业来说具有普遍性,而在线开放平台能够打开应用创业空间,以平台为核心形成共生的创业群落。创业生态系统变革主要发生于在线空间,但它同时也在实体创业空间产生变革。

互联网,创业生态系统,世界互联,在线平台,精益创业

作为新兴产业,互联网为一轮轮创业热潮所驱动;特别是,当前在中国,以移动互联网为契机,“互联网基因”[1]和“互联网思维”的热潮席卷一切,国家也适时出台了“互联网+”计划。在此背景下,以新型孵化器和创客运动为代表,创业生态之繁荣前所未有,创业生态系统成了“互联网+”发展的引擎。与此同时,互联网也结构性地改变了创业生态系统,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要理解这一点,有必要超越创业活动的微观视角,在世界互联变革的大视野下,以创业生态系统为对象开展宏观研究。

1 基本概念

1.1 创业

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创业指通过新组织开创新事业。由于既有组织在利益和业务上的结构性锁定,要开创新事业一般需要设立新组织。具体到现代经济的狭义概念上,创业主要表现为新设企业。本文主要研究创新型创业,即通过新技术、新市场、新商业模式等创造新价值,从而不仅对创业者而且对社会具有开创意义的创业行为。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关于创业(Entrepreneurship)的研究资料很多,实际影响很大,但整体而言创业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和公认的概念与框架。Shane从供给面把创业研究定义成关于创业机会、创业主体和创业影响的研究[2],Thornton则兼顾供需并重点强调需求面,把创业看成是发生在特定环境下的经济和社会过程,通过整合多种观点来解释创业企业如何设立、在哪设立和为何设立[3]。如果说,供给面的观点强调创业者的个人特质,把创业看成可管理的过程[4],那么需求面的观点更多强调影响创业的社会环境因素,由此引出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1.2 创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指在特定自然空间内,生物主体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的统一体[5]。与一般系统相比,生态系统的核心在于生物主体,即生物是自主主体而非系统要素。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生物主体适应环境和协同演化的结果[6],其中不存在自上而下的层级控制。

由于创业企业的鲜明主体性,以及企业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紧密互动,据此提出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创业生态系统作为解释性框架,在实践层面经常被使用,如关于创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7],建设创业生态系统的原则[8],跟踪研究创业生态系统的项目和报告[9,10]等,但在学术层面缺乏深入严格的界定。对创业主体而言,创业是个阶段性概念,创业企业最终不是成长为规模企业就是被淘汰,因此创业生态系统若持续性存在,必然表现为创业主体的生生不息和支持创业主体的良好环境。据此并参考知识生态系统[11]、创业社会网络[12-14]和国家创业系统[15]等有关概念,本文将创业生态系统定义为特定空间内创业企业群落(以下简称为“创业群落”)与创业环境的统一体。

(1)创业群落。创新型创业作为一种组织方式,要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开展探索,需要多方面试错,由此形成创业群落,即从事类似或关联业务的一大批创业企业。(2)创业环境。创业环境在不同层次有不同内容,如果抽象而论则过于宽泛,本文以创业所需的要素和市场为主进行狭义界定。一个活跃的创业生态系统,不仅具有繁荣的创业群落,高度契合的创业环境,关键还在于创业企业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存在各种形式的频繁互动。

1.3 产业变革中的创业生态系统

与生物主体不断适应环境而趋于稳态有所不同,创业主体的主要特点和最大价值在于响应变化和创造变化;围绕创业主体,创业生态系统是响应变化和创造变化的温床;充斥变化的产业变革则为创业生态系统提供最好的舞台。从历史来看,产业发展不是一个匀速过程,创业热潮也不是想要就有。伴随着产业发展的周期性起伏,创业生态系统也有潮涨潮落。产业变革是宏观意义上的创造性破坏,意味着巨大的创业机会空间[16],从而产业变革期也是创业最活跃的时期[17,18],历史上所有重要的产业变革首先表现为活跃的创业生态系统。

2 创业生态系统驱动世界互联

时至今日,人们正在亲历一场伟大的产业变革,即互联网驱动的世界互联的进程,驱动这场变革的首先是繁荣的创业生态系统。

2.1 世界互联的趋势

互联网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变革的引擎。一方面,ICT(信息通信技术)各技术环节存在“摩尔定律”或指数式进步;另一方面,互联网驱动的经济社会变革也在持续扩大和深化,堪称是社会变革领域的“摩尔定律”。事实上,从移动互联网开始,O2O(Online to Offline,从线上到线下)变得热门,互联网走下桌面,走向生活,深度融入实体经济与社会。互联网从与其他行业并列的单一行业发展为改造一切行业的使能技术、工具和行业。“泛在网”从概念变成现实,并对经济社会带来日益深化的颠覆性重构。对此,本文称之为世界互联的趋势。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中人们已经看到世界互联的端倪,但世界互联仅仅是个逻辑起点。在普遍互联的基础上,被联节点将被感知,所得数据将被处理,互联网将根据主体目的形成智能,智能反过来驱动实体世界,从而使得互联网成为实体世界的神经和大脑,一如人的神经和大脑连接与支配人的肉体。所谓神经,强调的是实体世界的普遍信息连接;所谓大脑,强调的是在此连接基础上的信息处理和反馈;所谓实体世界,强调的是包括人类社会和人造世界①指客观世界中被人类改造的部分,或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在内的互联变革领域的普遍性。世界互联是对这个总体图景的简称。

实体世界的神经和大脑是理论前景,其具体实现机制主要是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价值颠覆和价值创造。人们已经在电商和新媒体等领域看到了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价值颠覆和对客户的价值创造能力,但是这种颠覆和创造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适性,从而最终必将带来经济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革。今天“互联网基因”和“互联网思维”的蔓延和智慧概念的泛滥已在实践层面初步预示了这一点。在商业竞争层面,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人们最担心的竞争对手不是来自同业而是外部,而这些跨界竞争对手往往有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互联网企业或拥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

2.2 驱动性的创业生态系统

世界互联趋势在现实中表现为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变革。为行文方便,本文把这一变革过程简称为互联化。互联网和互联化如今是创业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领域。

互联网产业为创业热潮所驱动是个历史事实。和大的产业技术革命类似,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也是波浪式的。不提20世纪末的.com泡沫和以web2.0为代表的互联网创业,而今移动互联网及其驱动的O2O更是推动形成了范围更广、影响更深的创业生态。从传统互联网到web2.0时代,从桌面到移动时代,每一波互联网热潮均由创业企业引领,在新一轮热潮面前互联网巨头也面临巨大压力。

互联化进程正在带来新一轮创业热潮。互联化实际上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直接延伸。从移动互联网开始,互联网加速融入实体生活,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呈现四面开花之势。例如互联网教育,不仅出现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在线开放课程)式在线教育和各种新式教育培训机构,这些新方式新机构还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传统实体的组织行为;再如互联网金融,目前主要表现为支付、货币基金、P2P融资和理财产品平台等较为有限的形式,但其惊人速度和巨大潜力已经对金融业带来震动;再如医疗方面,随着可穿戴设备日益具有健康监测功能,基于终端的移动医疗发展迅速;再如政府方面,自媒体对舆论已产生强有力影响,大数据趋势正在对政府行为方式构成挑战等。由于“互联网基因”的颠覆性,这种互联化进程一般表现为创业企业的形式;即使传统企业决心转型,可行的转型方式一般也是创业,例如打造独立的互联网品牌,或设立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企业新机构。整体来看,创业生态系统驱动了世界互联的进程。

3 互联网改变创业生态系统

创业生态系统响应和驱动了世界互联的进程,这一点与历次产业革命类似;反过来,互联网也结构性地改变了创业生态系统,这则是产业革命历史上没有过的情况,对此有必要详细探讨。

3.1 变革的核心:在线平台

在线平台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精华,也是创业生态系统变革的核心。无论在互联网的哪个领域,如电商、搜索、社交、游戏、支付等,都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在线平台,而且几乎每个做大的互联网企业都有实施开放平台政策的趋势。在线平台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也充分体现在创业生态系统的变革上。

理解在线平台,首先需要理解平台。传统上关于平台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经济学视角,其中平台被视为同时连接两类客户的双边市场(two-sided market)设施,例如连接消费者和商户的银行卡、连接拨号方和接听方的电信服务等。平台运行的核心机制在于网络效应,这一效应往往导致平台商赢家通吃的竞争后果[19]。另一类是技术创新视角,其中平台被视为模块化的技术架构,例如生物、汽车和航空领域的产品开发平台,连接用户和软件开发者的操作系统平台,其中平台被认为各种通用件或核心件的集合,基于其上可开发系列产品,从而在产品创新方面存在范围经济[20,21]。这一视角的研究有含糊之处,其中没有明确区分产品开发中的技术平台,作为产品组件的通用模块和产品运行或使用中的基础设施平台。不难看出,两类研究不仅有不同的视角,而且研究的是不同的对象,前者主要是运营的视角,平台往往是一种服务设施,后者主要是开发的视角,平台往往是一种实体产品。

理解在线平台需要结合两类视角。作为服务运营设施,在线平台一般会连接双方乃至多方群体,并且存在多种形式的网络效应,因此在多数情况下被视为双边市场设施。但是,在线平台也适用于技术创新的视角。互联网企业从某种基本功能入手,例如搜索、社交、电商等,依托这一功能形成海量用户,一旦做大就会实行平台开放政策,从而依托平台形成繁荣的应用创新生态,这些应用是平台生态的有机部分,因此把应用开发者与平台商一起视作服务的供给方,要比从双边市场角度视之为需求方之一更合理。

在线平台主要从3个方面促进了创业生态系统变革:(1)在创业要素方面,针对各类要素均有在线平台,这些平台致力于创业企业与要素之间的对接,可称之为要素平台;(2)在市场需求方面,多种在线平台提供了潜在的海量客户,并为需求信息反馈提供了渠道,可称之为市场平台;(3)在创业群落方面,开放的在线平台为应用开发提供了空间,促进了创业群落的繁荣与共生,根据习惯称之为开放平台。

3.2 开放的创业资源

互联网带来开放的创业资源。对于创业涉及的所有环节或要素,包括技术、资本、人才、信息等,目前均已形成新式在线平台(表1)。这些平台作为典型的双边市场设施,一般致力于创业要素的供需对接,但在线平台的特殊意义在于一定程度上打破地理空间限制,使创业企业能够连接和整合外部乃至全球的创业要素资源,包括在线直接可用的数字化资源和通过在线平台实现连接的实体资源。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由于产品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物理实体,企业员工或合作伙伴开展远程协作的情况屡见不鲜,使得互联网服务不仅能够在线提供,而且能够在线生产;随着云计算的出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也能像本地终端一样远程调用,使得创业企业进一步摆脱了对创业要素的空间临近要求。由于各类创业要素的在线平台的出现,创业可得资源大大增加,创业成本和门槛显著降低,能够带来价值的创意越来越具有快速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乃至个人能做以前只有大公司才能做的事情。

表1 对接创业要素的各种在线平台

3.3 精益创业的模式

互联网促成了精益创业[22]模式。所谓精益创业,即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极简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迭代优化,以期更好地适应市场。这种创业模式的核心在于用户反馈。多种在线平台特别是大型平台不仅为企业营销提供了现成的海量用户,促进了精准营销发展,而且为创业企业产品的反馈迭代提供了可能。随着各种在线平台的丰富(表2),企业通过在线平台获得需求信息反馈,从而进行产品迭代创新越来越方便。

迭代创新和精益创业是从不同角度来看的同一类现象,一个是创新的角度,一个是创业的角度,但对创新型创业来说二者是一体的。这种思想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如链接创新模型就已包含了这一思想[23],与突破性创新相对的渐进性创新是以用户需求迭代为基础的,用户参与创新的思想[24]及软件业的敏捷开发[25]思想与此一脉相承,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论强调在设计各阶段均注重用户实际体验,也与此高度契合[26]。但是,由于企业只有通过便利的在线平台才能与客户实现零距离接触,才能使得需求信息的全面收集、智能处理与快速反馈具有技术可行性,因此也只有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的时代精益创业和迭代创新才可能成为主流模式。

表2 供需对接的典型在线平台

3.4 共生的创业群落

开放平台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通过技术接口对第三方开放,是在线开放平台的基本标志。开放平台的普遍性在于,由于平台商、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互惠机制和网络效应的存在,互联网企业一旦做大就会具有平台开放的动力和压力,通过开放平台形成围绕自身主业的产业生态已成为典型的商业策略[27]。苹果、谷歌、亚马逊、脸书、腾讯、阿里、百度、小米、奇虎等互联网大企业无不如此。海量用户是平台开放的主要资源依托,在此基础上,开放内容一般包括流量、用户数据和账户体系、业务相关的服务资源②例如淘宝网的商品、用户、交易、物流等一系列电子商务基础服务,腾讯的包含用户信息类、关系链类、应用推广类、支付类、营销类、丰富能力类、基础支持类等1 000多个API接口。当然,平台开放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不同平台根据业务和取向有着不同的开放程度[28]。开放平台直接打开了应用创业的新空间。例如腾讯公司自2011年6月实施平台开放后,平台应用数迅速增长,截至2013年4月,开放平台应用数为40万款,是2012年同期的应用数的5倍[29]。

平台开放的趋势正在向互联化领域蔓延。随着互联网服务不断深入实体经济,以及实体经济主动植入“互联网基因”,轻资产公司和重资产公司将会融合,相关领域的企业将会形成在线运营平台和实施平台开放政策,从而打开新的创业空间,带来新的创业浪潮。在此过程中,作为服务提供载体的实体产品,也会通过操作系统等平台的发展而成为互联网终端。这种终端平台同样会激发以之为载体的互联网服务的创业浪潮,过去几年人们已在移动互联网看到了这种浪潮,而今类似现象正在互联网电视、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终端和互联网汽车等领域发生(表3)。

表3 开放平台的普遍性

以平台为核心的创业群落具有共生性。共生性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关系,在这里主要指创业企业之间及其与平台商之间互利和依存的相互关系[30,31],并且一般直接表现为产品之间的关联。由于开放平台是互联网产业的一般趋势,这种基于平台的共生性也将是普遍趋势,并将随着世界互联趋势而向其他领域蔓延。这种共生的创业生态系统具有发展为稳定的产业生态系统的趋势,事实上人们不断看到创业公司变成大公司从而成为阻碍创新创业的在位者的历史轮回。但是,迄今ICT和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是,在世界互联的进程中,在一轮轮创业浪潮中,不断会有新兴平台商和相应的创业群落涌现,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互联变革程度也在不断深化。

3.5 实体空间的变革

以在线平台为核心,创业生态系统变革主要发生于在线空间,但是,实体空间仍然是创业生态系统的根基。在制造业外包和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同时,创业群落和创业要素依然呈现出空间集聚状态。基本原因在于,对于创新型创业来说,作为创业核心要素的隐性知识流动及其人才载体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附着于物理空间。当然,对于硬件产品创业来说,供应链的空间临近也仍具有重要意义,如供应链优势是深圳创客活动繁荣的基础。

一方面,实体空间仍是创业生态系统的根基;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发展和世界互联化的背景下,创业的实体空间里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特别体现在专门的创业载体上,其中新型孵化器和创客空间是两种典型形式。

(1)新型孵化器。新型孵化器是一种国内习惯性叫法,国际上往往称之为种子加速器(Seed accelerator)。作为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而非公益事业,近些年新型孵化器③正当风潮的新式商学院,http://www.36kr.com/p/209259.html在国内外迅速流行。新型孵化器一般拥有实体空间,主要承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企业,与传统孵化器相比特色鲜明④参见:http://www.nesta.org.uk/sites/default/files/the_startup_factories_0.pdf和http://acceleratorstudy.com/Accelerating-Success.pdf。新型孵化器流行的原因在于,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和“互联网基因”的蔓延,创业企业越来越具有软件密集、数据密集和智能密集的特点,业务有较大相似性和关联性,产品开发普遍采用迭代模式,试错周期较短,因此使得创业空间临近的协同效应增强,也使得新型孵化器作为物理平台具有较高效率从而具有较大的商业可行性。这种新型孵化器主要着眼于隐性知识来集成实体创业资源,包括创业导师、人脉圈子、资源共享、融资等,不妨看成是世界互联进程中的创业流水线(表4)。

表4 新型孵化器案例

表5 支持创客发展的各环节的平台化

4 总结:新型创业生态系统

(2)创客空间。创客的本意是硬件创新爱好者,但今天之所以成为热门,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和互联化的背景。首先是一切产品成为互联网终端的趋势带来硬件创新的机会空间,其次是硬件创新的各环节的平台化使得从创意到产品的门槛大大降低、效率大大提高。创客空间一般是实体性的空间载体,其中包含在线服务,但更多地是实体服务[32],包括为硬件创新提供集成化支撑的各种工具、环境和平台等(表5)。

互联网结构性地改变了创业生态系统。(1)创业涉及的所有要素均有在线中介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创业企业可超越实体空间限制,理论上实现对全球创业资源的利用;(2)多种在线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了潜在海量用户,使得精益创业成为互联网领域的主流创业模式,并随着世界互联进程向其他领域蔓延;(3)开放平台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世界互联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领域发展出在线开放平台,在线开放平台将会不断开辟新的创业空间,从而以平台为核心形成共生的创业群落。这3个方面分别概括了创业企业与要素之间,与用户之间,以及创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其中既涉及创业环境的变化,也涉及创业主体的变化,在线平台是创业环境变化的核心,在线连接则是创业主体行为变化的核心。基于这些变化,本文认为互联网改变了创业生态系统,称之为新型创业生态系统。创业生态系统变革主要发生在在线空间,但在线空间的变革也带动了实体空间里的创业生态系统变革。

新型创业生态系统促进了创业主体繁荣。(1)创业企业的数量增加。创新型创业本质上是通过对要素的创造性组合来生产新产品/服务或以新方式生产产品/服务。随着各类在线平台的发展和实体创业空间的变革,创业资源大大增加,创业成本和门槛空前降低;而且,通过各种在线平台,大众认知盈余不断发展,创业主体生成的可能性不断提高,使得潜在创业主体空前增加,创业存在由小众行为发展成为大众行为的趋势。(2)创业主体的多样化。除了新设企业的创业形式外,还有个人创业、企业内部创业和社会创业等。如在个人创业方面,在腾讯开放平台的优质开发者中,个人和企业开发者的比例在2013年3月达到各占一半的程度。

创业环境和创业群落之间存在正反馈机制。在线平台作为创业环境变革的核心,促进了创业群落的繁荣;反过来,这些在线平台本身也是创业的产物,创业群落的繁荣将会促进各类平台的进一步丰富、深化和普遍发展,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这种内在正反馈机制推动了创业生态系统的持续繁荣。

在新型创业生态系统中,新兴大企业起着关键作用。一般来说,在颠覆性趋势面前,大企业往往扮演被颠覆和抵制颠覆的角色。但是,当创业企业持续成长为新兴大企业,如在互联网领域成为平台型企业,就会形成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事实上,新兴大企业才具有巨大的颠覆能量,这是不言而喻的,如今天正是互联网巨头才能在O2O领域快速带来巨大变革,也正是互联网巨头才有能力发起云计算革命。此外,新兴大企业通过人才蓄水池、员工创业、建设孵化器等具体机制成为创业生态系统的有机部分,是创业生态代际接替和生生不息的一大关键(表6)。

新型创业生态系统既是结构性变化,也是周期性现象,是二者的叠加。从互联网改变创业生态系统的角度看,这是历史上其他产业革命没有过的结构性变化;从创业生态系统驱动世界互联变革的角度看,新型创业生态系统与历史上其他产业革命有很大相似性。作为结构性变化和周期性现象的重叠,世界互联变革与创业生态系统之间存在正反馈机制,正是这种正反馈机制使得互联网变革不断扩大、加深和加速,从而为“实体世界的神经和头脑”这一理论远景开辟出足够坚实的现实发展路径。

表6 大企业参与创业生态系统的具体机制

1赵夫增.颠覆产业世界的互联网基因.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29(5):620-630.

2 Shane S.Reflections on the 2010AMR decade award:delivering on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2,37:10-20.

3 Patricia H,Thornton.The sociology of entrepreneurship.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99,25:19-46.

4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约翰H霍兰.隐秩序.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7 Claryssea B,Wrighta M,Bruneelb J,et al.Creating value in ecosystems:Crossing the chasm between knowledge and business ecosystems.Research Policy,2014,43(7):1164-1176.

8 Leyden D P,LinkAN,Siegel D S.A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social networks in entrepreneurship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Research Policy,2014,43(7):1157-1163.

9 GreveA.Networks and entrepreneurship—an analysis of social relations,occupational background,and use of contacts during the establishment process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5,11(1):1-24.

10 Hoang H,Antoncic B.Network-based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Acritical review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2):165-187.

11 ZoltanAJ,ErkkoA,László S.National systems of entrepreneurship:measurement issue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Research Policy,2014,43(3):476-494.

12 Introducing the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four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http://www.forbes.com/sites/ danisenberg/2011/05/25/introducing-the-entrepreneurship-ecosystem-four-defining-characteristics/,2011.

13 Daniel J,Isenberg.How to start an entrepreneurial revolu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Article,http://hbr.org/ product/how-to-start-an-entrepreneurial-revolution/an/ R1006A-HCB-ENG,2010.

14 Babson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project.http://www. babson.edu/executive-education/custom-programs/entrepreneurship/Pages/entrepreneurship-ecosystem.aspx.

15世界经济论坛2013、2014年的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报告.http://www.weforum.org/.

16 Eckhardt J T,Shane SA.Opportunities and entrepreneurship.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3):333-349.

17佩蕾兹.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泡沫与黄金时代的动力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8文森特·莫斯.可数字化崇拜:迷思、权力与赛博空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9 Eisenmann T G,Parker,VanAlstyne M.Strategies for two-sided markets.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84(10):92-101.

20 Baldwin C Y,Woodard J J.The architecture of platforms:a unified view.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Working Paper Series,2008.

21 GawerA(Ed.).Platforms,Markets and Innovation.Edward Elgar,Cheltenham,UK and Northampton,Mass,2009,19-44.

22埃里克·莱斯.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3 Kline.Research,Invention,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 Models and Reality.Report INN-1,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Stanford University.1985.

24 Hippel B V.Modeling a paradigm shift:from producer innovation to user and ope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Organization Science,2011,22(6):1399-1417.

25 Martin R C.敏捷软件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6Abras C,Maloney-Krichmar D,Preece J.User-Centered Design. In Bainbridge,W.Encyclopedia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2004.

27陈威如,余卓轩.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8 Thomas R,Eisenmann,Geoffrey Parker et al.Opening Platforms: How,When and Why?Working Paper,2008.

29腾讯开放平台开放白皮书.http://open.qq.com,2013.

30 Mikel Gómez-Uranga,Juan Carlos Miguel,Jon Mikel Zabala-Iturriagagoitia.Epigenetic Economic Dynamics:The evolution of big internet business ecosystems.Evidence for patents,Technovation,2014,34(3):177-189.

31 ShakerAZahraa,Satish Nambisan.Entrepreneurship and strategic thinking in business ecosystems.Business Horizons,2012,55(3):219-229.

32克里斯·安德森.萧潇译:创客:新工业革命.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in the Ubiquitous Internet

Zhao FuzengWang Shengguang
(Institute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

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the paper focuses on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in the Ubiquitous Internet.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drive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Ubiquitous Internet,while Internet changes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structurally.Online Platforms play the central role in this revolution because they have chang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s and start-ups,between users and start-ups and among start-ups.Firstly,online platforms enable start-ups to break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and have access to elementsand resources.Secondly,online platforms create online markets that are capable of providing user feedback and iterative innovation,henceforth have given rise to the Leap Start-up model.Thirdly,open platform policy is universal for the leading Internet firms and the so-called“Internet DNA”firms.Open online platform means entrepreneurial space for applications which constitute a symbiotic entrepreneurial community around the platform.The revolu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occurs primarily on line,while it has been changing the related entities offline simultaneously.

internet,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ubiquitous internet,online platform,leap start-up

赵夫增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长期提供咨询。E-mail: zhaofz@casipm.ac.cn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5.04.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年青年项目(71202128),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所重大研究项目(Y201141Z07)

修改稿收到日期:2015年7月14日

Zhao Fuzeng,doctorate in economics,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Institute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IPM),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deputy director of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s High Tech Zone.Academic publications and consultancy services mainly focus on innovation 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E-mail:zhaofz@casipm.ac.cn

猜你喜欢

开放平台变革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基于百度地图开放平台的导航电子地图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在线开放平台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基于AliGenie语音开放平台的传统家居智联网解决方案
变革开始了
云计算开放平台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