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苏式语文”之教学主张

2015-09-25杨建英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苏式教学风格苏州

教学主张是学科教学的一种表征和体现。“苏式语文”教学主张是“苏式语文”的一张名片,代表着苏州教育的教学追求,是“苏式教学”的一种见解和身份。研究“苏式语文”,需要研究语文学习的发生过程,在哪里发生的?怎样发生的?终点在哪里?因此,我更愿意把“苏式语文”的教学主张称为一种幸福的教育表情,她具备了苏州文化的情境,充满了一种召唤力。这种感召力“解决了符号学习给儿童带来的断层”,因而倍感温暖和张力。

一、 积淀独特而包容的“苏式语文”教学思想

“苏式语文”的教学主张,植根于苏州语文文化的土壤之中,既有对语文教学深刻的理解与聚焦,又有苏州教师个体实践经验的烙印,独特而包容,深深植根于促进儿童语文学习能力发展的整个语文思想体系之中。

1. 儿童立场:“苏式语文”教学思想的实质。“苏式语文”极重视对儿童文化的基础性研究。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儿童选准准确的认知起点和最近发展区,无痕地将儿童引向新知的区域等等,这些鲜亮的儿童观都是“苏式语文”形成的基础。

2. 吴地文化:“苏式语文”教学思想的气质。“苏式语文”透发出淡淡的苏州味道。源于吴地文化,植根千年历史,雅与趣的统一,开放与包容结合,状元文化、园林文化、丝绸文化、水文化等内涵广博,特色鲜明。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教学名家群星璀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苏式”教学的基本特质、价值追求和艺术特征,这就是“苏式语文”教学思想的气质发源。

3. 学科视野:“苏式语文”教学思想的特质。“苏式语文”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这些语文学科承载的“使命”,需要我们以语文的方式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苏州教育名家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理应成为“苏式语文”的主导思想,通过深入研究,深入贯彻,成为“苏式语文”教学思想的特质。

二、 构建鲜活而创新的“苏式语文”教学体系

语文教学不是一瓢水,而是一湖水,是一条奔腾不止的大江大河。自觉主动地建构语文教学体系,就是要让这“语言之水”流淌不息,充满活力。

1. 关注语言,提升语文教学效度。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关注语言,好比造房子,框架结构、建筑材料,样样都必须符合要求,且坚固扎实。“苏式语文”首要研究语言的理解、比较、运用、拓展,让语言教学的线索清晰明了。

2. 关注思维,提升语文教学深度。语言是思维含金量的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思维路径越长,思维能力越强,学习内容就越有活力。思维敏捷性,体现在师生对话的应对机智上,思维严密性则反映在表达的逻辑条理上。当思维的过程得以呈现,思维就能得以延伸,教学就有了促进思维的价值。也就是说,以语言内容为经,以语言表达为维,“苏式语文”教学要追求思维的精确妥帖。

3. 关注人文,提升语文教学信度。语文教育过程,实际上是儿童精神发育的过程。语文教学,不是隔岸观火,不是轻描淡写,不是举重若轻。语文教师要深入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把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关注融入到字词句章的领悟中去。也就是说,“苏式语文”要追求儿童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

三、 形成鲜明而内敛的“苏式语文”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学主张中的应有之义。促进“苏式语文”教学主张的形成与发展,不能不尊重和提倡相对应的多样化教学风格,从模糊走向清晰,从自发走向自觉,“教学风格让自己清楚知道自己站在了哪里”。

1. 有容乃大:“苏式”身份决定“苏式”风格。“苏式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流派,自有其独特的表征特点、内涵特质、实践模式、价值追求和发展走向。若想成为“合唱声中可以领唱的旋律”,必然要把握好其教学特征与苏州文化的有效结合,归纳、提炼、形成“苏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化符号与教育符号。园林的精致、太湖水的灵动,虎丘山的稳重等等,这些苏州文化的特征,可以不刻意追求,但却不能不作表达。

2. 灵巧乐知:“苏式”学子演绎“苏式”风格。苏州自古状元辈出。细数那些饮着太湖水成长的先贤学者们:孙武、张旭、文征明、唐寅、顾炎武、叶圣陶、陆文夫、吴健雄、贝聿铭……他们的作品带着千年苏州的灵动与精巧,向世人展现着苏式文化的灵润精致。他们学识渊博、谦逊儒雅、热爱生活、喜好读书,强烈地显示着苏州学子的共性特征。“苏式语文”传承中华经典,又不失现代情怀,教学生懂得尊重历史,镇静内敛;学会理解包容,开放融合;懂得肩负责任,坚韧厚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良好的阅读取向和阅读姿态,培养学生具有美好的人性,温文尔雅,内心宽容,生活从容。

3. 温润知性:“苏式”教师形成“苏式”教学风格。庄子讲:大智闲闲(宏大,关注宇宙、人生、心灵世界等本质问题),小智间间(细小的东西);大言炎炎(有穿透力,很会鼓动、鼓舞),小言澹澹。“苏式语文”应该成为苏州名师的教学主张,用大手笔写大文章,用大智慧教大语文。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苏州人性格中不极端、不急躁的特点,是内心有容、生活从容的反映。“有容”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意境。苏州中西交融,各种教育并存,尊重历史和与时俱进并存,这些都是苏州有容的标志。苏州人的“从容”,反映在不做作、不雕琢、不刻意追求什么,是一种优雅的大气,是一个慢慢磨炼的过程。那么,作为“苏式”教师,也应秉承这种气质,闲庭漫步,静思凝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脚步匆匆,整天纠结于学生的分数与教学的无所适从,整天埋首于作业堆里,少了仰望星空的遐思和陪“蜗牛”慢慢散步的心情。寻找教学规律,减轻教师负担,用理性精神和智慧眼光,培育“苏式”教师的研究品质,使理念成为信念和行动,理应是“苏式语文”教学风格的追求。

三、 产生现实而深远的“苏式语文”课程意义

任何教学主张的提出,都有其现实的背景和思考。姑苏胜地,钟灵毓秀,是最富有苏州情调的地方,她不仅散发着吴地文化的婉约意蕴,更呈现出现代都市锐意进取之豪迈气概。“苏式语文”顺应潮流,呼之欲出。对其探究的过程将对课程改革产生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1. 思想的力量。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风格是思想的血液”(福楼拜)“风格是思想的浮雕”(格林斯基),这些名言都告诉我们,没有思想的教学风格,只能是一个空壳。教学风格不能没有思想,不能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主张能唤起大脑无限的潜力。

2. 存在的力量。“苏式语文”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存在即力量。产生于二千五百年苏州文化历史的厚重积淀,文化底蕴夯实了存在的基础;存在于当下,为苏州教育迅猛发展而百舸争流,奋勇向前;展望于未来,“苏式语文”是姑苏繁华图的一个场景,一幅美丽的蓝图。她裹挟着理想的锋芒,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吸引语文教师的目光,加快追随的脚步。

3. 人格的力量。“苏式”教师依靠教育思想站立起来,其核心是:一切为了儿童。教儿童,首先爱儿童,把自己成长为一名儿童。就是这样,在爱心与童心的交织锻造中,形成了“苏式语文”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的基底。“风格是人的背影”“风格即人本身”,“苏式语文”的代表人物关注和把握教学主张的思想内核,修炼自己的人格,彰显思想和品性的魅力。

4. 符号的力量。“苏式语文”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身份,一面语文教学的旗帜,一个教师发展的平台。历代教学名家的薪火相传,当代苏州教师群体智慧的集成,寻找教育教学的密码,展示“苏式”教学的基本特质,俨然可以成为献身语文教育事业的符号表识:那就是,不仅有超越自我的理性精神,还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更要有怀揣梦想的胸怀!

(杨建英,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金阊实验

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苏式教学风格苏州
苏式美酒——惠泉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现状的调查研究
苏州一光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刍议苏式教育在体校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苏州十二忆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