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山海画卷大洋路(下)

2015-09-25史敏中

旅游纵览 2015年9期
关键词:门徒阿德阿波罗

史敏中

阿波罗贝的清晨澳大利亚小镇阿波罗贝,因为拥有一个以太阳神阿波罗命名的海湾而闻名遐迩。阿波罗贝夏天的早晨可以用“冷”来形容,温度只有8℃,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穿了厚厚的衣服去看日出。

我们到达海边的时候,太阳已经把对面的天际染红了。一直向西的大洋路海岸在这里拐出了一个弯,海湾正好向东,居民每天都看着太阳从对面的海面上升起,看光明之神普照大地,怪不得它叫阿波罗海湾呢。

东方的天际云彩很多,太阳虽然已经升起,却还躲藏在云里,只有几缕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海面上,它的光芒给云端镶上了一层光亮的金边。海湾一隅是游艇基地,白色的游艇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成群的海鸥栖息在一块木板上,大概还没睡醒。慢慢地,红日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中,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

我喜欢日出那磅礴壮丽的场面,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那是光明,是力量,也是希望。在家乡,一年四季我都要找机会去看日出,看太阳跳出渤海的欢快;在秀美峻峭、誉满天下的黄山之巅,我看过太阳跃出群山的壮举;在跨越赤道的飞机上,我看过红日冲破东方云层的奇异;今天,在南太平洋之滨,我享受着观赏日出的美妙。

回过头来看阿波罗贝,小镇沐浴在一片霞光之中,各种颜色的建筑显得更加夺目。包围着小镇的山峦也在朝霞的映照下格外耀眼,深色的是树林,浅色的是牧场,临近海边有一个小型高尔夫球场,有两位早起的游客正在打球。

雨林·袋鼠·牧场

一路沿海的大洋路告别了大海,开始穿越森林,只觉得越往前走,外面的雾气越大,干爽爽的道路一下子变成湿漉漉的,路标一再提醒司机要注意防滑。原来是雨林到了。

雨林是降雨量甚多的生物区系,分为热带雨林和温带雨林,大洋路所处的是温带雨林。雨林有着独一无二的植物性结构,这种结构由一些垂直分层组成,包括森林树冠层、林下叶层、矮树层和地面表层。因为大洋路的东段蜿蜒着奥特威山脉,有从南太平洋吹来的西南风,带着丰富的水气,受到山脉阻隔,在奥特威迎风坡降下地形雨,形成相当湿凉的气候,孕育了茂密的雨林。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走进雨林,一踏上为游客专门设置的雨林参观步道,就觉得里面阴森森的,温度很低,潮乎乎的空气很清新,沁人心脾。抬头难见天空,太阳只透出几缕光线照在林间。尽管没有下雨,头上的树叶还是不断地往下滴水珠。我以往去过的森林,树冠之下是一排排的树干,而雨林则不同,满眼都是各种各样的植物,满满当当的。低矮的是蕨类和其他阔叶树,大树干上寄生着藤类和其他植物。高大的桉树和一些

不知名的树木树干笔直,直插云天,

一株桉树王竟然高达百米。

离开雨林,道路两边又是各式各样的树种,一段一段的,区别很明显,汽车在林荫中穿行,无比惬意。猛然间,我们发现了袋鼠,昨天特意在它经常出没的地方找了好半天,也全无踪迹,今天竟然与它狭路相逢,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我急忙停车去寻,发现它正伏在树丛中,看见了我们,便急匆匆地跑了。我的相机镜头随它而去,这只幼年袋鼠欲向公路对面逃跑,往来的汽车赶紧停车让路,我意外地捕捉了它跳跃过路的瞬间。

除了树木,大洋路两旁全是牧场,没有一块农田。维多利亚州虽然是澳大利亚最小的大陆州,但经济最发达。该州发达的农牧业是促使该州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食品产量占全澳的30%,其中奶制品尤为突出,占全球奶制品贸易总额的15%。大洋路两旁的牧场各具特色,有的还是牧草青青,有的早已经全部枯黄,多一半的牧场上没有牲畜,是轮休草场。蓝天白云下,起伏山峦里、平坦原野上、蔚蓝大海边的青青牧场上,牛羊悠闲地吃草或成群结队地休憩,好一派田园牧歌的场面。澳洲没有猛兽,不会有披着羊皮的狼来袭击这些食草动物,它们可以高枕无忧地吃草、睡觉。

耶稣的十二门徒

经过一天半的边走边看,我们终于来到了大洋路最精华的景点——十二门徒石。

所谓十二门徒石,是指这里海岸上的奇岸怪壁,它们实际上是突出在海面上的12块砂岩石,经过海浪和海风的洗礼,被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雕凿成酷似人面且表情迥异的12块岩石,形态各异,因其数量和形态酷似耶稣的十二门徒,故得名“十二门徒石”。

站在岸边的观景台上向两边波澜壮阔的海面望去,都有接近米黄色的砂岩石柱屹立于万顷波涛之中,南太平洋的巨浪裹挟着千军万马的力量,从远处铺天盖地而来,数米高的巨浪击打在这些“门徒”身上,震耳欲聋,巨大的海浪泛起高高的白沫,再向沙滩铺散开来,与金黄色的沙滩形成绚丽多彩“地毯”铺在岸边,这真是大自然的奇观!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令人惊叹的奇景,然而时至今日,12座岩壁只剩下了8座,海浪经年累月的冲击使其中的4座已经坍塌。最近的一次坍塌是在2005年7月3日,当时一块高达45米的大岩石突然发生崩塌,数秒钟内就变成一堆碎石,坍落的碎石仍比海平面高出近10米。科学研究者说,十二门徒石总有一天会全部消失。我相信这个论断,因为这里海岸的岩石本身就不是像坚硬的花岗岩石灰岩那样的质地,而是相对松软的砂岩,哪能经得起如此巨大的打击和吹日晒呢?说不定下次再来时,又会

有哪位门徒不幸倒下了。今天所看到的瞬间,其实就是历史。

洛克阿德峡谷和伦敦桥

离开十二门徒石,沿着大洋路,驱车行2千米,就是著名的洛克阿德大

峡谷了。

19世纪,这里是运送罪犯或移民到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的主要航运通道。可惜啊,崎岖荒芜的海峡经常是浓雾弥漫,风急浪高,又缺少灯塔,使得航行极为困难,很多船只在此沉没。

1878年6月1日,一艘开往墨尔本的名为“Loch Ard”(洛克阿德)的

英国移民船途经此地,他们发现了可以靠岸的陆地,但是没有立即上岸,而是就地抛锚,喝酒狂欢庆祝,没想到当晚狂风大作,吹断锚缆,轮船触礁,帆船学徒Tom靠着身边的救生艇漂到了峡谷中,然后昏了过去,等他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沙滩上,不远处传来微弱的求救声,而后Tom救下了一位18岁的少女Eva。全船54人,只有他们2人得以幸存。后来,Tom仍然立志于航海事业,Eva虽然很感激Tom的救命之恩,但害怕会再度失去亲人,不同意和继续当海员的Tom结婚。几年后,Tom不幸死于海难,Eva终身未嫁,一直活到80多岁。

后人为了纪念这些遇难者,修筑了52座坟墓,并将这个地方起名为洛克阿德大峡谷。

大峡谷没有十二门徒石名气大,是因为旅行团的游览路线中往往到十二门徒石就终止了。其实这里也像十二门徒石一样,在海中孤傲地屹立着巨大的砂岩,但它们的气势更庞大,场面更恢宏。你可以近距离、更仔细地观察那砂岩的细枝末节,可以迫近感受巨浪拍打岩石的震撼,可以驻足观看海浪腾空而起化作白色礼花的美妙,这一切都会引起你想到100多年前“洛克阿德”号沉没的瞬间。

再向西十几千米,又是一处海中的岩石体,伦敦桥——因海崖在海浪的冲蚀下形成如同英国伦敦桥一般的双孔桥而得名。在这里大自然的威力让你不得不折服,因为大自然不但用几百万年来塑造它,又在1990年,海浪轰隆一声把它的一个孔冲跨,现在我们看到的伦敦桥已经和陆地断开,成了单孔桥,我称它是“伦敦断桥”。伦敦桥崩塌时一对新西兰情侣正巧在岸的那一端,桥崩塌之后他俩就孤悬在海岛上了,警方只好出动直升机来救援。

大洋路的行程到此结束了,但我心中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在欣赏了大洋路的曼妙与威武之后,我又开始向往其他一些婉转而又悠扬、震撼而不失感动的地方。

猜你喜欢

门徒阿德阿波罗
奇异车祸
戒赌火锅
阿波罗13号与与重返月球
扫垃圾
两双鞋子
两双鞋子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回望阿波罗11号
开工了
阿波罗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