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虐待狂
2015-09-25陈奇军
爱惜相机似乎天经地义,有人担心手汗沾污相机而要戴上手套,有人生怕磨坏相机而为其套上软包,有人想延长快门寿命而不轻易按下快门……然而,世界上也有一些人恰恰相反,他们的快门始终响个不停,他们的相机外表惨不忍睹,甚至快门也被用坏而不得不更换。这是一群“相机虐待狂”。
李少白与“最佳虐待相机奖”
问=陈奇军 答=李少白
问:听说您曾经得过一个什么“虐待相机奖”,真有此事吗?
答:确有此事。这是佳能公司的朋友颁发给我的“2013年度最佳虐待相机奖”。
问:请说说此项大奖的来历。
答:每年年末,佳能公司为答谢“大篷车”活动的讲课老师,都会举办一场活动,为每位老师颁发一个奖项。当年我得到的就是这个“年度最佳虐待相机奖”。当时宣布这个奖项时我还有点不高兴,因为其他老师不是“最佳构图奖”就是“最佳用光奖”,却给了我一个搞笑的“最佳虐待相机奖”。后来,我对这个奖项的态度转变了,因为全世界还没有此类“奖项”,我或许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此项奖励的人,这很有意思。
问:确实挺搞笑。
答:从EOS 5D到EOS 5D MarkⅡ,再到现在的EOS 5D MarkⅢ,我的每款相机都响过几十万次,有的甚至不得不重新更换快门,我的EOS 5D MarkⅡ就更换过两次快门。这并不是说佳能相机不禁用,而是我“虐待”它们的结果。佳能公司的朋友为了“表彰”我对EOS 5D系列相机的喜爱,因此给我颁发了这个奖项。事实也是如此,我有好几个品牌的多款相机,而我最爱使用佳能EOS 5D系列相机,因此它们也被我“虐待”得最狠。
问:别人都无比爱惜自己的拍摄工具,快门舍不得多按。我见您街拍时总是放在高速连拍挡上,即便拍摄静止的对象快门也是响个不停。您为何要“虐待”自己的相机,这不是在白白浪费快门的寿命?
答:我从前使用反转片,尽管我的拍摄量比别人要大,但也是看好了、想好了之后才按下去,毕竟反转片都是自己花钱买的。但是,自从有了数码相机之后,我的拍摄方式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数码时代我有一个理念:这就是一定要“虐待”相机,因为买到数码相机之后,基本上就成了没有成本的拍摄,顶多是前期买一部相机的投入。所以,只有多拍、拍出好作品才能对得起相机,而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让它物尽其用。另外要说的是,我之所以如此“虐待”相机,是因为我觉得摄影最大的魅力在于不可预料性,只有多拍才能得到出乎预料的瞬间。即便静止的物体,你连续拍摄多张后就会发现每一张都不是完全相同的,而其中的某一张可能会出乎你的预料。
问:抛开“虐待”相机不说,有人觉得您这种机关枪式的“扫街”有很多缺陷,比如地平线不水平、画质不够细腻、结像不够“结实”等。您如何看待这些所谓的缺陷?
答:我的街拍多数时候是盲拍,这也体现了我过去常说的“控制中的不控制”。我觉得,只有如此才能打破思维定势,避免作品千篇一律,避免呆滞和匠气。有时地平线是歪的、有时有些噪点、有时甚至虚虚实实的,这些“缺陷”有时反而更合我意,更能体现“控制中的不控制”,也更能彰显志趣天成之美。
问:这种“机关枪式”的街拍,是否也有懵的成分?
答:我的作品属于妙手偶得,并非瞎懵,就像刚才说的,我是“控制中的不控制”,而不是完全的不控制。你看,画家和书法家在创作时似乎对作品能完全可控,但是他们也在有意追求一些失控,比如中国书画家酒后挥毫、西方画家在画布上打滚等,就是追求“控制中的不控制”,以便让他们的作品摆脱匠气。
与绘画相比,摄影的最大特点是真实,从某个方面来说,“真实”既是优点也是缺点,缺点就是摄影似乎是对视觉的复制,而纯粹复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艺术。如果将摄影作为艺术,那它必须有创造力,摄影的创造力就体现在时空的转换中,捕捉到那些不可预料的、不可控制的瞬间,而不是像复印机一样,去精确复制你看到的东西。
我的懵与那些不会拍照的人瞎懵不同,我可以将所有的瞬间都精确地拍摄下来,但是这往往是机械的复制。而偶尔的失误往往会产生新的美,就像这张在沙漠中拍摄的照片,我在连拍过程中的确也拍摄下了若干个非常清晰的瞬间,但是我觉得这些清晰的画面反而没有这张因失误而得到的虚化效果更有魅力。你若再让我有意识地依靠抖动等手段拍摄这样的片子,不可能啊,因为这样做就不是志趣天成和妙手偶得了。
问:你的拍摄量这么大,后期挑选图片也很麻烦吧?
答:不麻烦,别看图片数量巨大,但是我肯定能感觉出哪些是不错的、哪些是普通的。我在后期挑选时,会把那些有感觉的图片先挑出来。
问:听说有人已经把你“虐待”过的这款相机收藏了?
答:是的,一位叫朱庆辰企业家非要收藏我这部相机。
问:一般来讲,收藏要讲究成色,那么他的收藏点在哪里?
答:他觉得这部相机特殊,因为他没见过外观这么惨的相机。另外一个原因是,他觉得这是名人使用过的相机,并且这部相机拍摄出不少佳作。
刘展耘与他的“战斗版”相机
问=陈奇军 答=刘展耘
问:大部分人比较在意数码相机的快门寿命,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省快门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观点。很多人在买相机的时候特别在意“快门次数”这个指标。其实,即便他们的相机将来因为过时而废掉时,相机的快门连1万次都没用到。我觉得,数码相机就是拿来使用的,只有用它拍摄出好片儿,才对得起它。否则,相机就是高精度玻璃与沉重金属的一个组合而已。
问:一些人常常说,要想好了再拍,要提高“成功率”,同样一个场景无需拍摄多张。他们觉得按一下就能拍成功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若被叫什么“王一张”、“刘一张”时还特别自豪。您如何对待“成功率”?
答:我觉得只有多拍摄,才能从中选出更好的。另外,在很多时候,尽管一个场景拍的片子通常只是拿出一张使用,但其他的连贯照片也有用处。这些照片会作为人文摄影师的证据使用,就像《胜利之吻》这张照片,如果没有其他的照片作为佐证,如何能证明这是摆拍还是抓拍、是真的还是假的?
问:听说您的好几部相机都更换过快门,您为何用得这么狠?
答:我从前是商业摄影师,使用尼康F5等胶片相机。我觉得只有多拍才有保证。另外,我在拍摄之前有时也会空按快门,这也算是让模特热热身,做做准备活动。由于拍摄量特别大,所以我的尼康F5曾经更换过4次快门。现在我这部索尼α7也已经是第三个快门了,加起来它总共拍摄了48万张照片。我觉得更换快门很划算,您想想,一部相机动辄五六千元甚至几万元,而更换一个快门才几百元,这是多么值得做的买卖。
问:您的这部徕卡M更换过快门吗?
答:没有,因为徕卡的拍摄效率低,一天能拍三五百张就已经是很高的效率了,所以它至今还没坏。
问:这款奥林巴斯E-M5相机的情况呢?
答:它是我的特殊武器,因为它能防水溅,所以一下雨,我就拿着它出去拍。由于我“虐待”过火,它终于在一次大雨中挂掉了,没想到几天后它自己又醒来了。于是我又带着它进行了雨战,结果它在大雨中又一次死去了,可这次没能活过来。
问:下大雨的时候大家都会躲起来,等雨过天晴才出去拍,您为何偏偏冒雨拍片?
答:我觉得中国内地的摄影爱好者与世界上的其他摄影人不同。影友们看到摄影佳作时就在想:我也要拍出这样的片子。于是大家去创作时往往心中装着“大片儿”,就是要拍摄出同样精彩的片子。我觉得摄影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你不要模仿,不能有思维定势,这样才能与众不同。对我来说没有“好天”与“坏天”之分,雪雨风霜等“坏天气”更能让我拍出好照片,也更能让我的情绪得到释放。
问:一些人觉得,即便您的拍摄量大,也要小心呵护自己的相机,起码外观上别太残破。
答:我并不是故意破坏我的相机外观,更不想看到自己花钱买来的工具在大雨中“阵亡”。这些惨状都是在各种环境下使用以及频繁使用造成的。另外我觉得,只要不影响拍摄性能,相机外观残旧那又何妨!
问:这些相机的外观这么惨,您拿出去会不会影响拍摄心情?
答:您也知道徕卡今年还出了个“通讯员”版的徕卡M-P套装,这是故意打磨做旧让相机和镜头露铜的。我的相机并不是故意摧残成这样的,它们是真正的“战斗版”。我从前拍摄时尚,早就腻味了光鲜的东西,现在反而喜欢残旧感。这些相机被我拿出去,与别人的同型号相机放在一起,大家一眼就知道哪个是我的。很多人也喜欢这种真正的“战斗版”,还有人想收藏呢!
问:您的拍摄量这么大,后期选片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吧?
答:选片子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怎么会痛苦呢。我觉得,从购买相机,到拍摄,再到后期选片、调片,摄影的整个过程都充满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