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影像之风生水起
2015-09-25王瑞
王瑞
数码相机和手机拍照,在中国当代社会生活方面,蔚为势不可当的一大文化奇观。在掀动大众参与和亲自体验的规模上,数码影像所造成的生活观念震撼之深刻影响,此前唯有1980年代初台湾歌星邓丽君的歌曲,随着便携式盒带录放机在中国社会普及,一夜之间传遍神州大地的现象,异曲同工,堪与一比。
器材设备与创意作品之间的连带与派生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大文化现象的社会传播规模与历史影响深度。在当代影像创作和传播事物上,不仅只是数码照相机的取像事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论,影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简称Ps)的文化功能,相当于盒带录放机之于邓丽君的歌声播放;在影像传播的效果和品质方面,Photoshop相当于将原始毛坯加工成适用产品推向社会。
懂得传统照片制作工艺的人们都明白,胶卷在感光之后的显影、定影,负片在暗室里放制成正像,才是决定底片转为优质照片的关键步骤,甚至是决定性的物化因素。所以,Photoshop就是明室操作的传统暗房技艺,数码影像尽管立拍可见,但是要当作一件成品或艺术作品,Ps则是决定数码影像后期制作的致胜法宝。
数码风起Ps云涌
就技术工艺而言,传统摄影工艺的展现介质为实体“照片”(print、picture),数码摄影工艺的展现介质为电子“影像”(image)。“照片”的传统制作工艺呈现,依靠暗室操作的化学作用生成:“影像”的数码制作工艺,则依靠明室作业的电子系统形成。所谓“电子暗房”技巧,是指利用电脑设备和各种图像处理软件修整数码影像。“电子暗房”最为常用的技艺手段(工具)就是Photoshop。这个简称Ps的神奇电脑软件,现今几乎主宰着数码摄影的影像表现形态。
Photoshop的发生和发展,也像比尔·盖茨之于“微软”产品和乔布斯之于“苹果”产品,其中洋溢着美国创业者的传奇经历和挑战精神。当然,美国开放社会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之优良风气,也为杰出人才们创造出非凡的成就,提供了必要的机会和运气。
在此且摘引美国作家帕米拉·菲夫纳(Pamela Fiffner),于2007年在IT网站上撰文纪念Photoshop 20年历程的文章所叙:
“Adobe Photoshop已经深深植根于当今的数码生活中,对于很多人而言,甚至很难相信这款软件面市仅仅20年。在这20年的时间里,Photoshop已经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改变了我们对现实的认知,也改变了我们表达自我的方法。
“谁能想象这样一个最初为了应付博士论文而编写的软件,竟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力。当托马斯·诺尔(Thomas Knoll)和约翰·诺尔(John Knoll)兄弟,创建这款如今被称作Photoshop的软件时,他们认为这款软件不应该只是作为私人的消遣品,所以他们便开始寻找投资者,但多数的硅谷投资人都拒绝了。最后,一家名为Barneyscan的幻灯片扫描仪开发商,同意与其签订短期授权合同。当时的Photoshop被命名为Barneyscan XP,虽然只销售了200多套,但却标志着这款软件第一次与摄影建立了商业联系。如今,Photoshop的粉丝们都以曾经用过甚至拥有Barneyscan XP而自豪,这款产品的官方版本号为Photoshop 0.87。
“最终,奥多比(Adobe)公司相中了Photoshop,并于1989年毫不犹豫地购买了Photoshop的授权。Adobe Photoshop 1.0于1990年正式发布,当时只面向苹果Mac电脑推出,而且成为该平台上的首批‘杀手级应用之一。
“发展初期,Photoshop一直在探索其真正的用途。它就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童,从数字涂鸦到印前作业皆可胜任,但却无法确定发展重点。用户似乎也有同感。Adobe表示,Photoshop的功能太多、太深,以至于多数用户只利用了5%的功能。尽管拥有许多优异的功能,影像却一直都是Photoshop的核心。诺尔兄弟的父亲也是一名业余摄影师,在父亲的暗房中,托马斯领会到了摄影的本质,这也最终成为Photoshop的核心。越来越多的摄影师看到了Photoshop的潜力,在他们的影响下,处理数码影像成了Photoshop的主要任务。
“Photoshop当今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它修复了老照片,帮助我们保存了历史:它提升了影像质量,帮助我们交流信息并更为深入地理解现实世界:它可以创造出一些从未见过的形状和色彩,从而为用户创建理想的世界。当然,它也赋予了我们修改和提升照片的能力,正因如此,它也给我们的感官带来了挑战,使得我们对‘眼见为实产生了怀疑。更令人不安的是,Photoshop还可以被用于修改真实事件,并影响到我们的是非观念。例如,将某人从重要事件的影像中移除或增加,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这甚至会对历史产生影响。
“当Photoshop进入其发展历程的第30年时,让我们共同庆祝这款软件对我们生活的有益之处吧。让我们关注名词Photoshop,而不是动词photoshop。让我们向最受欢迎的图像处理软件的真谛致敬。”(引自互联网)
而Photoshop软件正式上市后,对影像传播和市场效益等领域,造成了何等程度的决定性影响,再看参与Photoshop软件应用与推广的美国人巴瑞·海恩(Barry Haynes)之亲历见证:
“我相信一切变化都发生在1988年的那一天,当我走在苹果公司的办公大楼里,看到有一群人挤在一个隔间周围,那是Adobe公司的罗素·布朗(Russell Brown)正在演示一年前研发的一个名为Photoshop的未发行的新程序。在他的演示结束时,我问他是否能给我一份副本。他把手伸进衬衫口袋,取出一张软盘递给我,那便是我的第一个Photoshop程序副本。不久后,我离开了软件开发领域,并从事研发由苹果公司和曼哈顿的尼奈克斯电话公司合作的‘中间点项目。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纽约了解出版行业如何处理图像,1980年代后期,光纤宽带高速网络系统已被纽约市民和出版界人士广泛使用,提供了他们十分关注的在网络上传输大型彩色数码文件的技术。早在1980年代末,广告业者使用价值数百万美元的Scitex电脑系统来处理彩色照片。他们向Scitex店支付每小时300美元的费用,完成如今在苹果笔记本电脑上用Photoshop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是我代表苹果公司走访在纽约的那些Scitex店主,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在苹果电脑上就做到这一切。他们都认为我是个疯子。但我的告诫终于成真,大多数Scitex店在两年后相继倒闭。在苹果麦金塔和PC电脑突然间都能够使用CompuGraphic软件进行打字操作后的几年间,大部分的排字工人便相继失业,电脑足以取代以前的人工技能。”(引自焦点版《摄影百科》)
电脑硬件与Photoshop软件相配合再加上互联网,这套新事物一时间宛如风卷残云般地就把出版业未了彻底的改朝换代。电脑排版带起的印刷科技革命,迅即牵引到个人出版物的流行。如同数码相机的风靡而起,Photoshop软件使出版业务广泛迅猛地普及进社会生活,形成了真正落实“大众传播”规模的燎原之势。
明室暗房慨尔慷
插上Ps翅膀的数码影像在全世界发展迅猛,种类繁多,日趋成熟。不同于早期电子影像作品的生硬拼接与受制于电脑图像处理软件开发阶段的单调,现今在丰富的软件功能与电脑操作简便化的带动下,具有视觉训练功力的设计和美术人才,大幅度卷入市场潜力不可限量的数码影像创作领域。由于视觉造型艺术功能的简便化发展,使新兴的数码影像质量大幅度提升,此时,艺术家自身的文化素质,开始起到突出个性创意的决定性作用。
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最初在摄影艺术形式方面的体现,两位现当代超现实派艺术大师的影响力,起到非常明显的演化和传承作用。首先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 Dali)的造型理念和形象元素,被移花接木地就手转嫁到数码影像的构图之中。再有就是师法美国摄影家杰瑞·尤斯曼(Jerry Uelsmann)的超现实合成技法,几乎成为上手数码影像制作的标准模板,屡试屡爽。
被誉为超现实影像大师的杰瑞·尤斯曼,“最初以其娴熟的多底片暗房合成照片技术和影像的后视觉化理念而成名,方法是运用多影像集锦的个人语汇和心理隐喻要素来创造合成照片。”高中时就对摄影产生兴趣的杰瑞·尤斯曼,1957年毕业于罗彻斯特工艺学院摄影系,1960年获印第安那大学艺术硕士学位,1960年起在佛罗里达大学教授摄影课程直到退休。1967年由约翰·萨考夫斯基策划在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重要个展,并获得古根海姆基金会摄影奖金。杰瑞·尤斯曼是美国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大家之一,堪称是美国学院派摄影艺术的代表人物。
杰瑞·尤斯曼以其娴熟的多底片暗房合成照片技术和影像的“后成像”理念而成名,方法是运用多影像集锦的个人语汇和心理隐喻要素来创造合成照片。他通常先用传统的120胶片照相机拍摄影像,然后在暗室里通过多部放大机将不同底片上的影像叠合在一张画面上,制作“纯手工蒙太奇”的艺术图像。形象主要由岩石、树木、河流、船只、人像和静物等元素组合而成,创造出了现实中所无法存在的梦幻般神奇景象。他最著名的技术是“合成印像”,通过这种技术将多张底片的影像合成印制为一张创意照片。他认为让空白相纸转变为黑白照片的化学过程就好比“炼金术”,他因而被称为“影像魔术师”和“暗房大师”。
杰瑞·尤斯曼的艺术实践,是将Image(图像)与Imagination(想象)通过摄影与制作的双重手段结合得最为巧妙之典范。他以其成像后的合成影像,达成用照相机直接拍摄下的“照片”,向经过想象编造出的“图像”概念之美学转化,由此探索摄影的想象与记忆层面。其每幅作品都具有多义性的“明显的象征而非象征性的明显”,他期待观众看他的作品时存在多种解释,所以作者本人拒绝对任何一张作品给出明确的阐释。
1965年在芝加哥召开的一次摄影教育年会上,杰瑞·尤斯曼提交了一份概述其摄影方法的报告,提出“后期成像”(Post-Visualization)的理论,来描述其照片从照相机拍摄下的原始素材到作品最终完成的转变过程。1967年至1969年间,这份报告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并被视为美国观念摄影的里程碑。杰瑞·尤斯曼的成功得自于他的视觉机敏和手工经验,他发现了不止一种有趣的图像合成技巧。在他看来,“后成像”意味着每一张作品都是一次创意之旅,正如他的名言:“最终,我的梦想使我自己都感到惊讶。”
1950年代美国摄影界盛行的“纯粹摄影”(Pure Photography,又称直接摄影Straight Photography)以f/64群体为代表的这个摄影流派,主张如实拍摄不加摆布的现实主义风格。核心理念是艺术家应该对媒介保持“真诚”,提倡唯精确聚焦的影像作品才能体现出摄影的艺术性。安塞尔·亚当斯提出了“预期成像”(Pre-Visualization)概念,意味着摄影师在拍摄时就应预期到未来照片的效果。杰瑞·尤斯曼秉持的“后期成像”观念,与之适得其反。有评论认为他“想使摄影作品像梦一样,但并不是用于阐明梦境。他希望用作品去探索一个当人们闭上眼睛冥想时才能看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充满可能性、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世界”。
在半个世纪之后,杰瑞·尤斯曼的拿手招法,竟然成为操持Photoshop人们所预期的奉行圭臬。简言之,杰瑞·尤斯曼的“后期成像”理论,不但启迪了美国观念摄影,而且彰显出Ps众妙之门的创作基因。他先知般地“引导我们走进了视觉思维的迷宫,又巧妙地藏起了地图”。这正如大师之所言:“我的摄影是新奇的、创造性的时空并移,它们拓展了原始题材的可能性……最终我的希望是使得自己也感到惊奇。”
少年得志的杰瑞·尤斯曼,一路顺风地跻身于当代摄影大师的行列。究其成功的原因,在摄影生涯的起步阶段得遇良师,是他最大的幸运。当他1953年进入纽约州的罗彻斯特工艺学院学习摄影,那时几乎所有的摄影师都是自学成才,杰瑞·尤斯曼属于这个新科目的最早期本科学生。授业的两位教授拉尔夫·哈特斯利(1921-2000)和米诺·怀特(1908-1976),都是为美国发达的摄影教育奠基的人物,他们培育和影响了几代摄影师。
米诺·怀特之特立独行的摄影思想和另辟蹊径的创作实践,对学生时期的杰瑞·尤斯曼感染甚深。领悟东方禅宗的米诺·怀特,在摄影观念上,与崇尚照相机的机械美学之直接摄影派迥异,他信奉摄影师倾注沉思冥想的精神内涵于拍摄对象,作品才会具有灵性和感染力。这份带有出世意味的超然情调,显然对杰瑞·尤斯曼形成个人创作风格具有重要影响。在他大学本科学习期间,正在修订《摄影史》(1949年首版)著作的摄影史学家博蒙特·纽霍尔(1908-1993),将其研究成果用于教学。杰瑞·尤斯曼从摄影史知识中了解到,合成照片的成像技法在摄影术发明之初便其来有自,雷兰德(Oscar Rejlander,1813-1875)的名作《两种人生》,就是使用30张底片合成制作的大幅寓言照片。杰瑞·尤斯曼为此感动不已,1964年他自己一人扮演双重角色创作了《作为鲁滨逊和雷兰德的自拍像》:1966年又模仿《两种人生》创作了《两种生活轨道》;足见他对合成照片迷恋至深,并为一直将此初衷在摄影生涯中进行到底的渊源所系。
杰瑞·尤斯曼生平荣誉加身,在世界各国举办过100多次个展,摄影作品被世界一系列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2007年,《想象的时空:杰瑞·尤斯曼回顾展》在中国北京的世纪坛隆重开幕,展示的132幅精彩作品是对其50年摄影艺术创作的一次大规模的系统回顾。而今,在传统摄影过渡到数码影像的变革中,杰瑞·尤斯曼仍然继续恪守以暗房手工操作印制银盐照片的精湛技艺,不断探索新事物的艺术精神,令他在数码时代仍旧影响力深远,而且年届八旬依然时有新作展现。杰瑞·尤斯曼终生一以贯之的纯手工暗房制作的黑白银盐照片,在传统影像时代即因其暗房技术难度之高而令人望而却步。到了数码影像时代,杰瑞·尤斯曼俨然成为Ps大众玩弄影像的一代宗师,但仍然以其人手工暗房之道,还治感光银盐照片者已属凤毛麟角,甚或绝无仅有,所以杰瑞·尤斯曼的手工暗房照片,更其成为稀世之物。面对全世界无数漫天遍野插翅横飞的山寨·尤斯曼,杰瑞·尤斯曼本人则依然我行我素,恪守高难度高精度的暗房操作不改初衷,依然兢兢业业本本分分不厌其烦地制作着极具其个人特色的银盐相纸上的传统黑白照片。
有趣的是,作为美国著名摄影大家杰瑞·尤斯曼的妻子,玛姬·泰勒(Maggie Taylor)女士虽然在创作方法上与其夫类似,但她使用扫描仪代替照相机为其主要工具,她从古董市场和网上搜罗一些老物件或老照片,将这些蕴含故事的元素扫描存入电脑,再发挥想象力进行影像合成艺术的创作。从1996年开始运用电脑进行影像创作以来,她的诸多作品都成为Adobe Photoshop大师班的特色教材。
美国摄影批评家柯曼讲述过这对夫妇艺术家的故事:
“有一次,奥多比(Adobe)公司送了一台苹果电脑和一台扫描仪给玛姬的丈夫杰瑞·尤斯曼,希望他发现其潜在性能。结果尤斯曼这位摄影蒙太奇的先锋人物习惯了用传统暗房方式制作相片,觉得这新工具并不适合自己,就把它们搁置一边。后来玛姬用了起来,并且开始把那些已经崭露头角的新作,发展成恒久的真正的主体创作。
“一种常见的错误想法认为:数码照片合成制作要比暗房制作容易得多。当然,启动电脑和扫描仪,打开图片处理软件,扫描两张图像,选中其一放到另一张上去,这比去暗房里冲洗胶片,先对一张底片进行曝光,再在同一张感光纸上对另一张底片进行曝光,确是容易得多。但是,也仅此而已。一旦想达到尤斯曼和玛姬的作品一样的复杂和细致的话,那就不同了。他们两个完全不同的图片处理过程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他们的创造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尤斯曼制作照片是用19世纪末以来普遍沿用至今的技术,把许许多多底片按不同尺寸放大,再用上标准洗印的各个步骤(曝光、遮挡、掩膜);而玛姬则是在Photoshop上,把许许多多扫描图片,挑选出来层层拼合,她的每张图片都达到60个以上的图层,一层一层调整得很仔细,不亚于漆器工艺。”
玛姬·泰勒的代表作之一是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从文学经典故事化为视觉艺术作品,从而拓展出爱丽丝梦境想象的形象化造型世界。把握元素的剪辑拼接,是玛姬·泰勒数码艺术创作的主要技巧,整个创作过程缓慢而即兴,“不停地添加、修改,一切自然而然,绝不速成。”她将自己历时三年完成的45幅作品,命名为《贴近爱丽丝:关于梦境的新插图》。这件数码影像作品引出评论:“作品充满了魔力,它们潜入你心底,让你思考。奇美的色彩、影像以及原有的故事线索让人每次思考都感受不同。这就是伟大艺术作品的能量——包围你、融化你、挑逗你,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属于你自己的那个部分。爱丽丝梦境的元素以及不合逻辑的童话叙事被保留下来,但视觉谜语取代了文字的双关语,符号的拼接和交错让人们进入了另一个猜谜的过程,因此,视觉化丝毫没有降低人们对爱丽丝梦境的想象。”
玛姬·泰勒运用数码艺术技法再现的爱丽丝梦境,融汇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小女孩照片、动物图画、旧货市场的小物件等元素,创作出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迷你剧场。这个蒙太奇世界基于她自身的成长经历,源于她的童年记忆、欲望以及对电视文化的理解:“我的创作是将那些能引起共鸣的影像素材与叙事文本联系起来。每幅作品不存在单独的意义,它们本身就是谜语,存在开放性的结局,任由观者自己揣测。”
柯曼高度评议玛姬·泰勒的数码影像创作意义:“如今,玛姬已经成为才华横溢的数码蒙太奇摄影师,和许多同时代的摄影师一样,从‘湿的‘化学的摄影技术过渡到使用电子设备,她发现她在数码创作的各个过程都与她从原始摄影中学到的所有技术相关。也许数码影像的出现削弱了我们一贯认为照片是可靠证据的想法,但它同时也为摄影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意料之外的方法,再一次激活身边成千上万的旧照片。玛姬携同她那些作品中的人物已经落住一个全新的星球,她邀请我们大家去参观,同时也鼓励大家创造自己心目中的世界。”
2013年12月17日至2014年2月17日,《“真实”与真实:杰瑞·尤斯曼&玛姬·泰勒联展》曾在北京798艺术区的see+画廊展出。这对夫妻档的神妙创作相映成趣,传统VS新潮,暗房VS明室,手工VS电脑,黑白VS彩色,若再添上男性VS女性,则杰瑞VS玛姬的范例,实实在在就是摄影术真真假假以假乱真性质的神奇对照。世间的这对堪称绝配的艺术家夫妇,简直就像是上天派来给人们昭示传统摄影与数码影像之间VS配偶关系的Ps例证。这夫唱妇随式的超现实主义配套影像创作,已然成为世界摄影史上珠联璧合的一个梦幻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