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2015-09-25石晶
石晶
【摘要】小学的教育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必经之路,对于他们以后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作为小学的主要科目之一——数学,在学生们的学习中际至关重要的。而优质的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主要针对小学的优质数学课堂教育的基本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优质课堂 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55-01
1.小学数学优质课堂重要性
随着人们对于教育的不断重视,数学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的教育方式已经引起了社会各部门的重视。而小学数学作为数学课堂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优质的课堂教育,就是提升教育的水平,把握好教育的趋势,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关键性意义。
2.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特征
2.1目标与内容一致
在小学数学的优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坚持教学的目标、与教学的内容相一致的特征。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学的主题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在革命年代,会穿插一些革命的内容。然而,无论教学中有什么内容,这些内容以及目标,都应该与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程度相符合,不能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只有做到教学的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内容,实现目标,掌握知识。
2.2课堂结构相似性
对于我国的小学的数学课堂的教育,一般都采取了相似的课堂结构性。这种教学模式,一般就是采取“复习- 导入- 讲解- 巩固- 小结”这种五环节教学法。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长期的、普遍的适用,符合学生的年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课堂结构下能够接收到最好的知识。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实质上都是围绕这个过程在进行不同形式的加工和创新,想要有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都必须有着上述的特征。
2.3课堂教学以公共活动为主
在目前的教学方式中,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的教学工作者都会采取以公告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与我国的国情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我国的小学班级人数通常都较多,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个别的指导方式很难使每个人都学到知识,而采取公共活动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都参与其中,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学习。
2.4学生为课堂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课堂的基本行为都是老师在提问,学生在回答。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老师才是课堂的主人。可是这种思维模式是错误的,优质的课堂教育应该是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学生要勇于主动提问、主动参与、主动思考,老师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維、创新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而不是单纯的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要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课堂中要对学生尊重,对他们的一些独特的体验要重视,积极创设语言实践机会,重视积累、感悟、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解题思维模式。
2.5学生齐声发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学生上课对于发言并不积极,往往只有少数学生在课堂上较为活跃,而其他的同学只是单纯的听课,并不参与课堂的互动。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没有弄懂老师提问的目的,不清楚应该如何回答;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学生由于胆怯的心理,不敢对老师的问题回答,害怕由于答错而受到老师的指责,因此一直保持沉默。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不利的,作为优质课堂的教学,老师应该努力做到使学生齐体发声,共同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因此,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言,无论学生答对与否,都对他们的回答及参与表示鼓励,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不积极地时候,老师可以适当的点名叫人来参与,不能局限与总是回答问题的几个人。课堂的齐声发言,能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改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更能够投入到学习中。当然,这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可能会使得学生的某些声音被淹没,并且可能会出现学生不思考只是单纯的答案的重复等情况。因此,老师应该注意对齐声发言的运用,使其发挥最好的正面效果,减少副面影响。
3.结束语
小学的数学优质课堂的教育在对于学生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整体上存在着相同之处的前提下,不断的发展、使其更加的适合学生的学习的。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的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且分析了其中的优势所在。我们相信,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优质课堂的教育还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丽艳.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0.
[2]武墨超.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J].才智,2015. 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