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者论致终将逝去的尚武精神

2015-09-24樵渡陈茜无忌

城市地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武者易筋经周杰

文+樵渡 图+陈茜 无忌

武者论
致终将逝去的尚武精神

文+樵渡 图+陈茜 无忌

不知多少少年儿时曾梦想离家出走,去嵩山少林寺拜师学艺,到深山老林寻访世外高人,在石穴中寻得武功秘籍,最终学成绝世武功,行侠仗义逍遥江湖。然而,这毕竟只是存在于自身的想象,现实中的武者到底又是什么样的呢?

本篇章分别采访了重庆四大拳种的杰出人物,无论是僧岳门的周杰、余家拳的杨德明,或是刘家拳的刘继东与形意门的王和智,他们不仅是尚武精神的载体,也是习武者修炼精气神的标杆。

英文导读: Every martial art owns a representative. These people not only have high Kungfu, but also own the deep spirit .

公交车司机的武侠梦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武打片风靡中国内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走向武术殿堂的同时,也在许多少年郎心里种下了一个名叫“武侠”的梦。周杰就是备受影响的众多人中的一个。他甚至还获得过一本“武功秘籍”,是他在同学家借的,那本“武功秘籍”上面除了文字,还有关于各个门派招式的人物配图。这让周杰大喜过望,想象着自己练了这本秘籍后,学成绝世武功,成为威震武林的一代大侠……

接下来的几年,周杰一有空闲就按照“武功秘籍”上面记载的内容开始练。蹲马步、弓箭步,学虎拳、蛇拳、边腿、扫堂腿、棍法、刀法、剑法……只要上面记载的,周杰都学。为了练“轻功”,他将两个十斤重沙袋分别绑在腿上,一天下来,绑沙袋的大腿往往血肉模糊。没有刀剑,他就自己用木头照着电视里做……那一段时间的“练武经历”确实锻炼了他的筋骨,力气也比常人大了一倍不止。

人物档案

周杰,44岁,重庆886路公交司机,重庆僧岳门第五代弟子,学习僧岳门拳法已经4年有余。

杨德明,60岁,重庆余家拳第三代传人,因为在家排行老三,江湖人称“杨三”或者“三哥”,现为铜梁区余家拳武术研究协会负责人。

刘继东,54岁,刘氏家传养生武术第十六代传人,剑贞传统武术馆馆长。

王和智,55岁,学过武,念过佛,经过商,形意门第十代传人,现为重庆形意门掌门。

左右页图:虽然已过中年,但周杰却在这个年纪毅然选择了重拾儿时的武侠梦。

用周杰师傅赵天全的话说,“尽是瞎练。”但对当时的周杰来说,拜名师学习武术又太过遥远。儿时的周杰,因为出身农村,家庭条件并不好,所以在初中毕业后他就毅然选择了外出打工。后来,他当上了一名公交车驾驶员,也暂时遗忘了曾经的武侠梦。

最传统的拜师仪式

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周杰总会回忆起儿时的武侠梦。恰巧的是,周杰的发小几年前就已经在僧岳门门下习武了。通过发小的引荐,2011年,周杰终于拜入了赵天全的门下。

周杰回忆拜师当天,气氛可谓隆重,僧岳门的长辈与先前入门的弟子悉数到场。拜师仪式上师傅赵天全先宣告了僧岳门祖师留下来的四条戒规:第一条:尊师重道,绝不有辱师门;第二条,遵守武德,绝不炫耀欺人;第三条,勤奋刻苦,绝不偷奸耍滑;第四条,持之以恒,绝不半途而废。若在拜入僧岳门之后,有触犯到四条戒规中的任何一条,将被逐出师门。等周杰填写完拜师帖,行完拜师礼,敬完茶之后,周杰就正式进入了僧岳门。

终于有了圆自己武侠梦的机会,拜师之后的那几天,周杰都兴奋莫名。但兴奋过后,就是长时间枯燥乏味的练习。周杰也切身体会到:电视屏幕上的中国功夫和实际上的中国武术是不一样的。没有飞檐走壁,没有内功具象化,自然也没有那么多江湖仇杀、快意恩仇……现实里的武术就像僧岳门重“桩”一样,一招一式、脚踏实地。

但习武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去年,周杰所在的公交公司举办了一届运动会。800米的长跑,周杰只用了2分28秒,对于一个非运动员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了不得的成绩了。谁会想到就在五年之前,这个“风一般”的中年人不仅挺着一个孕妇般大小的肚子,而且还有脂肪肝。

虽然如此,周杰却说,他现在连师傅的五分之一都没有学到。师傅赵天全说的练武三个阶段——强身、防身、养身,周杰还只做到了强身阶段。但是周杰却并不着急,就像谚语里说的:“一口不能吃个大胖子。”周杰的工作是上一天班就休息一天,只要是休息的这天,他就会到师傅赵天全的住所里来继续练武。

拥有“易筋经”的武者

初次见到杨德明时,笔者完全不能将他同一个已近60岁的人联系到一起。从他全身隆起的肌肉与虎背熊腰的体态,还有眉宇间散发出来的精气神,完全一副40出头的模样。他说:“都是平时练五禽戏和易筋经,锻炼出来的。”当听到“易筋经”之名时,笔者震惊得差点将下巴掉在地上。

看过武侠小说的人都清楚,易筋经是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武功秘籍。《笑傲江湖》中介绍易筋经神功,乃东土禅宗初祖达摩老祖所创,威力极大,是以数百年来非其人不传,非其缘不传……经过武侠小说的渲染,易筋经是“天下第一内功”的消息一直在坊间流传。

杨明德说,易筋经没有小说中“吹”的那么神,它其实就是最基础的锻炼方式,每名少林武僧都可修习易筋经。根据考究,易筋经衍生自印度的瑜伽术,是以伸展肢体的式子,配合深长呼吸,令身体筋骨柔软放松,一如其名,是“改易筋骨”的法门。

从1976年拜师万人杰至今,杨德明学习余家拳已近40年,而易筋经的修习也有20年的时间了。现在的他已经初窥门径,能够控制自

左右页图:周杰拜入的僧岳门特别注重师传,拜入僧岳门有一套严格的入门要求与拜师仪式。己的心跳和血脉运行,甚至将脉搏隐去。带着怀疑的态度,笔者将手按在杨德明中医搭脉的地方,随着他不断调整呼吸,脉搏真的逐渐慢了下去,直至用手无法感知到杨德明的脉搏。杨德明说:“以前有个医生,不信邪,拿来了听诊器来听我的心跳,但是最后都没能听出来。”

杨德明称:“余家拳其他流派已经没有正宗的易筋经修炼功法了,只有我这里的易筋经是最正宗的。”为了证明自己所说的真实性,杨德明从抽屉最里层拿出一张泛黄的纸,均为毛笔书写。上面用图画的方式表现了易筋经的演练步骤,其中还有少量文字介绍,看着不得不让人想起武侠小说里经常出现的武功秘籍。

原来,杨德明的师傅万人杰之前叫做高云辉,在高云辉年轻时,他师傅家里有一天突然着火,住在附近的高云辉与另一个同门马上赶来救火,那个同门趁火拿到了一本有关骨科类的秘籍,后来成了著名的骨科教授。高云辉则“偷”出了这本易筋经秘籍。高云辉因“偷”得这本易筋经秘籍被门派下了“追杀令”,不得已逃到荣昌,改名为“万人杰”。至于万人杰是不是余家拳的“叛徒”,这又涉及到另一段江湖秘闻了。

不拘小节的武林“老顽童”

左页图:杨德明的家在一栋老居民楼的顶层,他的练武场所就在这栋居民楼的楼顶。

别看杨德明现在长得敦实,内功又深厚,在他小的时候却有着孱弱的体质,人不仅瘦,身高亦不足一米六。难能可贵的是,杨德明自小就非常努力,“就是因为不懂,才会花更多时间去钻研招式套路”。所以,练到最后,杨德明反而是所有师兄弟中练得最扎实的一个,因此得以传承万人杰的衣钵。

左右页图:杨德明传承的这支余家拳现在基本走了内家养生路线,套路演练虽有练习,但都服务于内家养生。

最让笔者惊讶的是,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面对笔者的各种提问,杨德明始终露着他那弥勒佛似的标准笑容,说到兴奋处,还像小孩一样手舞足蹈地为笔者演示起来。这让笔者多少看到了金庸笔下“老顽童”周伯通的影子。

小说中,周伯通不拘小节,与晚辈郭靖结拜为兄弟。现实中,杨德明收徒时也从不去茶馆,不让学生磕头。杨德明有一个10多岁叫杨东的小徒弟,杨德明一见到他就叫“东哥”,完全一副为老不尊的样子。

一般的老师教授学生都把“严师出高徒”作为行为准则,但是杨德明却反其道而行之,每次给学生讲解招式动作时,他总是喜笑颜开耐心讲解,从来不臭着一张脸训斥学生。那些进师门不久的弟子,原本对这个五大三粗的师傅敬若神明,但待了一段时间,了解了师傅的性格之后,只觉得师傅真心好耍,找杨德明摆段子的有之,与杨德明勾肩搭背的有之……凡此种种。

或许,这是杨德明除内功之外,另一个保持年轻的秘诀之一——保持愉悦的心情、不动气、不动怒。余家拳练气有“顺、储、养、闭”四重境界。而余家

右页图:王和智自小是个文艺青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70年代流行的“扁挂”他也未能放过。拳所有功法的最终落脚点都在一个“养”字上面,他希望通过“养”,让他比活了99岁的师傅万人杰活得更长久一点。

文艺青年的学武之路

第一次接触王和智,笔者完全看不出他是一名武者,从他身上流露出的更多的是一种内敛的儒者之气,而这一切都和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上个世纪70年代,社会文化生活缺乏,“琴棋书画外加扁挂”是当时主要的文化精神生活。“琴棋书画”自不必说,“扁挂”在当时就有点带贬义的意思了,一般代指那些“混社会”的人。王和智自认在70年代是一个文艺青年,上进是那个时代文艺青年的整体标签。所以,琴棋书画、写诗,王和智都有所涉猎。但是,王和智总觉得这些东西又太过文弱。在学琴棋书画的同时就又报了朱国福在北碚开办的少年武术班。

当时,和他一起报武术的人超过百人,但是最后能够坚持下来的只有十几人,多数都因为练武太苦在中途放弃了。同笔者聊起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王和智说,练武之后,不仅对身体有帮助,而且在写字、画画这一块,他也因练武而受益匪浅。没练武之前写字、画画在落笔多少有点犹豫,但练武之后就多了一份果决,执笔的手也更有力道了。

自习练形意拳后,王和智如鱼得水,他每天早晨四点多起床,先是长跑十几公里,然后练习基本功,最后进行套路和器械的练习。因为社会文化生活的缺乏,让他更多时间花在练功上。练“站桩三体式”,每天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练习腿功,他把沙袋吊在房檩上,每次至少轮抽1000次;练习一个五行拳的动作,一次要打3000下……王和智并不知道,正是他的努力使他日后成了形意门的第十代传人。

学武亦学佛

198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和智去到了南京佛学院学习佛学,之后又辗转来到位于北京的中国佛学院。王和智现在想来,佛学院简直是一处世外桃源,四周散落着千年古柏,群山深处常传来各种天籁之音。那份远离尘世的逍遥与静谧,如今恐怕再难觅其境了。

每天晚上,王和智会花很多时间在佛学院内站桩打拳。而佛学院的禅宗也和形意门的武学观念相契合,王和智也会学习打坐。这看似简单的打坐,不仅考验了他的毅力,更平抚了他急躁的内心。这对王和智以后习武与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裨益。

1987年,在佛学院待了5年后,王和智回到了重庆。“当时回来的一年时间里,自己就是一个游民,幸好师傅收留了我,让我在他家住了一年。”王和智说,“所以这也是我当年练武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每到嘴馋的时候,就到师傅家里去吃一顿好的,补充练武所需的‘能量’。”

如今,王和智也已过了耳顺的年纪,练习形意拳的主要目的也由刚武竞技变成了养生。他告诉笔者,因为形意拳的五行对应人的五脏六腑,即心属火、肝属木、肾属水、脾属土、肺属金,所以,只要练五行相生就是走养生的道路。

武者的真谛

在重庆江北区骑士医院旁的一个小土坡上立着一家武馆,在竹林的掩映下武馆显得十分清幽,正门两侧贴有习武之道的老旧对联,刘家拳第16代传人刘继东和弟子不带任何防护用具在馆内的器械上面打拳练习。

刘继东告诉笔者,他和哥哥自小体弱多病,父亲刘梓明看着没有办法,才把原来不想传的东西传了一些给他们。刘继东记得,当时的大环境并不提倡练武,刘继东兄弟作息时间完全像做“贼”。每天半夜两三点钟,兄弟俩就被父亲刘梓明叫起来,在马路边练习,只要一有行人路过,他和哥哥就马上停下手上的动作,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生怕被人发觉。

1979年,刘继东正好20岁,中国对越南自卫反击战开始。作为练武之人,刘继东毅然选择了参军。谁知,阴差阳错竟然到了新疆建设兵团。在部队里,刘继东仗着有武技傍身,常常四处挑衅战友,隔三差五就与人打一架。最后,刘继东在部队里仅仅待了短短11个月,就回到了重庆。

回家后,父亲刘梓明听说了刘继东在部队里的事情后,之前从不跟刘继东讲道理的刘梓明破天荒地给刘继东上了一堂“政治课”。刘继东回忆说,那天父亲给他讲了很多道理,但是多数已经忘了,他只记得父亲说“勇者短命”。但是经此之后他却了解了“武”字的真谛——拆分此字,为“止、戈”之意,即习武之人须有武德,不要因自己懂武术而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之后,刘继东开始认真转变,狂暴的性格慢慢沉淀了下来。在重庆织布厂上班日子,刘继东从不在人前展示自己的功夫,织布厂的同事谁也不知道刘继东练过武术。

与病魔抗争的养生功法

左页图:演练形意拳的王和智。

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的时候,刘继东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有肝癌,但是并没有当一回事。直到1993年8月2日,正在上班的他忽然感到身体不适,接着呕吐不止,一直到凌晨两点多钟呕吐才停止。医院输了两天液后,刘继东的肚子开始肿胀起来,医院再次给他检查时,发现他患有严重的肝腹水。

刘继东到多家医院检查,重庆第三人民医院与西南医院都怀疑他已经到了肝癌晚期。刘继东在医院里躺了半个月,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想着生与死的问题。武者的心胸毕竟豁达,刘继东回忆说:“当时也没得钱治,要真是肝癌晚期,死了也一了百了。”出院后,出于自身健康考虑,刘继东重拾起了自1983年父亲去世后便停止了的家传武术。

看着精力旺盛的刘继东,你很难想象医生差点给他下了病危通知书,他说自己能够活到现在和自己练的两套家传养生功息息相关。此套功法通过呼吸,使人达到“心平思静”的状态,持续修习,一则可强脏腑,一则可调节内分泌,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功效。刘继东常说的一句话便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此功法更注重“养”与“武”的结合,拳术结合内家功共同修习,内外双修,动静皆宜,相得益彰。

笔者离开时,刘继东打了一套明贞拳。只见他立一个甚低沉的马步,然后开始运起拳法来。动作时而缓慢如浮云,间中又突然发出短速的拳劲;身形步履的姿势,一时灵巧如蛇,一时轻捷像鹤。一招手间,腕臂似乎柔若棉絮,当中却又暗藏阴狠。接着他的拳法越打越是快速,但却无叱喝呼气,似是毫不费力。招式不停互换,每一击都全无先兆可寻。招法连绵起来,却又有一种舞蹈之美…

右页图:刘继东的人生可谓颇多坎坷,年少习武却争强好胜,到处惹事生非,终于在父亲的教导下稳定下来后却又被查出患有肝癌,幸得家传养生功法得以安然无恙。

Representatives of Four Main Martial Arts

猜你喜欢

武者易筋经周杰
May You Always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体系下的武者悲哀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圣典何来
飞檐走壁
健身气功·易筋经教学口令
车祸门后照样泡吧把妹周杰又涉嫌“无照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