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逝去的武林回不来的“黄金时代”

2015-09-24龙雨亭黄荣莉无忌

城市地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黄金时代老一辈武林

文+龙雨亭 图+黄荣莉 无忌

逝去的武林
回不来的“黄金时代”

文+龙雨亭 图+黄荣莉 无忌

中国的传统武术演变到了今天,虽然博大精深、意蕴深远,却也因种种原因,露出发展滞后、自生自灭的萎缩态势。随着全国各地、各门派的高龄拳师相继离世,人去艺绝,后继人才断层,传承内容大幅度递减,习武人群逐渐减少,大众对传统武术的认识日趋淡漠等,中国的传统武术正在日益步入越发窄小的小胡同。我们不能不承认,曾经的江湖,正在逐步消失……

英文导读: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ewer and fewer people learn Chinese Kungfu.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fall into trough period.

传统武术不是单纯的打架

中国的传统武术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普通人未必明白。在各种武侠小说以及影视作品熏陶下,很多人觉得武术就是一种格斗技术,悬乎一点可以称为修炼方式——至于修炼出来的到底是什么,倒也未必有人关心。

其实在整个武术文化里,竞技只是一部分,而真正的传统武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如本期探访的几位武林前辈,他们都不光是只对传统武术了若指掌,对中医、书法甚至茶道这些相对静的传统文化也涉猎颇深。提到传统武术,他们总会说:“不是光练几套拳法,打打套路,就能真正了解武术。”

实际上,真正的传统武术文化,接近于哲学或者“道”的范畴。在探访中,老一辈武者用一个简单比喻阐述了传统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练武难免会受伤,就必须要学会如何处理。那么武术自然而然就关系到了中医,武者会接触到中医涉及的养生文化、药理知识和处世哲学,这些又跟道教、佛教许多思想、价值观有关联。很多东西是共通的。”

因此,传统武术文化其实是贯通了儒家、道家的哲学思想。习武之人不光修于身,还得养于性。不少人学习传统武术就是为了打架,而完全没有继承传统武术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不少老一辈武人都认为,传统武术真正要消失的不单单是那些所谓的走位与出手套路,而是武术背后强大的思想观念。

难以传承的国粹

传统武术艰苦的修炼过程也是阻碍武术传承的重要原因。习武并没有小说电影里说得那么容易,没有谁能凭空捡到一本武林秘籍就能成为绝世高手,任何高手都是需要时间加上汗水的沉淀,马步一扎扎三年是常有的事。旧时形意门大师李洛能“一趟半拳”就苦练数年之久的事迹,在今天简直不可想象。

左右页图:传统武术并非纯粹的竞技技术,而是具有强烈的观念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是儒家及道家哲学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现代社会的浮躁也是罪魁祸首之一,许多人把学武当成了一种资历。比起现在的热门竞技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学了多久,学了什么,是多少级,多少段都能了解得清清楚楚。而传统武术更为讲求的是习武者的天赋悟性以及基本功的扎实度,需要长年累月,一招一式都练到骨子里,也许倾其一生也达不到所谓的最高境界,练不完老一辈传承的精髓。因此,学习时间长,学习的不确定性,也成了很多人放弃学习传统武术的原因。

找不到传承人来承接衣钵也是传统武术流失的一大因素。旧时收徒规矩也很多,一派宗师收学生,起码要考察学生的品行达数年之久,这在今天很难实现。不少老一辈武人感叹,“虽然收徒的时候说明了要招收品行端正,无不良陋习的学生。但知人知面不知心,现在授艺也不可能和旧时候一样天天盯着学生,品行不好的学生,在外面惹了事也是给传统武术抹黑。”所以他们基本不轻易收徒。

传统武术讲究传承,不少家族武术更是只传给子嗣。“找到合适的传承人真是太难。传统武术本就是要从小练,可如今,科技迅速发展,网络数字媒体诱惑甚多,加上现在孩子精贵,哪能吃得了这样的苦。”刘家拳的十六代传人刘继东先生抿下一口茶,继续说道,“老一辈的东西,我也想去把它发扬光大,可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想学传统武术的人本就不多,前来习武的学生,年龄小的,总是无法坚持,现在学生学业也忙,即使坚持下来,初中以后,也不会常来。年龄大的,虽怀着一颗好学的心,可毕竟基础没有从小抓,好多东西也没办法完全学会。”

再问及他的子女是否能传承传统时,刘继东倒是很豁达,“我的女儿不想继续学武术,我也从来不强迫,只是我父亲的很多东西,我都没有学会,我现在的东西,很多弟子也没有学会,等哪天我走了,这些东西便也就失传了。”

左右页图:随着社会的日益规则化、快餐化,习武之人逐渐减少,各门派后继人才断层,传统武术似乎已经很难对抗这个时代。

要说现在想学传统武术的人也并不少,可是去哪里学,找谁学,这成了他们的一大难题。如岳家拳传人赵天全的徒弟周杰,44岁,是一名特级驾驶员,在探访的过程中他说:“我从小就喜欢武术,一直苦于没有门路去学,直到7年前认识了赵老师,才拜他为师,可毕竟年龄已经不小了,即使苦心求学,有好多东西都不是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因为从小没有学习基本功,轻盈和柔韧成了我最大的弱项。”

余家拳的传人杨德明就显得幸运得多,他的儿子从小就热爱传统武术,刚入大学不久,便已经在国家各种武术比赛中崭露头角。“没有合适的传人,宁可失传,也不轻传,这是我一直的观念。现在,余家拳有了合适的传承人,那便是我的儿子。”杨德明一说到儿子,自豪感油然而生。

走向极端的传统武术

此外,传统武术也逐渐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为将传统武术变成健身或表演。

虽然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在公园、广场或是小区内练习武术套路,养身健体,但实际上他们对于传统武术的攻防意义、内功调理、筋骨医术和心性境界等等的了解有许多不足,算不上学习到了真正的武术。再加上由于电视、电影以及小说的影响,使武术往观赏性发展,过分注重飘逸大方、花样繁多、姿势优美的形式,把精力都放到跳得高、转圈多、玩花样上,传统武术价值几乎丧失殆尽,成了“花套武术”。

其次,追求搏击场上的实战竞技效果。一味模拟空手道、拳击等竞技之形态,使中国的武术越渐扭曲,武术之特质已经荡然无存。这些也成为了传统武术难以传承原因。为此,形意拳的传人们成立了朱国福传统武术研究会,将武术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方式,着重挖掘和整理前辈留下的珍贵资料,致力于把传统武术发扬光大。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拍出了一个武林的江湖,掀起了人们对武术的探究以及对狭义精神的品味,武林黄金时代的怀念之情汹涌袭来。当人们在王家卫的黑白世界中细细咀嚼时,会发现中国真正的传统武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它已超越了单纯的竞技,强调身体的修为、儒家及道家的哲学思想,甚至与中国传统的其他文化连为一体。在日益发展的今天,作为国术的传统武术,却只留下了一个黯淡的背影,难道我们只能在民国的武林江湖中缅怀传统武术的黄金时代?

这就是我们为本期深度报道留下的最后思考。

A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猜你喜欢

黄金时代老一辈武林
少年坐在舞台中央 ,看着“老一辈”抱怨时代?
向党旗宣誓
魏文斌:年轻的“老一辈”
叮铃铃,叮铃铃
风范:老一辈革命家"三严三实"事例选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