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二体三碑的《圣教序》
2015-09-23林虹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2015年9期
林虹
唐代书法家怀仁和尚所集的王羲之行书法帖《圣教序》,是我国最早的集字碑刻,也是迄今为止水平最高的集字书法。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到这碑刻与唐僧西行取经的故事有关。公元629年,唐僧从京都长安(今西安)出发,去天竺(今印度)求佛取经。他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带回佛经657部,为中国佛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唐僧回国后,唐太宗李世民为他艰苦取经的精神所感动,敕命他在长安的弘福寺翻译梵经,并为唐僧翻译的《瑜伽师地论》亲自撰写序文,这篇文章就是千古流传的《圣教序》。
不仅如此,在中国书法史上,《圣教序》颇具传奇色彩,因为它还具有“一文二体三碑”的独特结构:
一文,是说《圣教序》文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大唐贞观,是中华历史上的辉煌盛世,朝中文人雅士济济,太宗却舍众高才而亲自捉刀,足见其对圣教之重视。
二体,是指《圣教序》包含两位书家字体——《集字圣教序》的“王羲之体”和《雁塔圣教序》的“褚遂良体”。
三碑,则是指《圣教序》共由三块碑石组成。当年李世民亲撰《圣教序》后,为了弘扬唐僧的壮举,命令朝中书法大家褚遂良抄写,分刻于两块石碑,立于西安大雁塔下,这就是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同时又命著名的书僧怀仁以王羲之书,集《圣教序》文,将其刻于另一块碑石上,这就是《怀仁集王字圣教序》。
可惜的是,贞观二十三年夏,李世民因疾而终,对心心念念的《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却“未见业成身先去”,留下永远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