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建华“江与城”的影像哲学

2015-09-23樵渡孔建华

城市地理 2015年8期
关键词:灰白色锁链建华

文+樵渡 图+孔建华

孔建华“江与城”的影像哲学

文+樵渡 图+孔建华

一座城市有它自己的历史,对摄影师来说,摄影不只是光的艺术,也是哲学的文思。重庆能有今天的辉煌和精致,与以前的历史息息相关。所以表现重庆不仅仅是拍摄它的景色,更应该凸显重庆的历史文化脉络。

——孔建华

英文导读:Kong Jianhua takess photoes of Yuzhong from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We can see Chongqing city and the rivers from his works .

左右页图:孔建华的渝中半岛组图《江与城》曾刊登于《中国国家地理》上。

用哲学的角度捕捉光影

几块被河水冲得光滑的礁石,礁石的上方一条硕大的锁链凭空跃出而后伸入透着雾气的江水,在江的对岸,繁华的渝中半岛夜景安静地挺立在那里……这是摄影师孔建华向笔者展示的照片。看着这张照片,笔者第一时间想到了厚重与深远。孔建华称,这是他拍摄的渝中半岛组照《江与城》中的一张,也是他追求“哲学摄影”所应达到的效果。

“一座城市有它自己的历史,对摄影师来说,摄影不只是光的艺术,也是哲学的文思。”他向笔者解释他的摄影理念,“摄影师应该从哲学的角度去考虑、去看待周边的影像,比如夏天,江面的水位变化很大,等江水退到一定程度之后,露出礁石,摄影师若是将礁石或者锁链作为前景,渝中半岛作为背景,拍出来的照片就会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之所以一再强调历史的厚重感,孔建华称,从南宋时期的“双重喜庆”,重庆被升为重庆府,到抗战时期的陪都,再到直辖,重庆能有今天的辉煌和精致,与以前的历史息息相关。所以表现重庆不仅仅是拍摄它的景色,更应该凸显重庆的历史文化脉络。

每年夏天,孔建华都会外出拍片。“夏天暴雨之后,天空很快放晴,一晴就会出现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在这样的背景下拍出来的片子就显得格外精致。”说着,孔建华指了指外面的蓝色天空,“比如今天的天气就很好。”就在笔者采访期间,孔建华接到几个邀约他去南山拍片的电话,但都被他拒绝了。他说,他不是一个爱凑热闹的人,也不会去拍“热闹”的片子。

看着笔者疑惑不解,孔建华解释说,所谓的“热闹片”就是你能拍出来的片子,我也能拍出来,意思就是说大家都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就像今天的南山,去的人肯定很多,然而能够拍出好照片的地方就只有一棵树等景点。那么多人在同一个角度拍,不论器材的优劣或是技法的不同,最后这类片子拍出来都差不多一个模样,没有多大意思。他说,一张照片并不只是好看,好看并不能表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只有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只剩景色的照片就仅仅是一个热闹了。

所以,孔建华才会提倡用哲学的角度来捕捉光影。蓝天白云的城市可以雷同,但用礁石、锁链来凸显重庆历史厚重感的特殊角度不是每个人都能拍出来的。

左右页图:孔建华喜欢朝天门有几分荒野的风光拍摄,这样更能完美的表现这座城市那厚重的历史感。

钟情于质朴的灰白色调

孔建华这种回归复古的情怀,或多或少与他最开始接触的胶片机有一些关联。孔建华最早接触摄影,是在部队当兵的时候(上世纪70年代)。那时,他作为部队文书,常常要拍摄一些部队的纪实宣传照片。第一次摸到相机的孔建华兴奋不已,一本说明书几乎被他翻成了渣。后来,他慢慢学着把玩胶片相机,手动调节光圈快门,记录部队的日常或是节庆活动。“记录每个人的状态觉得很有意思。那时,摄影的机会也不多,大多是难忘的、高兴的、特殊纪念的时刻留个纪念。”孔建华回忆说,“当然还有经济条件的限制,相机、胶卷、冲洗都是需要钱的,部队也不可能让我随意浪费胶卷,同时产生影像流程也是比较麻烦的,并不是像现在,‘摄影不是个东西’,基本上谁都能便捷与摄影发生关联。所以那时的照片显得质朴而又珍贵,留个影都有着很强的仪式感,现在摄影越来越容易了,反而少了那份庄重感。”

后来,孔建华有了自己的胶片相机,也买了很多摄影书籍,一有空抱着书津津有味地学习摄影基本技巧原理,或是找老摄影家学习传统暗房和纪实的拍摄。1980年,孔建华退伍回到重庆,一年后应聘到四川省新闻图片社,当了一名专职摄影记者。在这里,孔建华接触到了新闻摄影、纪实摄影,通过各种渠道经常看到国内外优秀摄影师、优秀的图片编辑的作品,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他的摄影创作从原来的摸索摄影回到重新认识摄影记录这一本质上来。除了工作上的新闻摄影之外,也开始尝试摄影的多种可能。借助相机的多次曝光和暗房创意制作,还有后期绘画即兴创作等,创作了一些“另类”的作品。孔建华告诉笔者:“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终都应该是自由主观的表达,没有什么定法,做自己喜欢的就行。”

再后来,数码时代到来,孔建华也换上了数码装备,但是十几年大画幅胶片相机使用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孔建华往后的摄影创作。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他钟爱使用灰白色调。在孔建华向笔者展示的作品中,灰白色调的作品占了三分之一。

“有时习惯了使用灰白色调的画面来表现重庆的山水。”孔建华解释说,“灰白色调的画面本身就有一种山水画的传统风格。”说着他从手机里找出一张灰白色调的渝中半岛图,一座被长江包围的山城上空形成了灰蒙蒙的天气,大面积的水面也成了灰白色。“这正好暗合了中国水墨山水画‘计白当黑’‘以无当有’的传统,形成了诗意黑白山水画的意境。”孔建华说,“而前景的外滩,更加突显细腻灰白苍茫的画面,让那山、那水、那城都融入到一种古朴怀旧的情怀里。”或许这也是孔建华“哲学摄影”的另一种阐释:在摄影过程中,有意识地在理性的景观摄影里加入了感性色彩,用一种复古的技法和传统山水画的图式展现现代化都市的苍茫感。

渝中半岛组图《江与城》

自2010年起,孔建华就用他理解的“哲学摄影”拍摄了渝中半岛组图《江与城》。他说:“之所以拍摄这一组照片,是因为渝中半岛最能代表重庆,谁看了照片都知道,这就是重庆。”为了拍摄这些片子,他熟知了江水在什么时候涨什么时候退,知道了哪里的石滩深哪里的石滩浅,夏季在什么时候拍锁链的效果最好、江水在什么位置拍出来的锁链最具震撼力……被他命名为“锁链横江”的照片就较为典型。他说,摄影不像画画,在绘画中,画到哪里觉得不对可以调整,但是摄影是记忆的仪式,按下快门就成为过去,不能重复。在拍摄这张照片的过程中,为了拉出一个更好的角度,孔建华的身子完全退到了一个死角落里,背部紧紧挨着石壁,这还不算艰难。接下来,因为锁链离地面很近,为了能够拍出平视甚至仰视的角度,使锁链的成像效果有种腾空的感觉,孔建华只能依靠相机来调整角度,于是乎,他蹲下的身子几乎要挨着地面,最后才拍到了如此精致的相片。

离拍摄这张照片已经过了很多时日,但孔建华依旧兴奋地告诉笔者:“这张照片之所以被称为绝版,除了其角度的刁钻,还因为照片上面的重庆大饭店当时还在那里挺立着,现在即使能找到我拍摄这张照片的角度,也再拍摄不到已经被推倒的重庆大饭店了。”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因为拍摄渝中半岛常在江边走,所以被江水、雨水打湿鞋和衣服几乎成了孔建华的家常便饭。一次,为了拍摄一张渝中半岛日出的照片,孔建华天未亮就在江边守候着。当看到东方开始泛白时,他架好三脚架准备曝光取景。这时,一层厚厚的云层在渝中半岛上空翻滚着,并朝他所在的位置迅速移动,云层越来越低,一分钟不到,到达孔建华上空时,瞬间就下起了暴雨。他护着相机到步行道上避雨,顾不得擦拭身上的雨水,马上拿出相机翻看之前拍的照片,当他看到他抓拍到两张低云层飞掠重庆上空的时候,激动万分。

左右页图:在孔建华心里,摄影是记忆的仪式,莫忘初心,摄影就是你自己。记录万象现实,表达自我心相。

只见这张灰白色调的照片上,一片黑色的云层包裹着晨光离渝中半岛的高楼只相差几米的距离,李贺笔下“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意境瞬间占据了笔者的大脑。孔建华说:“那种低云层在重庆很少见,我也只拍到两张,当时看到它时就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半个小时后,暴雨停歇,孔建华马上又跑到江边,准备再拍一些照片。他看到江面上呈现出的美景,不禁呆住了:暴雨过后,江面上雾气与水气互相蒸腾缠绕,而后慢慢融入城市内部……“这种情况就是可遇不可求,一闪即逝,要想再拍到这种照片,又不知是何年何月又是怎样的境地才能拍到。”像这样的拍片际遇,孔建华还遇到过很多,比如朝天门的云层变换,江水涨落与清晨黄昏,都是至美的景色。

长达5年的《江与城》的拍摄,让孔建华明白摄影就是摄心,拍出来的照片反映的就是摄影者看待世界的方式,它不光是“热闹式”的拍摄,而是一个与世界进行沟通的工具,用照片来述说一座城市的故事。

Rivers and the City from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by Kong Jianhua

猜你喜欢

灰白色锁链建华
高颜值复古扬声器设计
地平线
锁链与灯笼
锁链与灯笼
米沙在书里
人生锁链
可怕的事
不惧遥远的勇敢鸟
变变变
阿呜想做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