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科学方能“科学味”十足
2015-09-22
编号:G40(2015)2-01-01
作者:沈国军
【内容摘要】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则是这门艺术的“领路人”。科学课要体现出科学的本质,其性质特点及内涵要求决定了科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体现“科学味”,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要做到严谨、准确、符合逻辑;还要简洁有效,富有启发性。教师充满“科学味”的课堂语言才能引领学生开展有效探究。
【关键词】教学语言 科学味 严谨准确 简洁有效
小学科学课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的这一性质决定了科学课要上出“科学味”。这种“科学味”不仅体现在科学思想、科学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等方面,还应体现科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上。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如何体现“科学味”呢?
一、教学语言要体现严谨、准确,符合逻辑性
(一)严谨性
科学课是一门逻辑性、严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教学语言的精确性对于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科学课堂中,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猜测和推测。尤其是在数据资料、事实根据不充分而又需要得出一个结论的时候,科学老师在教学语言上一定要做到严谨,用上“我们猜测”“我们推测”“也许”“可能”等等之类准确的语言,这是科学性质和科学精神的要求。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够严谨,将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会影响教学质量,误人子弟。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要在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上下功夫。例如:音高和音量不是一个概念,在描述音高是只能用高、低,不能用大、小;描述音量时,只能用大、小,不能用高、低,这些都是我们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准确性
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表意清晰、用词得当,推理符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对于科学概念的表述,需要反复推敲所用词汇,保证概念传递得恰到好处。
(三)逻辑性
逻辑性是科学教学语言的灵魂。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时,科学教师的语言必须紧扣教学内容,注意教学语言的逻辑性。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保持连贯统一,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更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语言训练。反之在科学教学中,任何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的语言都会影响科学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教学语言要简洁、有效,富有启发性。
每一位老师都深知语言艺术在教学中得重要地位,生动的语言,简洁的表达、明确的指向就是“有效”的课堂语言。
三、教学语言要通俗,体现生活化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科学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不同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不同,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弱,与其讲一些深奥的概念,还不如结合生活化的语言进行阐述。因此教师的语言还要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科学知识。
总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科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针对科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扎扎实实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锤炼,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引领学生开展有效探究,把我们的科学课上得更有“科学味”。
(作者单位:柯岩街道阮社小学 3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