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创业创新,政府有多拼?
2015-09-22杨三喜
杨三喜
停薪留职“2.0版本”帮助体制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创业的大潮中游一游。
5月7日,中关村创业大街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走到创业者们中间,他在3W咖啡厅端起了一杯“创业咖啡”与创业者们边喝咖啡边聊创业。
“‘你妈是你妈,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笑话!”就在一天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总理再次痛斥“老百姓办个事儿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会议最终决定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进一步简政放权,释放市场的活力。这对创业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而三天之前的五四青年节,李克强总理才刚刚给清华大学创客空间协会的学生们回信,勉励他们“不断丰富创客文化,把创客种子在更大范围播撒开来”,并承诺政府将会出台更多的积极政策,为“众创空间”清障搭台。
李总理不仅是中国产品的超级“推销员”,在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李总理更是一位“超级拉拉队”队长,他拼命地为创业者们摇旗呐喊。而各级政府也很拼,拼着制定各类政策,为创业者清路障、指路标,修路搭桥。
简政放权,为创业创新清路障
一块钱开办一家公司有可能吗?一年前,对于许多有技术、有智力但却缺乏足够资金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或者大学生来说,这还是想都不敢想的一个问题。因为按照以前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是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万元,而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500万元。虚报注册资本甚至要处以刑罚。
不过,2014年3月正式实施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改革方案取消了注册资本的限制,改实缴制为认缴制,也就是企业股东承诺认缴多少就是多少,从理论上经营者风险自担,一块钱也能办公司了。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带来了企业注册的“井喷式增长”。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新登记注册企业365.1万户,同比增长45.88%。其中,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企业的增长尤为迅速。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是本届政府简政放权的措施之一。简政放权是“开门第一件大事”,被视为一场政府的自我革命。它不仅有利于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减少权力寻租,治理腐败,也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创业创新清除路障的重要手段。
2013年,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曾绘制了一幅“万里审批图”,图中标明了一个投资项目从立项到验收所需要经过的100个审批环节,需要耗费累计审批工作日2020天。审批程序之繁琐由此可见一斑。
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要求有了“馒头证”才能蒸馒头,有了“砍伐证”才能收玉米,这些审批也真是让人醉了。这些根本就没有必要的行政审批,让创业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跟政府打交道,为盖几个章疲于奔命,遇到服务好的政府部门也还好,要是碰到那些官僚主义作风盛行的单位和公务员,真是让人累觉不爱。
为此,两年多来政府先后7个批次清理了近千余项行政许可审批,并彻底跟非行政许可审批说拜拜。此外,国务院还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放宽了民间可以涉足的行业限制;对工商登记制度进行了系列改革,年检制变成了年报制、“先证后照”变成了“先照后证”;放宽了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让“一址多照”、集群注册成为可能
政府管的事情少了、简单了,市场也就活了,创业者少了许多麻烦和牵绊,也就能够集中精力专心于运营创业项目。
为创业者松绑
2014年之前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高达80%,但是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我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为2.3%。这与高校对创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不无关系。
资金、技术、平台、经验之外,如何处理好学业与创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困扰、阻碍大学生创业的一大难题。如果创业失败了怎么办,还能回到学校吗?文凭是不是也要丢了?
这个问题既让学生顾虑重重,也是学生家长不放心,不敢支持孩子创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去年12月,教育部出台的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政策,让许多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放心了。
2010年之后,天津、江苏等地开始尝试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但是措施并不够有力,很多有想法的学生还是不敢迈出这一步。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不仅要求高校简化休学创业的审批程序,更给力的是,要求高校建立弹性学制。这就意味着,创业的学生可以在创业失败了或者不想创业,还可以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它解除了学生的后顾之忧,给了创业学生一条退路和一个保障机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众”是谁呢?
还没有进入体制的大学毕业生们是当然属于“众”的,那些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事业单位里面的科研人员呢?他们有技术、有智力,同样不乏经营管理天赋,在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望着风起云涌的创业潮,也心痒痒怎么办?他们也属于“众”吗?
答案是肯定!创业不仅是年轻人、大学生们的专利,那些各有所长的大叔们也应该参与到创业大潮中来。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推出停薪留职“2.0版本”,以保留体制内身份和待遇三年的条件,鼓励体制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军创业潮。
体制就像一堵墙,它屏蔽了风险、危机,也屏蔽了机遇,阻碍了创业、创业力量的爆发。停薪留职“2.0版本”就像一柄利剑,帮助体制内的专业技术人员穿刺体制之墙,解除捆绑身上的各种束缚,推动着他们跳下水,到创业大潮中游一游。
各类优惠政策为创业者铺路
简政放权也好,允许休学创业、鼓励停薪留职创业也好,这些措施都是解放创业者。创业有风险,对于中小业、小微企业来说,创业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困难,还需要扶持,在这一点上,各级政府部门也是很拼。财税优惠、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税收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为了减轻创业者的负担,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为创业者订制了一系列的大礼包。
营业税和增值税是创业者第一个打交道的对象,但从2014年10月开始,对于月销售额(营业额)在3万以下的创业者来说,这个税就一笔勾销了。创业者一年就可以享受到1.8万元免税带来的实惠。第二个礼包是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如果企业一年赚了20万元,原来要交4万营业税,现在就只交2万了。第三个礼包是针对大学毕业生、失业人员、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3年内可减免税费最高可达2.86万元。
对于一些特定企业,国家还有私人订制的优惠政策,比如一家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小微企业,购买了一个不超过100万元的仪器设备,就可以在当年直接抵扣企业所得税额;以技术等非货币资产参股企业的创业者,个人所得税可以分5年逐步缴齐,而不是一次性缴纳。据统计,去年全国有2200万户纳税人拿到了增值税、营业税减免的优惠,246万户企业享受了所得税减半征收,总金额达到612亿元。
资金是初创企业发展的“生命之水”,资金难往往是创业路上的拦路虎。对于青年人、大学生群体来说,资金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去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沈阳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时强调,金融创新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支持老百姓创业。近年来各地、各类金融机构不断出台了各类创新服务,一方面放款小微企业贷款的额度,减免利息,另一方面则简化了贷款审批的手续。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为创业者开辟了新的“水源”。
在创业培训、场地、资金扶持、人才吸引方面,各地也是各展身手,比如,北京在2014年要求把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高校课程体系,进行学分管理,为大学生创业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小贷申请、人事代理等“一条龙”服务。成都高新区提出,每年拿出1亿元支持成长型科技创业企业发展,每年投入创新创业的各类资金不低于10亿元。
责任编辑:尹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