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针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5-09-22谢炎烽魏文著阮永队宁晓军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火针痛风性痛风

谢炎烽,魏文著,阮永队,宁晓军



火针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谢炎烽,魏文著,阮永队,宁晓军

(东莞市塘厦医院,东莞 523700)

目的 观察火针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及别嘌呤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均疼痛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平均疼痛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组治疗后平均疼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火针配合中药是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火针疗法;关节炎,痛风性;针药并用;刺络拔罐疗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多在夜间发作,是一种临床以关节红、肿、热、痛,关节活动受限等为主要特征的嘌呤代谢紊乱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并逐渐呈年轻化,属临床难治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致病情迁延或反复发作或转移他处而成为慢性关节炎。笔者采用火针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45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44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9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均为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中男41例,女4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3岁,平均54岁;病程最短1 d,最长14年。对照组中男42例,女2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2岁,平均52岁;病程最短2 d,最长1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①多以单个趾指关节猝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重,反复发作。可伴有发热、头痛等症。②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物、饮酒及外感风寒诱发。③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为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反复发作,可伴有关节周围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出现“块瘰”(痛风石)。④血尿酸、尿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增高。⑤必要时作肾B超探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⑥排除标准为合并有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火针治疗

取阿是穴。常规消毒后,采用火针点刺阿是穴1~3针,点刺后立即拔罐放血,如没有出血者可再用火针点刺阿是穴1~3针,点刺后再立即拔罐放血。每日1次,共治疗1星期。

2.1.2 中药治疗

采用自拟经验方。具体药物组成为熟附子15 g,干姜15 g,炙甘草15 g,麻黄10 g,细辛15 g,苍术15 g,生薏仁15g,川牛膝10 g,泽泻15 g,萆薢15 g,土茯苓60 g,当归15 g,丹参15 g,乳香10 g,没药10 g,生大黄15 g(后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共治疗1星期。

2.2 对照组

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50 mg,每日3次;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好转后,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改为25 mg,每日3次。口服别嘌呤醇片(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0 mg,每日2次。共治疗1星期。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全身及局部的症状体征,并进行疼痛评分。采用Budzyuski推荐之六点行为评分法[2],将疼痛分为6级。0分为无疼痛;1分为有疼痛但可被轻易忽视;2分为有疼痛,无法忽视,不干扰日常生活;3分为有疼痛,无法忽视,干扰注意力; 4分为有疼痛,无法忽视,所有日常活动都受影响,但能完成基本生理需求如进食和排便等;5分为存在剧烈疼痛,无法忽视,需休息或卧床休息。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标准。

治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

好转:关节疼痛、肿胀减轻,活动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无效:关节疼痛、肿胀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3.4.2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疼痛积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平均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平均疼痛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组治疗后平均疼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疼痛积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疼痛积分比较 (±s,分)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454.28±0.82 1.72±1.521)2) 对照组444.29±0.81 2.53±1.36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与对照组比较2)<0.05

4 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常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是由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血尿酸盐浓度增高,导致体内尿酸盐沉积所致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痛风性关节炎常成为首发表现。治疗上予以抗炎止痛的药物,以促进尿酸排泄或抑制尿酸形成,但这些药物对肝肾毒副反应较大,大部分患者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

中医学中亦有“痛风”之病名,如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曾列痛风专篇。本病属中医学“痛痹”、“历节”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历代各家都有论述。《格致余论》:“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外台秘要》认为本病“大多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受此风邪,经络结滞,蓄于节之间。或在四肢,其痰昼静而夜发,发时彻骨绞痛”。《类证治裁•痛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证治准绳•痛风》:“痛风因风湿客于肾经,血脉瘀滞所致。”《医学入门》认为多因“血气虚不营养关节腠理”,并描述了痛风后期“痛入骨髓,不将其处”的特点。

张永杰教授[3]认为尿酸的生成和中医学脾主运化功能有关,而其排泄则和肾之气化功能有关,故此期病变脏腑仍和脾肾两脏有关。张永杰教授认为其因有三,首先,本病常和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患者伴发,而上述疾病的共同土壤为代谢综合征,即相当于中医学的痰浊内阻,而脾为生痰之源。其次,本病的诱因常与饮食不节、暴饮酗酒或食用某些特定食物有关,为浊毒内伏之体质,与饮食不节之诱因相互作用,引起脾胃运化功能缺陷,肾之分清泌浊功能失调。最后,现代医学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缓解疼痛的有效药物为秋水仙碱,其副反应为腹泄。临床观察显示,患者出现腹泄症状,则关节疼痛缓解明显,若服药后无腹泄等副反应,则疼痛减轻不明显,提示本病与阳明腑实、肠道积热有关,亦为通腑泄热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而其发病机理是在长期过食膏梁厚味,导致脾肾功能失常,脾失健运,升清降浊无权,则湿浊排泄功能障碍,痰浊内生,久则致瘀;肾失气化,分清泌浊失司,精郁为毒,水郁必浊,浊毒结聚。湿浊瘀毒等病理产物内壅,日久化热蓄于脏腑而成积热瘀毒体质,若遇诱因引动,则湿浊瘀毒积热流注关节肢体经络,痹阻经络关节,不通则痛,故见关节肌肉红肿热痛、拒按、屈伸不利等症状。

根据《黄帝内经》中“邪之所在,皆为不足”,“邪之所凑,其气先虚”,结合临床实践及各家认识,笔者认为该病的发病机理为先有本虚脾肾阳虚,久而内有痰湿、瘀滞等浊毒伏邪,以风寒湿侵袭为诱因而发病。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中药治疗中运用四逆汤以温阳祛寒,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外透伏邪,四妙散加泽泻、萆薢、土茯苓以化湿,活络效灵丹以活血止痛,生大黄以通腑泻浊。

火针具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刺血疗法则具有泻热、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及消肿止痛的作用[4-7]。实验研究[8-11]显示,火针针刺后可使血清IL-1、IL-6、TNF含量水平明显降低,提示火针可抑制淋巴细胞的致炎细胞因子的分泌。有研究报道,火针治疗后血清皮质醇较治疗前升高,IL-1B水平显著下降,可显著降低关节肿胀度。皮质醇是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其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控。而刺血疗法不仅能够调整血液的流速、流量、血管容量和血液黏度进而改善血液循环[12-14],还能对腧穴形成慢性刺激,反馈调节体内嘌呤代谢,促进尿酸的排泄,并抑制血尿酸的合成,呈双相调节作用[15-18]。此外,通过实验观察,刺血疗法可降低RNA酶,减少血尿酸的合成[19-2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0.05),而且治疗组改善平均疼痛积分优于对照组(<0.05),提示火针配合中药是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1.

[2]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4:386.

[3] 邱晓堂.张永杰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301-305.

[4] 罗海鸥,唐勇,王洪志,等.火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IL-1、IL-6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2):35.

[5] 谢衡辉.烧山火针刺为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8):753-756.

[6] 梁子茂,刘柏杉,李建颖,等.壮医经筋手法配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0):926-928.

[7] 王忠.火针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9例[J].中医研究,2015,28(2):45-47.

[8] 罗海鸥,唐勇,蒲艺,等.火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NF-a的影响[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2):167.

[9] 王峥,马雯.中国刺血疗法大全[M].第1版,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 2005:21.

[10] 陈加云.以督脉穴为主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921.

[11] 王映辉,黄石玺.火针加拔罐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15):85-88.

[12] 刘经星,杨翊,赵静,等.刺血疗法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2):141-142.

[13] 曹树琦,沈宇平,蔡卫根,等.浅析《黄帝内经》中络脉理论与刺血疗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2):341-344.

[14] 张小芳,董倔强,吴铅谈.刺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5,27(1):66-68.

[15] 李兆文,黄耀恒,林俊山,等.刺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3例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1993,13(4):11.

[16] 朱艳.刺血加艾灸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与TLR4 mRNA表达的影响[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33(1):47-50.

[17] 易姣君,石鹏.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35):9-10.

[18] 高涛.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72例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11):165.

[19] 潘红玲,许天兵.刺血疗法加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0例[J].中医研究,2007,20(1):49-50.

[20] 周凡.三棱针放血联合药物治疗痛风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4):206.

[21] 宋振杰.局部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3例[J].河南中医, 2013,33(2):235-236.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Fire Acupuncture plus Herbal Medicine for Acute Gouty Arthritis

XIE Yan-feng, WEI Wen-zhu, RUAN Yong-dui, NING Xiao-jun.

Dongguan Tangxia Hospital,Dongguan 5237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fire acupuncture plus herbal medicine in treating acute gouty arthritis. Method Eighty-nine patients with acute gouty arthriti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of 45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44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fire acupuncture plus orally taking herbal medicin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Diclofenac sodium and Allopurinol. The average pain score was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6%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81.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 The average pain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changed in both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 (<0.01). 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aring the average pai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 Conclusion Fire acupuncture plus herbal medicine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treating acute gouty arthritis.

Fire-needle therapy; Arthritis, gouty; Acupuncture medication combined; Blood-letting puncturing and cupping

R246.2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05.0444

2014-10-12

1005-0957(2015)05-0444-03

谢炎烽(1982 - ),男,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火针痛风性痛风
痛风的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痛风了,怎么办?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