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道教授治疗心悸经验总结
2015-09-22梁冰洁麻秋雷李兰媛指导李志道
梁冰洁,麻秋雷,李兰媛,指导 李志道
李志道教授治疗心悸经验总结
梁冰洁1,麻秋雷1,李兰媛2,指导 李志道3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7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073;3.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 300100)
针刺疗法;心悸;名医经验;透刺;互动式针法
李志道,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会长,天津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为著名针灸专家李中和之子,集系统教育和家族经验传承与一身,精于理论而善于临床,研古而习今,喜方药而善针灸。曾承担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局院级科研课题多项,主编大学本、专科教材3部。其所主编的《针灸处方学》为全国首创,还编写了20余部中医、针灸、中西医结合学术专著,培养了中外硕士研究生10余人,曾多次出国讲学、医疗,足迹遍及欧亚。从事教学工作和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失眠、抑郁症、前列腺疾病、脾胃病等各种疑难杂症。
心悸是指患者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而发作,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心悸相当于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不全和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李志道教授医术精湛,对心悸一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以透刺和互动式针法为主辅以“补三气”治疗。笔者随诊期间见此法治疗效果显著,遂总结以飨同道,现将其具体临床操作及理论阐述如下。
1 3种透刺方法,取穴少而疗效好
1.1 心区投影透穴
从心区投影(是T2-8膀胱经第一侧线所在区域)内的背俞穴透刺向夹脊穴。首先,背俞穴位于膀胱经,膀胱经与手少阴之经别会合于目内眦睛明穴,与心经相联系。再者,从投影的位置看,穴位与其相应的脏腑的位置相邻近,根据穴位近治作用,可以治疗心脏局部和邻近组织器官的疾病。最后根据神经解剖学的研究,交感神经纤维通过交通支与脊神经联系,并随脊神经分布到周围器官或脏器,支配和调节它们的功能。肺、气管、心脏、主功脉、食管等的交感神经来自T2-8段[1]。
操作方法为,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取长40 mm毫针,从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斜透向夹脊,行捻转平补平泻,不留针。
1.2 丘墟透照海
丘墟透照海治胸部一切疾患及神志病。如心绞痛、胁肋痛、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哮喘、精神病、乳腺炎等[2]。丘墟穴为足少阳胆经之原穴,其经脉“循胸,过季肋”,且足少阳经别贯心。照海穴属足少阴肾经,其经脉络心,而照海穴又属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阴跷脉“上循胸里入缺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丘墟透照海一针二穴,故治疗心胸疾患效果显著。
操作方法为,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取长75 mm毫针,首先取足微内翻位,当针体从丘墟穴进至约1.5寸时,换成足微外翻位,继续捻转徐徐进针,就可顺利透至照海穴皮下,针尖不透出皮肤,行互动式针法1 min后留针30 min。
1.3 内关透间使
内关和间使均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其经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治疗心系疾病效果显著。再者内关穴乃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难经》:“阴维为病,苦心痛。”此外,《八总穴歌》也提到“心胸内关谋”,可见内关穴在心系疾病的治疗中有其独到之处。
操作方法为,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取长40 mm 毫针,从内关斜透间使,行互动式针法1 min后留针30 min。
2 互动式针法,强调“守神”
互动式针刺法是指针刺得气后,医者在实施手法(医动)的同时,指导患者活动相关部位和/或精神活动(患动),调动患者自身治疗疾病潜能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3]。《标幽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所以,医者在施针后要指导患者运动形体、调摄呼吸、体会针感,从而达到“守神”的目的。而治疗心悸时需患者配合深呼吸,吸气时肺充气扩张,膈肌上提,胸腔间隙缩小;呼气时胸腔间隙扩大。通过改变胸腔间隙的大小,“按摩”心脏,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同时针刺内关和呼吸配合,使心率下降,心脏舒张期延长,冠状动脉供血改善[4]。操作方法为,嘱患者平躺,由两名医者配合完成,一人捻转丘墟穴的针柄,另一人捻转双手内关穴的针柄,行平补平泻,同时嘱患者守神,做深呼吸,即深吸气后再徐徐吐尽胸中之气,如此操作1 min,留针30 min。
3 补三气,合理运用补气三穴
补三气意在扶正固本,选穴为膻中、中脘、气海。膻中是心包募穴,同时又是八会穴之气会,乃宗气汇聚之所。中脘是胃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气海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主治脏器虚惫诸证。这3穴可补胸中大气,即宗气,宗气足则贯注心脉,推动血行,又可补中焦水谷之气和先天之元气,补益心之气血以养心。
操作方法为,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取长40 mm毫针,膻中向下平刺1.0寸,中脘、气海呈80°角向下斜刺1.0寸,得气后留针30 min。
4 病例介绍
患者,女,52岁,2013年11月初诊。患者于201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气短,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三联律及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彩超示室间隔偏厚,左房偏大。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及稳心颗粒后症状好转。近2个月来因劳累症状加重,口服药物效果不佳特来我处就诊。刻下患者心慌憋气,精神疲倦,食少,睡眠差,舌质淡黯,脉结代。临床诊断为心悸,气虚血瘀证。按上述方法操作并配合四神聪、神门、三阴交改善睡眠,留针时患者诉心慌大减。治疗3次后,患者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治疗20次后,患者心慌停止。随访1个月未复发。
5 讨论
李志道教授善用透穴,具有取穴少、得气穴位多、疗效好的优点。如同经的内关透间使所起到的作用要大于两穴同取,可促进针感向肘肩传导,直达心胸。互动式针法强调医患要共同“守神”。《灵枢·九针十二原》:“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形神俱守往往屡见奇效。此外,补三气可补气行血,使心气充足,血脉通畅,从而达到心神安心悸止的治疗效果。
[1] 李常度.华佗夹脊穴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8,10(4):23-26.
[2] 仇同庆,李志道.李中和针灸临床经验拾贝[J].天津中医,1996, 13(4):34-35.
[3] 陈爽白.互动式针刺法再探[J].针刺研究,2002,27(2):159-161.
[4] 高旸,陈爽白,段可杰.互动式针刺法治疗心绞痛32例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1998,23(4):306-308.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05.0387
2014-09-12
1005-0957(2015)05-0387-02
梁冰洁(1989 - ),女,2012级硕士生
李兰媛(1970 - ),女,副主任医师;E-mail:642923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