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015-09-21施玉妹
施玉妹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这样,学生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教师真诚地对待学生,学生也会用坦诚来回馈教师,师生关系才会和谐。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要当一名优秀教师,就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学过程既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所以,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权威、最重要的角色,实践表明,通常情况下学生心里会自觉不自觉地与教师产生一道不易逾越的鸿沟。现代教育理念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发展学生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独立行为。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言行举止,要充分尊重他们渴望独立、自主的个人情感意愿,不要在他人面前把学生像猴子般戏弄,只有给学生以尊重,才能对学生产生亲和力。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班级得以有效管理的源泉。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是教师的职责。众所周知,自信心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身体、心理、人格等诸多方面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是,让学生拥有自信心是需要环境的,是需要教师精心呵护的。教师对学生满腔热忱,学生才能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增强自己对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无限兴趣,使师生之间产生亲和力,使教与学达到最高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开展民主式教学
师与生都是自然人,都是普通公民,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人际关系上讲,都应该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大小、贵贱之分。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成熟的社会生活经验,还应恪守各种道德规范,这是社会寄予教师的文化化和社会化的角色。教师在知识、道德和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优势,正好是学生的欠缺之处。但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必须放下架子,主动接近、热爱、关心学生,课堂上是师生,下课后是朋友。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知心朋友,主动走向学生,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教师在教学中,更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权,努力去创造与学生沟通的条件。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教师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才能感到爱和尊重,学生才能从“客体”变为“主体”,乐观而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
三、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教师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就能向民主和谐的方向发展 。营造宽和谐松的教学气氛,是现代教学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看做是具有独立主体意识、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他们有共性也有个性。要让学生在互相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与尊严。还要重视学生潜能的发掘,教师给予学生最多的应是欣赏、尊重和激励,师生之间原本应该是一种理解、信任、民主、合作的关系。
四、充分发挥德育活动课和心理健康课的教育功能
德育活动课和心理健康课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就好比健康的人也需要通过锻炼使身体更加健康一样,心理正常的人也需要“锻炼心理”,从而使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说,德育活动课和心理健康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的人性论,它消解了传统主流心理学过于关注问题的片面性,真正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这体现了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博爱和人性。德育活动课和心理健康课符合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也符合和谐社会全面发展的外在需求,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方向。德育活动课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师生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