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2015-09-21吕青波邵奇鑫李翩翩
吕青波,刘 翔,邵奇鑫,李翩翩,陈 勰
(1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956208515@qq.com;2温州医科大学人文管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3温州医科大学社科部,浙江 温州 325000)
·医学人文·
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吕青波1,刘翔1,邵奇鑫1,李翩翩2,陈勰3**
(1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956208515@qq.com;2温州医科大学人文管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3温州医科大学社科部,浙江 温州 325000)
通过对医学院校医学生和医院实习医生及在职医生的医学人文现状的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为:医学人文教育理念尚需普及,但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受到广泛认同;人文课程设置相对缺乏,教师更应注重传递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改革任重道远,课程评价方式仍需改善;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学生参与度不高受益面窄;医生工作后接触人文教育机会少,自我定位与社会期望不完全协调;医生与医学生均自觉关注医患关系,但缺乏深入思考。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以下解决对策:创新人文教育课程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拓网络文化教育阵地,强化医学院校校园人文氛围,推动临床人文实践基地建设,注重在早期临床实践中的“直觉体验式”教育。
医学人文教育;医患关系;医学生
医学人文教育是指在医学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文教育,使医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人文素质的提升,并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医疗服务中对患者实施更好的人文关怀。[1]目前却存在医学院校对医学人文教育普遍不够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意识淡薄、人文师资力量薄弱、人文教育课程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面对紧张的医患关系,对比当下相对滞后的医学人文教育,若要培养医德医术兼备的“卓越医生”,[2]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回归医学社会属性,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为了更客观地了解当前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状况,采用医学生和医生对比分析的方法,自行设计了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调查现状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时间与对象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4年4~6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共分为两部分:①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护理等专业的医学生,大一至大五各发放问卷120份,其中大一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大二回收有效问卷116份,大三回收有效问卷104份,大四回收有效问卷103份,大五回收有效问卷82份,共计505份,有效回收率84.2%;②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市中心医院等三甲医院,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上虞市人民医院、东阳人民医院、景宁县人民医院等三乙医院的在职医生,总计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05份,有效回收率82%。问卷共计850份,有效回收率83.5%。
1.2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问卷属自行设计问卷,分为两种问卷,其中,针对医学生的问卷共有30题,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级、专业)、学医目的、对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解情况、人文课程设置、对当今医患关注反思情况及改进措施等。针对医生的问卷共有20题,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性别、所在科室)、对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解情况、对当今医患关注反思情况及改进措施等。其中两份问卷中均涉及受调查者对医学人文认知、医学人文受教育情况及医患关系认知等方面的问题,便于将医学生和医生进行对比分析,以更好了解医学生和医生对此的异同点。本次调查采取了无记名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及时回收问卷后,运用了SPSS统计软件和Exce1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分析。
2 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2.1医学人文教育理念尚需普及,但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受到广泛认同
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教育围绕医学及医学人文学科群对医学生、医务工作者进行人文精神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训。根据调查显示,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含义,医学生和医生中“不了解”及“不是很了解”的都超过半数(见图1)。可见医学生和医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含义理解程度不足,也反映出医学人文教育理念仍需普及。对于医德的终生教育,被调查人员中,79.02%的医生和78.22%的医学生都赞同支持医学人文教育应为终身性(见图2)。同时,有93.2%的医生认为学习医学人文课程对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医生有不同程度上的帮助,只有6. 8%的医生认为学习医学人文课程对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医生没有帮助(见图3)。从调查结果可见,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为医生和医学生所共识。医学人文理念的认知方面,医学生、医生对此的认知情况均较不理想,两者也有明显差异,其中医生对医学人文教育含义的理解度优于医学生;此外,两者对当今医德医风的乐观程度也有明显差异,医生优于医学生;多数医学生、医生会时常关注医患矛盾但大多缺乏自我反思。
图1 医学生与医生对医学人文教育含义的了解情况
图2 医生与医学书是否支持医德教育为终身教育
图3 学习医学人文课程是否有助于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医生
2.2人文课程设置相对缺乏,教师更应注重传递人文关怀
现阶段,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课堂教学,因此课程的设置也是人文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调查中,共有69.13%的医学生认为医学人文课程与专业课学习基本或完全不会有冲突。医学生和医生两个群体都有超过70%的比例认为应该适当增加人文课程比重。对于教师在课堂中向医学生传达人文关怀的情况,75.45%的教师偶尔或极少会在课堂传达人文关怀内容,反映出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向医学生传达人文关怀不足的问题。
2.3教学模式改革任重道远,课程评价方式仍需改善
我国当前的医学人文教育更多地注重对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人文实践的引导和个体素养的训练。[3]在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中,以医学伦理学的TBL教学为例,45.39%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有一定程度的帮助,而有37.17%的学生持TBL教学作用可有可无的消极态度(见图4),也反映出TBL教学法在某些方面仍需改善。课程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方式和效果,也是当前教育模式形成的原因之一,38.77%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当前的评价方式“不合理”或“不太合理”,评价方式仍需改进。
图4 TBL教学对伦理学学习的作用
2.4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学生参与度不高、受益面窄
在被调查的医学院校中,医学人文教育的第二课堂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在校园人文氛围感受度的调查中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6.71%的学生很少或从未参与到医学人文教育的第二课堂中(见图5)。由此可见,当前校园人文氛围与人文环境的建设有待提高,而医学生参与人文活动积极性不高也反映自身医学人文态度需要转变。
图5 医学生校园人文活动参与度
2.5医生工作后接触人文教育机会少,自我定位与社会期望不完全协调
据调查,参加临床工作的医生中,仅3.9%的医生经常有机会接受人文教育,36.6%的医生几乎或一直没有机会接受人文教育。在医德医风方面,医生对当前社会医德医风的满意度相对较高。有66.73%的医学生选择“当今社会医生医德医风问题基本可以,但社会对医生的期望值太高”这一选项,而医生为83.9%,经秩和检验,可以看出医生认为当今社会医生的医德医风尚可,而医学生对其的满意度比医生稍低。
2.6医生与医学生均自觉关注医患关系,但缺乏深入思考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社会媒体的报导,医患关系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有98.82%的医学生关注医患矛盾的相关新闻,而医生100%都关注医患矛盾的相关新闻,但是在这个人群中有53.70%的人只是一览而过,说明医生和医学生虽然大部分人都有关注医患矛盾问题,但是缺乏对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思考。
3 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1医学人文理念缺乏,教学内容方式单一
虽然当前的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但长期形成的观念难以快速改变,加之部分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社会大环境人文意识淡薄。市场经济也使医院等卫生医疗机构在服务大众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技术的改进,追求“多、快、好、省”,追求效益最大化,而忽略了医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而目前我国的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仍将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灌输方面,而忽视了临床实践中个人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医学院校普遍人文课程过少,即使在部分思想政治课中补充医学人文知识,那也会使内容理论性过强、枯燥,不能被学生很好地吸收转化。[4]社会氛围的渲染和学校的重视不足也削弱了医学生对人文课程的学习动机,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医学生很少选择主动学习人文知识,而是主要学习关乎考试的专业课程,缺乏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3.2人文课程设置未成系统,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当前的医学人文教育缺乏系统性的课程设置,无法明确人文基础与实践技能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比重,课程间缺少过渡衔接,使人文课程缺乏逻辑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应用。同时,部分医学院校把医学人文教育的开展,机械地理解为仅是给医学生上人文方面的课程,而对如何凝练医学人文教育的精神实质,如何塑造一个能将所学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从而拥有良好医德和沟通能力的“卓越医生”却鲜有深入探究。而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和医生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没有做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导致了学生学习时的功利性,造成了只关注学分和分数而忽视了所学知识对自我塑造的作用。
4 解决对策分析
4.1创新人文教育课程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课程讲授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根本。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揣摩学生的易触点加以激活,以达到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5]通过引入国外的TBL、PBL、CBL等教学方法,应用教学实践,能够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意识。但作为舶来品,国外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实行仍需一定改进,以适应我国的教学现状。同时,应以学生所学、所感、所用作为该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并以此形成多元化评价模式。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医学院校要充分重视师资队伍自身的人文知识构建,通过提高医学专业课教师与人文课程教师的水平,使教师从传统的单一角色向多元化发展。[6]尤其应加强专业教师自身人文知识学习并积极鼓励教师在人文教育领域内进行改革和创新,将人文精神在专业课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同时,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把自身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让教师的人文素养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7]
4.2积极开拓网络文化教育阵地,强化医学院校校园人文氛围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医学人文教育教学途径的扩展提供了可行性。许多医学院校往往受制于“人文课程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的现实,而通过积极建设网络课程网站,可将部分教学内容转移至网络,从而形成课堂内外联合教学的新途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课程开放和简便的特点,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积极发言讨论,调动医学生对人文课程的积极性,弥补在课堂教学的讨论部分因参与人数多,时间受限而参与度过窄的不足。
在医学院校内的医学人文教育应以课堂教育为核心,以校园活动等第二课堂为补充,通过两者的紧密衔接,提升人文教育的效率。具备浓郁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对医学生人文内涵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校园人文氛围的培养将成为医学人文课堂教育外的重要补充。一方面,可通过校园内人文景观的建设,[8]另一方面,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在学生群体中宣扬人文精神,为其良好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4.3推动临床人文实践基地建设,注重在早期临床实践中的“直觉体验式”教育
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来源于人文实践,通过临床实践,可使医学生从需要关怀的弱者、贫者、痛者等渴望的眼神中读懂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优秀医务人员精湛的技术中体会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感。[9]通过积极推动临床人文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为医学生在早期临床接触中的人文实践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在早期临床实践中,不仅要鼓励医学生自主自愿地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学习,基地更要提供专业的老师和医生进行积极的指导,从而达到“直觉体验式”教育的目的。通过早期接触临床时的“直觉体验式”教育,将有助于医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文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对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兴趣。
[1] 李凯军,崔荣军,胡江平.新形势下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3,26(3):89_90.
[2] 李凯军,郭丽双,胡江平.“卓越医生”的培养与医学人文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5):643_644.
[3] 郁荣华,文秋林,覃翔.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5):50_51.
[4] 冼利青.从人文学在医学中的价值作用和新医改的需要探索医学人文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10,5(9):583_586.
[5] 王琳.中外医学人文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7):71 _72.
[6] 凌保东.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4):90_92.
[7] 刘瑞梓,鲁映青,孙利军.医学人文教育新模式的创建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6):643_645.
[8] 王沧霖,耿拔群,姜卫卫.医学院校校园人文景观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6):707 _708.
[9]黄萼华,王华生,于中鑫.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2):78_79.
〔修回日期 2015_10_27〕
〔编辑 李丹霞〕
Investigation and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Medical Humanistic Education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LYU Qingbo1,LIU Xiang1,SHAO Qixin1,LI Pianpian2,CHEN Xie3
(1 Second Clinicel uedical college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Wenzhou 325000,China,E_mail:956208515@qq.com;2 Humanities Mangement College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Wenzhou 325000,China;3 Social scieces Department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Wenzhou 325000,China)
According to our investigation of the medica1 humanistic education among the medica1 students and doctors,we find that medica1 humanities education concept has yet to be popu1arized,but the importance of medica1 humanities education wide1y agree that re1ative 1ack of humanistic curricu1um,teachers shou1d pay attention to humanistic care,the teaching mode1 reform,curricu1um eva1uation methods sti11 need to improve,the second c1assroom content rich variety of forms,but the student participation is not high benefited range is narrow,the doctor after work 1ess chance contact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se1fimage and socia1 expectations are fu11y coordinated,doctors and medica1 nces conscious1y focus on doctorpatient re1ationship,but the 1ack of deep thinking.And put forward the fo11owing countermeasures: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of humanities curricu-1um,strengthening the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active1y deve1op the network cu1ture and education,strengthen medica1 co11ege campus cu1tura1 atmosphere,to promote c1inica1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of humanities,pay attention to the″intuitive experience″education in the ear1y stage of c1inica1 practice.
Medica1 Humanistic Education;Doctor_patient Re1ationship;Medica1 Students
R192
A
1001_8565(2015)06_0986_04
*2014年温州医科大学校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情景模拟联合TBL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大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YBKG201437)和2014年温州医科大学校级课题“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教育现状与成效调查”(WYX20140201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通讯作者,E_mai1:563205614@qq.com
2015_07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