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抗御干旱灾害 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2015-09-20李培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干旱农业生产对策

摘要:我国是缺水的国家,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十分不均衡,相当一部分地区经常会出现干旱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干旱的形成原因、类型、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对于干旱的防御对策,希望对农业生产有所帮助。

关键词:干旱;农业生产;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62

1 干旱的特点与类型

干旱主要是指降水量缺少,按《气象干旱等级》的标准划分,主要有无旱、轻旱、中旱、重旱、特旱五个级别,无旱是属于正常或者湿涝,后面四个级别缺水程度不断加深,如果发生特旱,则土壤中的水分会严重缺乏,地表的植物都会死掉,对于农作物及生态都产生严重的破坏,工农业生产及人畜饮水都很困难,属于一种极端的天气变化。发生干旱的后四个级别,都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在较长时间里的降水比常年平均值少,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不利,导致减产甚至绝产。如果从类型上看,干旱可分为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农业干旱。大气干旱的特点是空气中的水分少,而且伴有高温和强太阳辐射,偶尔还伴有干风,这样的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水分大量散失,而根系水分补充不足,植物也会因为水分的失衡而受害;土壤干旱的特点是土壤中的水分减少或者水势过低,作物根系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而导致植物体内水分失衡受害;农业干旱的特点是降水量不足的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或牧场产量足以产生不利影响。

2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南北跨度较大,作物的种类也十分丰富,对于水量的需求各不相同,所以无论哪个季节发生干旱,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春旱对于播种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水稻来讲,由于水分不足,导致播种延期,对于春种作物往往生长期要延后,错过最佳的生长时期,导致减产,而对于一些果树的发芽时期和发育等都会产生影响;夏旱,作物正处在旺盛生长期,对于夏种作物的出苗和生长不利;秋旱会影响晚稻和其他秋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冬旱影响冬种作物播种、出苗及其生长发育。干旱轻者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重者导致作物死亡,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3 干旱的形成原因

3.1 气象因素

形成大旱,往往会有极端气候的出现,比如某地区长时间受北方冷高压或南方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高压范围内气流下沉,就会导致连续的晴空天气,长期内不降雨导致干旱产生。另外北方地区,在冬春之交时,北方的干燥冷空气团会南下,侵袭南方时会吸收空气中的大量水分,从而使地面的水分迅速减少而形成冷空气带的干旱。另外天文、地球物理因子的变化等也会导致干旱的产生,如近些年的太阳黑子活动、火山喷发以及厄尔尼诺现象都会影响到降水量,而产生影响农业生产的干旱。

3.2地形及地貌因素

干旱的形成也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丘陵、山地、平原及盆地等不同的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一些高山会对季风形成阻挡,从而影响气流的变化,导致高山背风面降水明显减少形成干旱区。而一些坡度较大的山区,虽然降水很多,但由于坡度原因,土壤的保水力较差,所以也易形成干旱。另外由地形引起的土壤植被差异,也与农业干旱的发生密切相关,植被茂密,土壤深厚疏松、结构良好时其蓄水保水能力就强,农业干旱发生就轻,反之则重。

3.3人类活动影响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加上近年来的无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水资源浪费以及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一些河流湖泊出现断流,土地保墒蓄水能力下降。人类的活动加重了农业干旱的发生,过度开发水资源、乱垦滥伐、过度放牧以及耕作种植不当等情况,使得自然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一些局地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多地方出现沙漠化、石漠化的生态问题,加剧农业干旱。

4 干旱灾害的防御对策

4.1兴修水利,综合治理

要兴修水利,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水资源在时空上的分布,降水时蓄水,干旱时再调出来灌溉,特别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根据农田的分布情况以及作物种类,结合生产方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实现现代农业生产。

4.2 调整农业结构,提倡抗旱品种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结合實际情况对农作物的种植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时选用抗旱品种,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适当调整播期,避开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区采用相应的抗旱栽培措施。

4.3 加强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结合当地经济、自然情况,逐步实现造林种草、改造沙化地、碱化地,通过植被的面积不断加大,达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目的,从而对局地气候有所改善,改变生态环境,减少干旱灾害的发生。

4.4 节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

通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在输水环节达到节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比如采取管道输水,输水渠道进行防渗处理,尽可能使水资源都能有效输送到农田,供作物生长所需。在灌溉时也要采取科学的方法,结合作物的需水特点和不同的生长期,做到既充足供应又不产生浪费。另外要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如喷灌、滴灌、地下水灌溉,实现节水灌溉。

4.5 耕作保墒

主要是在作物的田间管理上,结合土壤水分情况,采用适当的耕作措施,达到保水保墒的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进行深耕保水,实行深种、深锄、深松等作业,这样的耕作主要是为了防止土壤板结,避免水分蒸发,从而达到留住土壤中水分的目的,增强抗旱能力。

作者简介:李培,本科学历,台安县气象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服务。

猜你喜欢

干旱农业生产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基于距平的白城地区干旱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临夏地区干旱特征及干湿气候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