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防御气象灾害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015-09-20刘吉洁张明梁颖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气象灾害

刘吉洁 张明 梁颖

摘要:生物的生存生长离不开空气、阳光、水分、温度等必要条件,任何一个条件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生物的生长受到影响。在农业生产中,这些基本条件对于作物的生长尤其重要,而气象的变化直接导致这些条件的变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本文主要针对气象变化产生的一些极端天气变化——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农业生产有所帮助。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60

1 氣象灾害分析

气象灾害主要是由于气象条件变化导致的一些极端天气情况,如暴雨、暴雪、干旱、冰雹、低温、大风、冰冻等,种类很多,每种灾害一旦发生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1.1 干旱

我国是缺水的国家,所以干旱在我国十分常见,常常会遇到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明显偏少的天气情况,从而形成干旱灾害,按照国家的标准,干旱可划分为正常、轻旱、中旱、重旱和特旱五个级别,正常级别实质属于不旱的状态,但其他四个级别呈逐渐严重的上升趋势,如果发生特旱,土壤水分已经是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不仅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也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1.2 暴雨

由于我国的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不均衡,往往大旱过后便会有大涝,遭遇暴雨天气,遇到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河流暴涨,泛滥成灾,对周边的农田及房屋产生严重的破坏,而且在一些山区还易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暴雨天气是干旱的相反方面,是水量多到极致的一种灾害情况。暴雨灾害在24小时内降水量达到50毫米以上,按级别可分为3个,在50.0~99.9毫米之间为“暴雨”,在10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在25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暴雨降水量过多,一是流水过后对农田的冲刷比较严重,导致土壤养分流失,根系不稳,作物易发生倒伏和根部裸露,严重的直接冲走,遇大风则会加重倒伏现象;二是农田积水严重,长时间不能排涝会导致作物出现烂根现象,影响作物的生长。

1.3 冰雹

冰雹主要是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气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形成水蒸气聚在一起,凝聚成云,遇到冷空气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越来越大,多了云托不住就开始下降,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形成圆球形透明与半透明冰层相间的固体降水,也就是冰雹。冰雹的发生对农业生产破坏极大,由于其发生具有突然性,很多时候来不及防范甚至无法防范,发生过后,农作物植株或果实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减产,严重的会颗粒无收,对于人身及畜禽安全也会产生伤害。

1.4 大风

大风主要是由于空气温差变化而形成的强对流天气变化,冬春之交北方的冷空气南下易形成大风天气,再有雷雨时会有大风天气,另外在海洋地区会形成台风天气。常见的是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大风居多。按风速和风力划分,一般风速大于17米/秒,风力大于8级的都被称为大风,大风的破坏力巨大,对于农舍、庄稼、树木以及通信设施均会造成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对于农业生产,所过之处会导致作物严重倒伏,特别是伴随暴雨的大风,破坏力更大,在一些风沙严重的地区,形成沙尘暴,飞沙走石,伤害人畜。

1.5 连阴雨

连续5天以上的降水,累计降水超过30毫米的气候就属于连阴雨天气,这样的天气灾害是慢慢形成的,雨水渐多,空气湿度变大,而且云层较厚导致光照明显减少,对于一些喜光作物影响最大,光照不足,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农作物会减慢生长发育或延缓成熟。对蔬菜、棉花、大豆、花生的品质影响较大,如果发生在播种期,会影响播种,使作物错过最佳生长期,产生欠收减产的情况。

1.6 潮寒

这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气温在24小时内剧降8℃以上,而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温度又在4℃以下,或48小时内降温10℃,最低气温在4℃以下,称为寒潮。寒潮过境时,常伴随6~8级的偏北大风,使沿途气温骤降,容易引发冻害,对农业、畜牧业造成危害。

2 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

2.1 加强重视,统一领导

农业生产是在气象条件影响下的行为,气象的变化直接导致作物生长条件的变化,极端天气非人力所能抵抗,只能是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顺应天气变化,尽可能保持作物的生长条件不发生大的改变。对气象灾害的防御,主要是采取防范措施,尽可能减轻灾害产生的影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调查、评估和防灾、减灾等诸多的环节,非一个部门或个人能力所及,所以在防御方面,政府以及全社会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实行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好各部门,实行有机联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力量,认真完成各自的任务,才能有效地对气象灾害进行整体防御。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

对于农业生产来讲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干旱地区要兴修水利工程,保证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水多时储水,水少时调水抗旱,而多雨地区要做好农田的排水工作,开挖沟渠,保持排水通畅。大风的地区要做好农田防护林建设,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调节生态。

对于气象部门,要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以及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以便能利用最新的科技设备和先进的测报技术进行天气测报。做到短、中、长期的天气预报,提高测报质量和准确度,根据实际需要发布多种专业的气象预报,做出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评估等,在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3 建立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同时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气象部门一定要以需求为牵引,积极创新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需求,开展专项农业气象服务,完成短中期的测报工作,以便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依据。根据气象变化,做出合理的安排,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生产稳定。

作者简介:刘吉洁,本科学历,吉林市城郊气象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大气探测。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气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气象树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