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生长前期地老虎和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2015-09-20贾东光纪铁生陈洪波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心叶粘虫乳油

贾东光 纪铁生 陈洪波

摘要:玉米保全苗的主要威胁来自地下害虫和粘虫,播种时,土壤中往往已有地下害虫(主要是地老虎)存在。玉米播种后,地下害虫会为害种子,导致出苗不全,幼苗萎蔫,苗全得不到保证。所以必须进行及时防治,保证玉米苗期的正常生长,本文介绍了玉米生长前期常见害虫(地老虎和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关键词:玉米生长前期;地老虎;粘虫;发生与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40

1 地老虎的发生与防治

1.1 地老虎的危害

地老虎是地下害虫,幼虫俗称地蚕、土蚕,北方常见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1.1.1 小地老虎 春玉米播种前后,正是小地老虎成虫寻找寄主产卵的时候。小地老虎的寄主除了玉米外,还有小旋花、荠菜、灰菜、刺儿菜等杂草。在春玉米播种前,田间的这些杂草成了小地老虎的滋生场所,小地老虎将卵产在这些杂草上。春玉米出苗前小幼虫先在杂草心叶中取食,当玉米出苗后再转移到玉米心叶中为害,此时玉米心叶上出现了许多这种半透明的小斑点。在小幼虫阶段,不论是在杂草上还是在玉米上,白天都能见到。当小幼虫长大一点后,便由地上转移到地下为害。在田间出现的这些萎蔫苗周围的土中,肯定能找到潜藏的幼虫。这些较大的幼虫,白天潜藏在土中,到了晚上出来取食,将茎基部咬断,造成田间缺苗断垄。小地老虎有转苗为害的习性,也就是当受害玉米苗死亡后,它便转移到其他玉米苗上继续为害。

1.1.2 黄地老虎 黄地老虎出现的时间比小地老虎约晚一个月,为害特点也不同。黄地老虎在小幼虫阶段咬食嫩叶及咬穿心叶,受害心叶展开后,留下了这些小排孔。田间的枯心苗则是大龄黄地老虎为害的典型症状。幼虫长大一点后,从玉米苗茎基部紧贴土表处咬一个洞,钻入茎中,在里面蛀食,导致茎中空,心叶首先死亡。黄地老虎也有转苗为害习性。不仅是春玉米,夏玉米也会遭受黄地老虎为害。

1.2 地老虎的防治

1.2.1 播前深翻 在春玉米田,播种前要深翻,消灭杂草,减少地老虎的落卵量,并杀死初孵幼虫。夏玉米田要及早除草。

1.2.2 为害初期撒施毒土、喷施药粉和药液 在地老虎为害玉米的初期,可在地面撒施毒土、喷施药粉和药液。早发现、早防治是控制地老虎为害的关键。在地老虎为害初期,不管是黄地老虎还是小地老虎,不但个体小,而且白天晚上都在地上部活动,是用药的好时机。当玉米幼苗心叶被害率达5%时进行防治,可以在田中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等,每亩喷药液50公斤,喷洒须均匀,不仅喷到玉米上,而且也要喷到杂草上。也可以撒施毒土进行防治,选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具体做法是:每种药剂0.5公斤加少量水,喷拌细土125~175公斤。傍晚时顺垄撒施毒土于苗根附近,每亩20公斤,形成6厘米左右宽的药带,防止幼虫入土。

1.2.3 人工防治 当黄地老虎幼虫开始蛀茎,或小地老虎幼虫白天潜藏地下时,人工防治效果好。方法是在田间寻找刚出现的枯心苗、萎蔫苗。扒开萎蔫苗周围的土,挖出小地老虎的大龄幼虫。在枯心苗茎基部的洞中,找出黄地老虎的大龄幼虫,并将这些幼虫杀死。

2 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除地下害虫外,玉米苗期还经常受到粘虫的为害。粘虫又称剃枝虫、五花虫等。粘虫既可以在苗期为害幼苗,又可在后期食光叶片,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害虫。

2.1 粘虫的发生规律

粘虫年发生世代数全国各地不一,东北、内蒙古每年发生2~3代,粘虫属迁飞性害虫,不能正常越冬。每年春季的二、三月份,在南方渡过冬天的粘虫成虫,便成群结队,千里迢迢迁往北方。以幼虫咬食寄主的叶片为害,1、2龄幼虫潜入心叶取食叶肉形成小孔,3龄后由叶边缘咬食形成缺刻,严重时常把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在我国东北粘虫主要为害玉米、小麦、谷子、高粱等作物。

粘虫的成虫身体淡黄色或淡褐色,前翅上有两个淡黄色圆斑,外侧有一个大于内侧的圆斑,而且其下有一个小黑点,前翅上有一条暗色斜线。成虫需要吸食花蜜来滋补身体,提供孕育卵的营养。粘虫的成虫还有很强的趋光性,因此可利用黑光灯杀灭成虫。

粘虫低龄幼虫具有隐蔽性,常躲在玉米心叶、叶丛、叶鞘等隐蔽处,1、2龄幼虫食量小,啃食叶肉,形成半透明的小斑点,3、4龄幼虫从叶缘取食、咬成缺刻,5~6龄幼虫具有暴食性,食尽叶片,仅留较粗叶脉,占总食量的90%~95%,且抗藥力增强。幼虫具迁移习性,4龄以上幼虫当把大部分作物叶片吃光后,群集向外迁移,在迁移时所遇植物多被掠食一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2 粘虫的防治

粘虫是一种间歇性猖獗害虫,具有“暴发性”特点,又有远距离迁飞为害的特性,因此,必须对此虫作好虫情监测与调查。当田间发生粘虫为害时,可选用下列药剂:50%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等,每亩喷施40~50公斤药液。25%灭幼脲三号胶悬剂每亩30~40克溶于40~50公斤水中喷雾,灭幼脲不能马上将粘虫杀死,施药2~3天后才见效。播种时使用种衣剂包衣的玉米种,对粘虫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作者简介:贾东光,榆树市刘家镇农业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纪铁生,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陈洪波,榆树市保寿镇农业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心叶粘虫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太原植保站:开展查治二代粘虫
分期播种对西藏甘蓝型油菜心叶出叶速度的影响研究
昔阳县:积极防治二代粘虫
文水县:积极查治二代粘虫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