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优势 瞄准转型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2015-09-20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源头有机肥有机

辽源市坚持把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作为推进农业转型的重要举措,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政府推力,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品牌带动,全市绿色有机农业实现良好发展。经过“三品”认证的作物面积和农产品迅速增加,认证水稻20.9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60.8%;认证水果蔬菜10万亩,占水果蔬菜面积的83%;认证农产品172 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23个、绿色食品33个、有机食品15个。明乾合作社“够够购”鸡蛋,德春米业“御泉”大米和杂粮等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但从日益趋紧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来看,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打造安全放心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规划引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将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专家为东丰县编制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同时,借助与德国合作的契机,聘请德国生态农业专家,按照欧洲有机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和标准,重点规划东辽河源头629平方公里区域生态农业,打造东辽河源头中德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区。一是在东辽河源头420平方公里区域,对耕地进行传统农业改造,打造绿色有机种植区;对山地林地,实施退耕还林,建成绿色有机林果区和生态苗木花卉区;对水库周边的零散居民,进行生态移民,对现有村屯进行村庄整治,绿化美化农村环境。二是在相邻的229平方公里区域,对源头示范区产出的初级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利用源头示范区有机农产品及秸秆等副产品,适当发展生态有机畜牧业;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等资源生产有机肥,用于源头示范区农业生产,打造绿色循环产业。

二、注重技术推广,保护农业资源环境

一是推广绿色防治技术。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逐步减少农药使用量。加快智慧农业平台建设,合理布设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引导农民选用抗病虫良种,及时中耕除草,深埋或焚烧植物病株,减轻病虫草害发生机率;加快推广绿色防治技术,实现赤眼蜂、白僵菌生物防螟技術全覆盖;提升植保装备水平,推广杀虫灯等物理防治虫害;探索建立反应快速、服务高效的病虫害专业防治队伍,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二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极转化和应用耕地质量调查成果,率先建成第三代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依托“互联网+农业”的具体实践,为化肥零增长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目前,信息系统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更新和完善数据,实现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服务全覆盖,更精准地为土壤把脉问诊、开方抓药。继续落实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补贴,发挥惠农政策作用。集成推广种肥同播、化肥深施等高效施肥技术,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是推广施用有机肥。积极争取欧盟贷款和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加强与吉林农大、中国农大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家技术合作,扶持日月星、裕川、鑫荣等有机肥生产企业发展壮大,更好的转化利用畜禽粪便等资源。抓住有机肥补贴政策的契机,加大配套投入,向绿色有机粮食作物、果蔬设施农业种植大户、合作社推广专业有机肥。加大玉米机收推广面积,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引导农民积造、施用农家肥,着力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三、加强全程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农资管理。强化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的监管,特别是加强农药市场检查,宣传推广低残留、低毒、高效农药,杜绝国家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使用。探索有效办法,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农民收集药瓶、药袋、农膜等废弃物,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二是指导标准化生产。督促绿色有机种养基地建立生产台帐,落实“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强标志检查。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同步”的原则,对获得认证的产品和产地实行随机抽查、定期检查;对标志的使用加大跟踪力度,加强“三品”的复查换证,规范“三品”使用行为,严厉打击使用假冒“三品”标识,维护“三品”公信力。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快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争取财政支持,落实配套资金,改善检测手段,建立专业工作队伍,提高检验检测能力。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增强群众的维权意识、参与意识,着力打造立体监管网络,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辽源市农业委员会 供稿)

猜你喜欢

源头有机肥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源头治理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常回源头看看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
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