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五大体系 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

2015-09-20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吉林市现代农业农民

吉林市将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巩固稻米产业、休闲农业、优势特产业等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壮大十大全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探索“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吉林市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

在“优、特、高、深”四个方面下功夫。优,就是要把品种、品质、品牌往优质上调。优化产业结构,宜粮则粮,宜牧则牧。特,就是要发挥比较优势,把产业往特色上调,提高土地产出率。调减普通玉米种植面积,重点发展甜粘玉米、芦笋等“十大特色产业”。继续把休闲农业作为吉林市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力争建成2个国家级示范县,5个国家级示范点,10个国家标准美丽乡村,30个国家星级企业。高,就是要提高科技含量,向科技要生产力。重点建设万昌、孤店子2个以水稻为主的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以玉米为主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按29项现代农业指标体系逐项抓好落实。强化全程机械化、高光效、航化作业、节水等先进技术集成推广与应用。深,就是要延伸产业链条,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抓住资本跨界的机遇,搞好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招商。推进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

二、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水平、发展“农业+互联网”上下功夫。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发展“五大”水利建设,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在提高科技水平上,在万昌先导区开展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试点,探索“农业综合服务站+农业服务超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新模式,破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粳稻贡米等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启动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在发展“农业+互联网”上,打造智慧“三农”新模式。推进“互联网+”在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应用,提高精准农业的水平和农产品增值空间。

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取得新进展

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经营模式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上下功夫。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上,加大土地确权力度,促进规模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由25%提高到30%以上,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交易中心建设试点。在经营模式创新上,总结推广龙潭“农户+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模式,创新各具特色的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上,扩大土地收益权抵押贷款和经营权抵押贷款规模,年内力争达到3亿元以上。总结中粮、磐石吉高物流“粮食银行”试点经验,推广“粮食银行”新模式。

四、构建农村人居环境保障体系,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在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清收还林上下功夫。在农村环境整治上,开展全市“六清”行动,重点推广磐石市“永红村”模式。从明年起,探索乡镇集中处理垃圾的新模式。在农村厕所革命上,把“小厕所、大民生”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推进,引导农民群众养成更加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在清收还林上,要坚定不移完成任务,确保停得下、还得上、活得好。

五、構建农民就业保障服务体系,在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

在提升赚钱能力上,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每年让2万名以上农民接受新理念,掌握新技术,向新农人转变,提高他们在现代农业领域、进城务工领域赚钱的本事。在拓宽赚钱渠道上,搭建好劳务输出平台,拓宽来钱儿道。在增加财产性收入上,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民存量资产和农村集体资产,做好量化试点,使资产变资金、产权变股权,农民变股东,平等参与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确保农民收入保持10%以上增速,缩小城乡差距。

(吉林市农业委员会 供稿)

猜你喜欢

吉林市现代农业农民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产品销售信息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产品销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