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会战

2015-09-18

黄埔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安师团会战

长沙会战发生在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日军前三次进攻长沙,均被中国军队击退到原阵地。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本文叙述前三次长沙会战。

武汉会战和南昌会战,最终虽然以武汉、南昌失守结束,但中国军队的正面抵抗,极大地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进入相持阶段后,湖南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日军第11集团军调兵遣将,集中步兵10万人、陆军航空兵团约100架飞机及海军一部的强大兵力,企图集中打击中国军队第九战区主力。从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日军先后三次进犯湖南长沙地区,每次使用兵力约12万人。中国军队参战部队为14个军,发起大会战,共歼敌13余万人。

在三次长沙会战中,任职军长、师长指挥部队作战的黄埔军人有:李玉堂(黄埔1期)、夏楚中(黄埔1期,时用名夏楚钟)、张耀明(黄埔1期)、关麟徵(黄埔1期)、陈沛(黄埔1期)、罗奇(黄埔1期)、覃异之(黄埔3期,区队长)、王耀武(黄埔3期)、傅仲芳(黄埔高教班4期)、古鼎华(黄埔4期,入伍生队长)、郭汝瑰(黄埔5期)等。

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又称为“第一次长沙战役”、“湘北会战”,日本称“湘赣会战”),是1939年9月至10月,中国第九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黄埔军人关麟徵、张耀明、陈沛、罗奇、覃异之等率部集中在湘北作战,首先取得了湘北大捷。

这次战役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攻势。日本为达到对国民政府诱降和军事打击,集中10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了进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为保卫长沙,采取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调动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人参加此次战役。10月14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此战,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试图围歼第九战区主力的战略目标,消耗了日军大量人员、装备,提振了士气,抗战必胜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第一次长沙会战时日军的作战部署:分左中右三路向长沙进攻。以中路为进攻主力,是主要的突破方向,但仍然在左右两路投入重兵,以左路和右路进行牵制性进攻,以期待三路协同,击溃我军的防御体系。

中路日军从岳阳出发,沿着陆路前进,渡过新墙河、汨罗江,从北向南直逼长沙。

这股日军兵力很强大,包括4个师团番号,有战斗力极为强悍的第6师团,以及第33师团、第3师团、第13师团,军直属队之独立机关枪大队、战车部队、山炮兵、迫击炮、独立工兵部队的主力。

右路的日军则是侧击,他们从南昌出发,从东往西夹击长沙。这路日军兵力相对较弱,但也不可小视,有2个师团编制,包括第106师团,第101师团的一个主力旅团,军直属队之野战重炮兵、迫击炮、独立工兵、独立轻战车,架桥与渡河部队各一部。

左路的日军相对较弱,主要是日军第3师团的一个旅团,加上日本海军陆战队,也有上万兵力。它主要在海军掩护下,从洞庭湖侧面登陆,袭扰分散我军视线,牵制我军兵力,必要时完成合围我军的任务。

日军进攻主力部队已经接近15万。日军主帅冈村宁次估计,第九战区薛岳可以使用的兵力,最多不过25个师,也就是不到24万人。以日军战斗力的绝对优势,我军至少需要30万才能有效防御日军,现在只有24万人,战斗力是颇占劣势的。日军还是有很大的胜算。

对于日军即将发动的进攻,第九战区已经完全预计到了,判断出进攻会在9月中旬发动,进行了战前的紧急准备,严阵以待。

第九战区所辖范围主要是湖南及鄂南、赣省一部。战区跨湘、鄂、赣三省边区,东西以赣江、湘江为天然之境界,两翼又各有一湖,东为鄱阳湖,西为洞庭湖,恰成为整齐对称形之战场。日军大迂回之战法无从施展,只能进行正面作战。而且在湘、鄂、赣三省相交的地区,群山纵横,地形复杂。长沙以北的湘北地区,大多数也是山岳地带:湘北不仅多山,而且多水。以粤汉铁路为分界由北向南划一直线,其左侧有洞庭湖及澧水、沅水、湘江三大河流,右侧有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从而形成天然的防线。这样一种多山、多水的地形对部队行动会产生较大影响,尤其不利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行动。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认为,只要利用这些良好的地理条件,再加上正确的战略战术,完全有可能打退日军的进攻,化被动为主动。战区的作战方案大体如下:敌似在9月中开始南犯,将以主力由湘北南趋长沙,于赣北、鄂南施行策应作战。战区拟予敌以严重之打击而开第二期抗战胜利之先河,决诱敌深入于长沙以北地区,将敌主力包围歼灭之。赣北、鄂南方面,应击破敌策应作战之企图,以保障主力方面之成功。薛岳将这一战略部署的核心之点总结为八个字:后退决战,争取外翼。

战前,薛岳就判断,日军必将分三路进攻,所以也做了应对的部署。

薛岳调动罗卓英第19集团军和王陵基第30集团军,对付右路江西方向的日军两个师团,自己则指挥另外3个主力集团军,对付中路日军。

至于左路洞庭湖方向日军的第3师团,薛岳判断是牵制部队,只调动几个师去对付,没有调动主力。

9月14日,赣北的日军第106师团中井良太郎部率先发动了牵制攻势。在这个方向的我军3个集团军7个军在前敌总司令罗卓英指挥下坚决抵抗。

罗卓英对高安方向的布防是:滇军第一集团军第58军守高邮市至祥符观一线;第60军守祥符观至故县线;第19集团军32军(原晋军)守锦江口至高邮市、锦江南岸线;东北军第49军和中央军第74军控制上高附近。附近还有第30集团军(川军)王陵基部2个军。

日军于9月14日夜首先向驻会埠的第60军第184师的阵地发起进攻。次日,便突破了第184师的阵地。日军攻占会埠后,第106师团兵分两路:一路向阴山村、罗坊西进;一路则向渣村、水口甘南犯。17日,南犯日军先后占领水口甘、樟树岭;西进之日军则进占罗坊、治城,随后也转向南犯。18日,日军占领了高安北部的村前街、斜桥和祥符观,从三面完成了对高安的包围,并与在会埠一线的日军,形成了对第60军和第58军的包围。在情势十分危急之时,第60军遂从前街冲出日军尚未完成的包围圈,向宜丰方向集结。第58军则且战且退,18日晚渡过锦江,向西往凌江口方向转移,与在宜丰集结的第60军从南到北形成一道新的防线。第32军则弃守高安。19日,日军占领高安。薛岳得知高安失守后,严令第32军夺回该地,同时派第74军前往增援。

猜你喜欢

高安师团会战
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研究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武汉会战
当当夺权之争:尴尬的“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
制造南京大屠杀日军部队的下场和历史结局
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各部队最终下场如何
足球流氓“会战”欧洲杯
二战时期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