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主义”倾向

2015-09-18张海宁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高校

张海宁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高等院校已经成为我国网络化社会的前沿阵地,但是网络中充斥着各种思想,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的系统网络工程。高校在具体的实现形式、人员构成、网络的道德水准、法律规范等方面又存在着很多不足即形式主义。如何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评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实效性,克服形式主义,提高网路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重大课题。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52-02

“形式主义”倾向在现阶段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教育中尤为突出,为了应对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严重问题,高校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去应对,要到实地去考察、去发现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低级、庸俗、不动脑筋的东西,形式主义害死人”[1],所以我们一定要反对高校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就

由于网络在我国的日益普及和快速发展,高校率先成为网络普及中的一个小社会板块,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产生了非常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如何占领网络舆论宣传的新阵地,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基本要求,指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勇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时至今天,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要有:“第一,全国重点建设的各大高校,已经达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硬件设施基本要求;第二,高等院校已经逐步有了网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意识;第三,高校逐步认识到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这就为其健康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开端。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离党中央提出的“网络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主要表现有:其一,网络思想阵地的影响力不够;部分高校存在着与现实社会结合不够、投资少、浏览量小等问题,并且只注重网络的形式而忽视了本质和内在的创新;其二,高校的领导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非常麻木,尤其在理工科高校,产生“无用论”思想,只做文章不做事,不求实际效果,其三,大学生参与共舆论的网络化的规范不够;高校学生非理性的网络参与形式的冲动,有可能就会造成许多群体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治安,如,香港的“占中事件”,容易引起学生道德理性的缺失、社会交往的变异等,并这都是由于在网络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认识不足造成的。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挑战——形式主义倾向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知上的形式主义

首先,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做后盾。2004年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之后,我国还没有颁布针对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方面的政策指导和法律规定,这就导致了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滞后性。其次,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存在不足;随着高校学生拥有电脑数量的增多,一些高校实行“一刀切”的错误做法,想通过强制措施来阻止学生外出租房和购买电脑,并且过分地强调网络的负面影响,导致了硬件设施不到位。再次,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不合理;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形式、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但现阶段各大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带来的深刻影响,还停留在落后的教学平台上,过分地夸大网络的功能:认为学生的道德堕落,人生观、世界观的消极影响是由网络造成的;或者认为网络化的先进教育方式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两种错误的看法都严重的脱离了实际,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持久。

2.网络思想政教育内容和结构上的形式主义

目前我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过于老套,主要表现在:其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平台有待提高;教育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采取静态的形式进行宣讲,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其二,教育的内容多是文件的宣讲和政策的落实的单调内容;只说“是什么”和“怎么办”,形式单一,往往起不到教育人的作用。其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社会结合不够;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缺乏足够有力的说服性,渐渐淡化了这种认识。最后,在教学的方法上,大部分高校还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主要有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死记硬背,强制灌输,重复内容太多,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构成上的形式主义

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的构成不合理,成分复杂化,主要体现在:其一,教工队伍存在“断层”现象;从总体看,在经验、知识储备、教学能力等方面有差距,带头人为了迎合上级,沿用传统模式教学,青年教师有丰富的经验而长期忍受压抑。其二,教工的质量有待提高;目前我国高校仍未达到教育部2005年的规定,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普遍偏低,这就造成了队伍质量的下降。其三,教育队伍的素质差强人意;高校中这方面的教学者多以青年教师为主,但是他们当中有些学术素养和教学水平不强,甚至有从别的专业转来的,甚至还有个别教师“教马列不信马列”。存在信仰不坚定的问题,因此,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形势严峻。

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上的形式主义

法律和道德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与保障,一只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来约束着它,网络立法和规章制度是高校依法治校的依据准绳。1994年后,中央陆续制定出十余部条例和部门规章,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条例》等,此外,修订后的《刑法》对计算机犯罪规定了若干罪名,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应付差事,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针对高校的网络化制定了不合实际的法律、规章制度,这种典型的形式主义,在实施中,出现了许多侵犯个人和公共权利的违法活动,比如:垃圾邮件、病毒传输、黑客入侵、流氓软件等,这就暴露出“形式化”的严重问题;在现阶段,社会道德约束也很滞后,由于学校缺乏有效领导,缺乏有自制力的学生,就像自由的野马,在网络世界虚拟化中,出现了一些现实中不敢,不可能出现的行为,他们沉迷于网络中的游戏、聊天、恋爱、犯罪,传播网络病毒,充当网络黑客,这些行为的出现,源于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带来的负面效应。

三、以创新思维应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形式主义倾向

1.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能力

党的十八大的会议精神,要求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对各种挑战,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因此,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能力,主要有:“第一,对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者来说,要及时、持续制定相关政策”;2004年,我国颁布了《有关更进一步强化与发展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但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我国网络化的全面普及,要做到政策的制定要与网络化的普及同步发展。第二,部分高校对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力度要加强;高等院校不仅要在消除网络负面影响上下功夫,还要看到网络教育的积极层面,在队伍建设和改进方面还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第三,高校的领导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的重视程度要加强;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引入,高校的教育者不仅要把网络视为教育的一种工具,还要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完善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会对学生的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网络的优势特点,是任何传播媒介比不了的,要加强理论研究,制定出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将使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探索新颖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

在网络信息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应该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关注学生经常聚集的交流平台,设计新的教学形式,主要有:第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宣传的方法进行创新;宣传教育是思想传播的一种原始方法,运用大众传媒影响力大、覆盖面强的特点,可以扩展高校学生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在内容上要丰富,在形式上要生动,还要具有互动性,坚决避免“网灌”“人灌”,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在方法上进行改进,由原来的“强制灌输”变为双向互动,由说教变为循循善诱。第二,对校园的BBS聊天室、电子邮件、游戏、丰富红色网站平台进行创新舆论引导;舆论疏导法是宣传教育经常使用的方法,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这些网站平台进行引导,由于它的互动性、开放性与平等性深受学生的欢迎,比如:“南开大学的‘觉悟网站”就是其中的代表。第三,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网络的迅速发展要求新的网络理念和工作方法,来确保网络思想政教育的时效性。第四,在教学方法上还要进行创新;一种合理的教学法,对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探索最好的主要有自我教育法、熏陶感染法、心理咨询法、实践教育法,在一些高校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各大高校应该进行学习。

3.建设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硬的工作队伍

对于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良莠不齐的现实,各大高校应该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对策,主要有:第一,建立网络队伍,发挥“领袖”作用;应该建立一支专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该队伍应有校领导带头,党委宣传部指挥,行政机构和院系配合的专兼职队伍构成让一些懂计算机、政治过硬、知识丰富、了解大学生心理来担当网络的教育者。第二,严格选拔合格的理论人才;不仅对教育者进行学历限制,还要严格考核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习理论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队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第三,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难题,坚定信仰,加强队伍的对外学习交流,打造复合型网络管理人才,同时还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化”,定期对教职工队伍进行培训和德育管理,另外还要召开座谈会,及时发现运行中各种问题,建立集聚人才的机制方法,择天下优秀人才而用之,让高校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网络思想政教育的学习中。

4.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章制度和教育的道德体系

法律法规具有强制力和威慑力,可以对不守法、不道德的网络行为进行惩罚,目前我国关于网络方面的相关法律是不健全的,预防学生群体受到要害群体的侵害,并规范高校对网络化方面的约束做得也不够,在自律的网络道德尚未形成之时,只有法律才能使网络空间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因此政府必须完善网络的法律制度、健全法律体系来约束网络中的不合理行为;主要有:第一,国家根据高校网络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法律制度;使网络的参与者能够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明白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第二,网络法制教育要进行宣传;邓小平曾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的是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网络法律教育的直接目的是让网络用户了解国家在网络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最终推动形成社会主义法制局面,教育的根本目的保障多数人利益的实现,法律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让高校和个体的网络用户了解(知法懂法)的问题”[5];二是传播法理知识,这解决的是让大众深刻理解法律知识。“三是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服务,这解决的是网络用户如何运用法律的问题”;同时还应该把网络的道德教育纳入教学的课堂中,以道德内容为基础,培养道德方面的意志力,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网络道德的行为习惯。

总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网络化的发展是在当今的国际中的大趋势,网络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应用得当,将会是社会有序发展的稳定剂,利用不当将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尤其是对受教育的学生,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只有利用网络引导好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改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方法、具体形式,加强立法,规范网络当中的道德行为规范,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探索丰富多样的实现形式,才能克服高校当中的“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8-109.

[2]张再兴,张瑜.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J].高校理论战线,2006(5):36-40.

[3]宋元林.论网络思安政治教育的本质、现状及其有效运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7).

[4]姚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5]韩建峰,孟明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综述[J].消费导刊,2009(3).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高校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