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探析
2015-09-18倪作富
摘 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中的作用”,这是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对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新概括,是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基层组织;核心作用;基本思路;教育监督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055-02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一个支部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战斗力,是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担负着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的职责,是人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是党执政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依托。
一、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一)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政党是为了一定阶级夺取政权、参与政权而产生和发展的,无产阶级政党也不例外,必须以其整体的力量实现阶级利益的目标。如何凝聚起整体力量,基层组织非常重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1.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制定和贯彻落实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环节,具有政治核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处在生产、建设的第一线,最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现实问题,最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如实向上级组织反映真实情况,为党制定出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而基层党组织活动于群众中,处在工作的第一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通过它在群众中的宣传和执行,才能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所以,要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
2.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战斗堡垒作用。党主要是通过基层组织与人民群众相联系、相沟通,而人民群众也是通过身边的党员和干部的言行来进一步认识党。特别是在当前重大改革时期,党的政治主张和改革措施等,都需要基层组织来落实。党的基层组织密切着党群关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起着战斗堡垒的作用。所以,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落实党的富民政策,树立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和创新精神,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党的基层组织的任务
1.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任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党群关系。第一,深入了解群众对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做到组织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主动自觉地深入群众及时倾听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做到制定决策时听取群众的合理建议,肯定他们在改革和建设事业中的首创精神。”[1]第二,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力和利益。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关心群众生活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体现者。党的基层组织要教育和监督党员模范地执行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带头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力和利益,绝不做任何侵犯群众利益的事。
2.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任务。第一,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文化科学和业务知识。党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都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任务,要把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经常性任务来抓,逐步建设成为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党员队伍。第二,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健全党员的组织生活,组织生活不仅是党员身份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使所有党员都必须接受党组织的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说,健全组织生活,就是健全党内监督也是坚持履行党员的义务和尊重党员权利的辩证统一。党的基层组织是教育、管理党员的基本单位。基层组织作为党的基础,它担负着教育、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履行义务,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蚀,以及吸收新党员、清除腐败分子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一系列党的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党执政基础的巩固、执政地位的加强和执政兴国伟大使命的完成。党的建设要根据党的组织状况、党的基本路线、中心任务和党章的规定来进行,贯彻落实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各项要求,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增强战斗力、凝聚力,从而保证党的建设目标的实现。
(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基层党组织的状况,是我们党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又要找出问题,科学系统地进行分析,才能巩固扩大成绩,克服解决问题,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1.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必须看到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党组织政治领导权落实难的问题,存在着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和精神懈怠的危险;二是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难以发挥,民主集中制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三是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难以落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主管理。
2.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第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缺乏创新,不适应法治社会的要求,处于旧的不行,新的不明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基层组织必然会缺乏生机和活力。第二,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受到削弱。据有关部门对两省一市的调查表明,目前党务干部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已由规定的1%下降到0.5%;另外现有的政工干部不愿干党务工作,原因是上级的工作指导思想重视经济工作,轻视党建工作,党建工作处于被削弱、被淡化的地位。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学者看来,企业的困境和不景气与党组织有关,有人公开声称“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把党组织从企业中挤出去,挤得越远越好。”甚至有个别高级领导干部也把党组织看成是“绊脚石”。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解决任何矛盾都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而言,一个既有战略性的整体设计,又能立足现实、可操作的思路显得头等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1.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和基本路线来抓工作。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能偏离党的基本路线,不能脱离本职工作任务来进行。党的建设与党的基本路线紧密联系的理论,是指导党的建设并取得成功的基本理论,也是我们党几十年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是“五位一体”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把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及方针政策,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把完成本单位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作为衡量和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大小的标准。只有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强和改进才会有实际的内容,才能克服和防止党建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2]因此,党的基层组织只有在不断地为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服务中,自身建设才能真正得到加强。
2.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在自身建设中必须贯彻改革思想。党领导的各领域改革所引起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从未遇到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项矛盾和困难,除了依靠国家政策外,党的基层组织也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妥善协调矛盾,动员社会力量克服困难。因此,在工作方法上,要讲究艺术性,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在解决问题中创造出新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作风上,要讲究艺术性,善于密切联系群众,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在解决问题中创造出新的工作方法,坚持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上下功夫,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活动方式上,要克服陈旧和模式化的老套子,创新出适应法治社会、经济生活和自身建设需要的活动方式,使党的组织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3.认真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增强解决自身问题和克服“四种危险”的能力。党的基层组织要认真履行应尽的职责。党的每一个党员都要编排在基层组织中,由其负责党员的思想教育、组织管理、行为规范。因此,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状况,直接影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已经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出现,少数党员和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日渐增多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从这个意见上讲,党员中违纪违法现象比较严重,也与基层组织教育不够、管理不严、监督失职有关。所以,要努力增强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把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抓好抓实。”[3]具体是:在教育上,要注意针对性和实效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对党员的各种思想倾向和思想脉搏应当做到清楚、准确;要有超前意识,对改革和经济生活的变化可能引发的各种思想问题,能够做出科学预测,事先教育,打好预防针;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应多种多样,灵活而不失原则,把党员被动接受教育转变成主动接受教育,解决长期存在的思想教育问题;在管理上,工作重点要开好组织生活会,适当扩大组织生活会的民主范围,营造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在监督上,应着眼监督机制的运作,使党员都能严格按照党章和党内法规,以及各种纪律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随着党章不断修改和完善,各种条例和制度日益增多和细致,但违纪、违法党员却有增无减,关键的问题是党的基层组织按党章和法规监督不够。因此,建立党员定期思想汇报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学习汇报制度和生活汇报制度,并聘请党外人士和群众参与,形成高效且具合心力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果。
参考文献:
[1]杜昌伟.严实并举深入推进新常态下的组织工作[J].党员干部之友,2015(2).
[2]孙金才.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J].理论与改革,2012(6).
[3]王晶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探析[J].活力,2014(20).
收稿日期:2015-04-27
基金项目:2014年度安徽南陵县委党校课题(AHNLDXKT201403)
作者简介:倪作富(1983-),男,安徽当涂人,助理讲师,从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