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环境下城市高架现浇混凝土箱梁的施工策划及社会交通疏解*
2015-09-18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3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昆山市中环高新区立交含南线主线(1.2 km)高架中置形式、西线主线两侧分幅边置形式(1.57 km)及8 条(A~H)匝道,共长约5 948 m。立交采用苜蓿叶+半定向匝道的枢纽形式,立交层数4 层,位于江浦路和G312相交处。南北向为江浦路,东西向为G312。
1.2 工程特点难点
1)工程路线长,体量大、组织协调要求高、管理跨度大、部分节点工期紧、施工干扰大。本工程主要包含主线高架(2.472 km)、高新区立交(8 条匝道共长5.948 km),工程体量大。必须精心组织,做好工程总体策划,特别是节点工程的施工安排,合理安排投入机械设备、周转材料,事先排定主要建材的使用计划,加强组织管理。
2)场地环境复杂,交通组织难度大。本工程位于昆山市江浦路和G312国道上,江浦路为双向4 车道+2 人非混合道,路宽25 m;G312国道为双向6 车道,交通流量较大。因此,施工过程中,如何减少交通翻交,做好交通组织方案,确保车辆通行,将施工对社会交通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又要保证施工,是本工程控制的重中之重。
3)4 层高新区立交施工组织要求高。该节点为2 条快速路相交处,位置重要。
1.3 施工组织概述
高新区立交工程(图1)箱梁排架采用WDJ碗扣支架搭设,施工安排根据先上层后下层的原则、现场交通需求以及2013年底箱梁贯通的进度要求进行。具体如下:
1)由于第1层立交与第2层立交之间未相互交错,因此可同时进行施工。MA第22联、C匝道第6联、E匝道第7联跨越江浦路,采用搭设门洞的方式,确保交通通行要求。
2)第3层立交跨越G312国道位置的JPW第8联、JPE第7联箱梁需在MA第22联、C匝道第6联、E匝道第7联全部落架完成后施工,跨越G312国道位置,考虑采用搭设门洞或两侧改道绕行的方式。
3)第4层立交施工难点集中在斜向跨越江浦路A匝道第4联、G匝道第6联。首先由于这两联箱梁均从第3层立交下穿,考虑到进度要求,需先于上穿的第3层立交前施工;其次由于第3层和第4层立交支架搭设导致江浦路部分道路被占用,需要进行完善的交通组织,是施工的难点[1,2]。
图1 高新区4 层立交示意
2 交通组织概述
2.1 交通组织原则
鉴于G312国道与江浦路路口区域交通情况十分复杂,需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交通组织设计:
1)根据业主要求确保工程尽早进入大规模开工状态;
2)G312国道保证双向2 车道;江浦路段保证双向4 车道,局部施工区域保证双向2 车道;
3)若需组织交通须征得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
4)地面道路有条件施工尽早按设计断面开放交通。
2.2 G312国道交通组织情况
2.2.1 第1阶段
G312国道沿老路中间留宽12 m空间,设2 条纵向围护及双向4 车道,维持原有交通。围护外两侧6 m作为施工便道,主要进行位于社会通道外的匝道桥桩基及下部结构的施工。江浦路以西部分在G312国道南北两侧修筑保交通道,江浦路以东部分在G312国道南侧修筑保交通道,同时进行东尤泾、中心河辅道桥南半幅施工,确保下阶段翻交顺利进行。同时,拓宽G312国道江浦路路口,为交叉路口结构施工翻交作准备。
2.2.2 第2阶段
G312国道江浦路以西部分翻交至北侧保交通道,确保宽8 m双向2 车道。主线中置式箱梁南侧桩基施工完成的匝道部分,抓紧下部结构施工,在确保平行匝道下部结构施工的同时,单侧匝道箱梁及时予以施工;利用北侧匝道位置修筑施工便道,施工中置式主线箱梁;边置式主线箱梁、桩基及下部结构完成后,利用北侧老路作为施工便道,及时施工南侧箱梁。
G312国道江浦路以东部分交通翻交至南侧保交道路。除方向与江浦路以西部分相反外,其余方案均相同。对横穿的路口、保交道路及厂区门口等设置门洞,保证交通。
路口拓宽后,将路口核心区域进行封闭围挡,G312国道车流两侧通行,江浦路车道西移,加速施工核心区域的桩基及下部结构。施工完成后,拆除围挡,恢复交通路线,江浦路路口在原翻交的线路上设置双孔门洞,再将交通翻交至门洞内,优先施工跨路口的主线箱梁,即第4层立交箱梁,再施工两侧匝道箱梁。
2.2.3 第3阶段
将交通翻交至施工完成的箱梁下,在G312国道的老路上通行,保证双向2 车道。施工另一侧的主线及匝道部分,利用原保交道路作为施工便道,进行箱梁施工。箱梁施工完成后,同步施工防撞墙及地面道路。
2.2.4 第4阶段
交通恢复第2阶段路线,施工地面道路。施工完成后,恢复规划交通。
2.3 江浦路交通组织情况
2.3.1 第1阶段
维持现状交通状况不变;清理现状绿化带,填筑现状浜塘,修筑施工便道。便道施工完成后,即开始同步施工两侧匝道桩基及下部结构;拓宽南侧道路的机非绿化分隔带,北段西侧道路拓宽,为后期道路翻交作准备。
2.3.2 第2阶段
保证道路根据主线高架箱梁投影线,道路往西翻交,保证江浦路以东高架箱梁施工作业面,沿线围挡封闭,施工匝道箱梁和江浦路以东高架桩基、下部结构和箱梁。同时,在江浦路G312国道路口搭设门洞,以施工横穿江浦路的第4层立交箱梁,优先施工G312国道两侧箱梁,特别是两端张拉及交叉箱梁。
2.3.3 第3阶段
保证道路双向2 车道,利用江浦路以东高架已施工完成的箱梁排架基础,道路翻交至箱梁下,施工江浦路以西高架桩基、下部结构及箱梁,动态调整,与江浦路以东高架交错施工,充分利用道路资源,缩短工期跨度。横穿G312国道处搭设门洞,确保交通畅通、安全、有序。及时施工路口的立交第3层箱梁。
2.3.4 第4阶段
由于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的要求,减小施工对交通影响的跨度和周期,对横穿江浦路的第2层立交箱梁现予施工,搭设门洞保证交通。匝道施工完成后,同步施工交叉的第3层立交箱梁,即江浦路高架箱梁。
2.3.5 第5阶段
主要施工桥面附属结构,即防撞墙的施工。由于防撞墙紧贴行车道施工,必须先施工远离车道侧的防撞墙,然后交通翻交,再施工另一侧的防撞墙,以确保行车道的安全。整个过程需根据施工先进动态调整交通路线,交错施工江浦路两侧的防撞墙。
2.3.6 第6阶段
根据规划路线,恢复江浦路的交通。
3 门洞施工工艺
3.1 工艺简介
本标段施工范围内存在较多交叉路口,特别是位于高新区立交的G312国道和江浦路,交通繁忙,需设置门洞以确保交通通行需求。门洞采用钢平台,其结构包括了条形扩大基础、钢立柱、斜撑、顶部平台纵梁及横梁、支撑梁。具体形式如下:
条形扩大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形式,顶面预埋厚16 mm钢板;钢立柱采用φ580 mm或φ609 mm大口径钢管柱,斜撑采用12#槽钢;40#工字钢顺纵向作为主梁搁在柱顶;上部铺设50#工字钢作为平台次梁;再铺设槽钢作为钢管排架立杆的支撑梁。
门柱与条形基础顶面预埋钢板围焊连接;纵梁与门柱采用螺栓卡箍定位,钢板焊接连接;横梁直接搁在纵梁上并设置纵向连接。整个平台体系受力明确,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安装。由于采用了大口径钢管立柱,相较以加密支架形式的门洞,稳定性更好,能够确保门洞安全可靠。
3.2 操作要点
1)测量放线:按门洞设计尺寸对条形扩大基础、预埋件进行放线。
2)条形扩大基础浇筑:浇筑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之前应先浇筑素混凝土垫层。条形基础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条形基础上大口径钢管位置处预埋钢板,钢板底部钢筋长度不小于3/4条形基础高度,并弯起、绑扎牢固,防止偏移。条形基础底面保护层厚40 mm,顶面保护层厚30 mm。
3)钢管立柱施工:当钢管就位后,将预埋钢筋弯折,并与钢管下端焊接,确保钢管的稳定性。钢管立柱配备法兰盘和螺栓,如有需要可接长。钢管立柱之间间距3 m,设置剪刀撑,形成一个整体刚性框架。剪刀撑采用12#槽钢,与钢管上的连接板电焊连接[3,4]。
4)主次梁、支撑梁施工:在钢管顶部设置型钢平台,采用3 层结构:首先钢管顶部沿顺桥方向铺设40#工字钢作为钢平台的主梁,工字钢与钢板采用电焊连接,在工字钢底部与钢管顶部接触处设置螺栓卡箍定位,防止工字钢侧向移动;其次在40#工字钢上部横桥向铺设50#工字钢作为平台次梁,并设置纵向连接;最后在次梁上部铺设槽钢作为上部碗扣式支架立杆的支撑梁,形成钢平台。同时为确保安全,在车辆通行处悬挑防坠板,设置尼龙密目防坠网。
5)限高架设置:门洞搭设完毕后,在车辆进入门洞前20 m左右位置设置限高架。限高架采用φ14 mm镀锌钢管焊接连接,道路中央处设置混凝土固定墩,均涂刷黄黑相间的油漆,限高架高4.5 m,宽度根据单侧道路宽度决定。限高架上设置提示、减速以及限高标志。
6)常规排架安装:搭设φ48 mm钢管排架,钢管纵横向间距依据上部荷载计算确定。排架剪刀撑按规范要求设置,排架顶部两侧走道立杆应直通至下部钢平台,走道两侧按规范要求设置防护网等安全设施。
4 安全措施
4.1 排架搭设
按施工方案进行搭设;有变形的杆件和不合格的扣件不得使用;杆件的搭设顺序按照规范要求操作;随时校正杆件垂直度和水平偏差,避免偏差过大;当日没有完成的脚手架,在收工时确保架子稳定,以免发生意外。用于连接横杆的扣件,开口朝向内侧,螺栓向上,避免雨水进入;扣件拧紧力矩符合规范要求。
4.2 排架拆除
划出拆除排架的施工标志,禁止行人进入;严格遵守拆除顺序,由上而下,后搭者先拆,先搭者后拆;先拆栏杆、脚手板、剪刀撑,而后拆下小横杆、大横杆、立柱。
4.3 排架安全防护措施
排架外侧面设有栏栅和挡板,增设安全网;设置供人员上下走动使用的梯道,梯道斜率不大于1∶3,梯道上应有防滑木条措施;夏季施工时,高于10 m的钢管脚手必须有良好的防电、避雷装置(可靠接地线)。
5 结语
随着现代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高架现浇混凝土箱梁在复杂环境下如何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将会成为桥梁施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抛砖引玉,给予更多的施工策划者一些思路和建议,并在实际工程中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