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领导人为谁“站台”?
2015-09-18李天锐
李天锐
老领导、下属、同学、校友、体育文艺界人士,最可能成为退休领导人“站台”的对象。退休领导人“站台”背后,往往是双方长达数十年的交往和情谊。
5月23日,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召开新书座谈会,久未露面的朱镕基现身会场。“什么样的人出书能请朱镕基站台”,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也让袁宝华与朱镕基50年的交往浮出水面。
众所周知,大部分领导人退休后都非常低调,深居简出。能让他们亲临活动现场,或以多种形式为当事人助阵,自是非常罕见。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站台”并非官方安排,多是自发行动。
“站台”背后,是主人公之间鲜为人知的交往故事,以及长达数十年的情谊。
李岚清送“老领导”不惧被打倒
廉政瞭望记者梳理发现,退休领导人“站台”较多的,要数昔日的老领导。
就在上述座谈会上,朱镕基称袁宝华是最好的启蒙老师。他为恩师新书撰文称,1951年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东北工业部计划处,袁正是处长。他为人正直,对人谦和,从不疾言厉色,让你敢于大胆地去工作。我们总是称他“宝华同志”,“宝华”,亲切中透着信赖。
1979年,正是袁宝华“点将”,已被平反的朱镕基被调入国家经委,开始走上仕途。
同样不忘为老领导“站台”的,还有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2013年,被誉为“中国汽车之父”的饶斌百年诞辰,李岚清出席活动并为饶斌铜像揭幕。
事实上,作为晚辈的李岚清,也曾为老领导分忧。
1975年,饶斌在湖北十堰二汽基地被“造反派”游斗,逼得高血压发作,生命垂危。好不容易摆脱包围圈,住进医院,却被建议转院。为防止发生意外,一辆吉普车载着饶斌,天不亮就出发了,将其送到张湾,又送上火车。驾车的人,正是担负着巨大风险,差点被造反派“打倒”的李岚清。
还有退休领导人为昔日下属助阵的。2013年4月,《岁月留迹——任仲夷》画传首发,人们发现,已97岁高龄的万里出任了该书特别顾问。
任仲夷和万里相识已久。当年任接替习仲勋、继续推进广东改革开放时,当地一些青年受香港影响,在霓虹灯里唱歌跳舞喝咖啡。广州街头,男子爱穿喇叭裤、留长发,女的则爱穿高跟鞋、烫波浪头,受到非议。万里来广州后,好意劝任仲夷“还是管一管吧”。任仲夷直言不讳,“万里同志啊,我们要管大事,这些生活小事还是随他吧。我们共产党祖师爷马克思就是大胡子。喇叭裤,老祖先在唐朝就开始穿了。”
万里对任仲夷给予了坚定支持。其子万伯翱回忆:“当时有人否定广东改革开放,老爷子很生气:你们把广东人民改革开放的成果放到哪去了?特区的事就是要特办。”2002年春节万里去广东,亲自去看了两个人,一个是习仲勋,另一个就是任仲夷。
李瑞环在京剧演员家吃羊肚
2014年5月24日,四川作家马识途百岁书法展在京开幕。前来捧场的除了文学界人士,还有人和马识途一道坐在主席台中央,他就是曾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王汉斌。
王汉斌、马识途有何交集?除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二人分别在全国人大和四川省人大担任领导外,更重要的是,上世纪40年代同在西南联大求学时,两人就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都是联大地下党的领导人。
建国后,二人都从事地方领导工作,不时互通有无,马识途曾从王汉斌口中得知当时被打成右派的校友袁永熙的下落。2009年,王汉斌夫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佩云到四川,还专程去成都指挥街71号马识途住所看望。值得一提的是,彭也是联大校友。
除了为上司下属、同学校友“站台”,亦有为体育明星助阵的。今年5月,中央政治局原常委贺国强,来到女排亚锦赛决赛赛场助威观战。最终,中国队以3比0战胜对手韩国队,夺得亚锦赛冠军。赛后,贺国强来到运动员休息室,与运动员、教练员握手道贺,合影留念。
“他们这一代人都有‘老女排情结,女排比赛是他最爱看的比赛。”工作人员说。1990年代担任福建省长时,贺国强曾专门到漳州训练基地看望女排队员。2009年至今,他出任中国排球协会名誉主席,每逢女排比赛胜利,他都会发贺信。
为文艺前辈“站台”的例子也很多。2010年9月20日,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出席了京剧大师张君秋诞辰90周年纪念活动。此前,他还为张君秋艺术基金会成立“站台”。
时间倒回到1997年5月底,张君秋突发疾病去世。6月14日,刚出访回国的李瑞环,来到张家灵堂拜祭,他含泪道:“听到这个消息,我哭的不比你们少。”
沉痛的背后,是李瑞环和张君秋40多年的情谊。1950年代中期,在全国青联任职的李瑞环因爱看戏和张君秋结缘。张君秋长子张学津还记得,李瑞环曾在张家抱一盘花生和父亲下象棋,“父亲还为他准备了老白干和煮羊肚”。当然,张家人也多次去李瑞环家串门,有时他们聊起京剧,李夫人就搬张小板凳坐在旁边听。
这份沉痛,还有对张“壮志未酬”的慨叹。此前,张受李瑞环委托,担任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的艺术总顾问,曲目演员由他钦点,每录完一出,都送去给他看,他点头才算通过。
经过20多年努力,2007年,京剧音配像工程终于全面完成。在总结表彰会上,李瑞环数次提到张君秋。他哽咽着说:“张君秋同志不顾古稀高龄和多病之躯,把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精力和心血,毫无保留地投入到音配像事业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