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5-09-18刘大可
刘大可
随着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提出,特别是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后,智库建设一时成为学术界和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就国外智库发展的趋势与现实、高校智库建设、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的相关问题与对策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作为中国重要官方智库之一的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问题,至今尚未展开充分的探讨。
(一)把智库建设纳入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智库建设方面,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有先有后。中共中央党校在《中共中央党校2011~2015年科研发展规划》中明确把“切实推进思想库建设”作为两大重点任务之一。
在新形势下,中共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要加强对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借鉴《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出台《全国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实施计划》,以此加强顶层设计,牢固树立正确的智库意识,明确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的方向、参与路径,规范发展进程。
(二)明确定位。国外的智库有非常明确的特点和研究优势,不同的智库有不同的研究,但其定位都非常明确。中共中央党校的智库建设应突出在理论创新和为中央决策服务上。地方党校、行政学院的智库建设则应重在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发挥智库作用。当然,视野还可以更宽一些,如结合地域优势和学科优势,在具有地域特色的同时,也在具有全国意义的问题上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建言献策。
(三)开展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所谓“重点”,是重在围绕校院办学方向、功能定位;所谓“特色”,特在地域特色、校院特色,避免“大而全”“小而全”。优化资源,坚持“小而强”“不求全但求特”,选择若干能形成自身特色的优势学科,重点建设、重点发展。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讨当地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
(四)畅通成果报送渠道。决策咨询研究的成果要能及时报送。不报送无异于白费心思;不能及时报送,也有可能白研究。中共中央党校有两个内参:一是《思想理论内参》,以短、平、快为主;二是《中共中央党校研究报告》,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省级党校行政学院大多有内参,地市级党校行政学院也多有市情研究,这些都应及时、准确地报送给各级领导。
(五)加强智库队伍建设。党校行政学院的智库队伍包括教师、学员、校外专家三支力量。要构建一支数量充足、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研咨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配备与培育一批业务精熟、结构合理、以决策咨询见长的专业人员,改变单一学术背景、打破论资排辈模式,大胆启用不同年龄、背景的综合型人才。充分开发学员资源,出台《关于学员参与决策咨询工作实施方案》,就目标与任务、学员参与决策咨询的形式、途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激励措施、保障措施给予明确规定。与此同时,聘请学者型官员以及省市决策咨询部门的工作人员为校外专家。
(六)创新研究平台,打造完整智库体系。在党校行政学院内部成立专门的决策咨询研究实体机构,旨在研究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承担党委、政府交办委托的专题调研任务。成立党校行政学院跨部门、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和与下级党校、行政学院合作的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这些中心与基地实行“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将竞争机制引进决策咨询工作,重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提倡科际整合,注入新的活力。
(七)以课题为抓手,加大调研力度。加强智库建设,主要体现在决策咨询成果上。而出成果要靠课题研究、项目带动。课题研究既要尊重教研人员的主动性,又要加强引导。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智库也应专门制定决策咨询课题指南,将决策咨询的课题单独评审,加大决策咨询课题的经费投入与跟踪管理力度。努力走出“象牙塔”、走出书斋,加大调研的力度,建立完善的多层次信息来源机制。
(八)完善智库成果评价与激励机制。将决策咨询成果与学术研究同等对待,甚至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其地位还应高于学术研究。在职称评聘时纳入决策咨询成果条件,将报送党委、政府领导的专报件及批示和重大决策中采用的成果视同相应刊物发表的论著。将科研分为学术科研、理论(宣传)科研、决咨科研三种类型。鼓励党校行政学院教研人员充分运用三支笔,即用学术话语、学术概念、学术术语与学界同行交流、撰写学术论著的笔;用通俗易懂、使人入脑入心的语言撰写理论宣传文章的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撰写决策咨询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笔。同时,加大对决策咨询成果的奖励力度,在各类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将决策咨询成果奖从科研评奖中独立出来,单独评审。
(九)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整体优势与加强同实际部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国(境)外智库的合作交流。党校行政学院是一个包括中央(国家)、省、市、县在内的独特的干部教育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已经比较完善。在智库建设方面,如果这个系统形成合力,将会形成系统的整体优势,真正做到“上天入地”。上至决策研究成果直通中共中央政治局,下到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农村,这一优势是高校和其他研究机构难以比拟的。中共中央党校要求地方党校每月一篇内参供稿的要求,就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十)适当借鉴国外智库发展的经验。现代智库在国外起步较早,发育比较充分,有不少经验值得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借鉴。
战略性是国外智库的一大特点,大都研究关系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事,甚至标榜是关系全人类发展的大事。兰德公司的长处就是进行战略研究,提出了不少当时人和当事人根本就没想到的想法和预测,而后往往被证实了。正是通过一系列准确的预测,兰德公司声誉鹊起。
国外智库往往在领导人上台或政府换届时推出大量思想产品,为新任领导出谋划策、献计献策。智库的使命是通过新思想来引领政府决策,亦即智库必须走在政府决策之前,成为“黎明前报晓的雄鸡”。但中国的智库,特别是党校行政学院的智库以往经常把着眼点放在对政策的解读与宣讲方面。解读政策是必要的,但不是智库建设的最主要工作,因而需要进一步更新理念,成为引领社会前行的“灯塔”。
“旋转门”是美国智库最具特色的现象之一,其产生和运转根植于美国的政治体制。4年一度的总统大选,智库的研究者很多到政府担任要职,甚至政府部长,从研究者变为执政者;而卸任的官员很多会到智库从事政策研究。
合理借鉴国外智库经验,探索智库学者与实际工作部门之间相互挂职或兼职借调、交流工作等灵活方式,有利于催生出高质量的智库成果。包括党校行政学院的校院级分管业务领导、中层教研骨干和智库专家到党政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任职或挂职,都是“旋转门”的有益尝试。最近几年,从中共中央党校领导、教学骨干到地方任职、挂职,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领导到实际工作部门任职、挂职,都有不乏成功的范例。
“滚锅效应”也是国外智库值得借鉴的一种现象。在一些国家,已逐步形成这样的决策流程:每逢重大政策决断,一般先由智库提建议,然后在媒体上讨论,再经过国会听证,最后由政府决定采纳与否。
党校行政学院作为党委、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具有紧贴党委、政府的一面;但同时又是学校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同样具有相对独立的另一面。因此,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亦可先由党校、行政学院智库提出,或以其名义吹风,引发媒体及社会大众讨论,展开互动,再经智库专家博采众长、充分论证并引导社会舆论,最后经由党委、政府决定,形成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领导决策的良性运行机制。
(摘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