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不同性别成功人士评价差异研究
2015-09-17刘小平杨朝琴姜玉琦
刘小平 杨朝琴 姜玉琦
摘 要:运用文案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女强人”形象的异化及社会对不同性别成功人士的评价是否存在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女强人”脱离了传统观念中女性的主要社会角色,隐性性别成见使她们的形象产生异化,从而获得比男性更低的评价和喜爱。
关键词:“女强人”;社会形象;异化;评价差异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1002
从法律角度看,世界上多数国家已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但实际上,法律消除的只是公开性的性别歧视,而受传统文化影响所形成的隐性性别成见却依然存在,主要特征为:潜意识下将男性、女性的社会形象加以固定,视打破其传统形象之人为异类,从而降低对他们的总体评价。多数人就会将女强人与“没有女人味”、“家庭不幸福”等词语联系起来,成功女性的原本形象被掩盖或扭曲。因此,有理由认为,这种隐性性别偏见引起的“女强人”形象异化会影响人们对不同性别成功人士的评价。
1 男、女性的传统社会形象
《易经》有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受中国五千年“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傳统观念影响,当今社会,女性的主要角色仍是相夫教子,将自己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操持家务、养育孩子之上。作为主流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男、女性形象认知见表1。
二者主要形象上的差异决定了社会大众普遍将女性的角色定位于家庭,因为她们“天性”喜爱儿童和家务,“天性”缺乏探索和冒险精神,“天性”不适合做行政和经济管理工作(孙燕,2004);而男性的角色定位则在职场,他们理智且充满激情,天生就适合做职场达人。
2 “女强人”的形象异化
几千年的男权文化都在说,追求成功的女人是不性感的,追求成功的女人是不可爱的,追求成功的女人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女人。事实上,当一个女性试图去承担比家庭更大的社会责任、实现比自立更辉煌的社会成就时,她就必须准备好承受孤独,准备好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类。
随着女性思想的解放和女权运动的兴起,今天的职场,公开化的性别歧视已经较少存在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男女就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事实上,正如Scheins(2007)所指的那样,“男性更适合承担管理角色”的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现今社会,大部分性别歧视都是隐性的,不甚明显却深刻地影响着女性在职场中的定位和行为,因此,Ely(2000)等学者提出了“第二代性别偏见”理论。该理论认为,女性对职场成就的追求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隐性性别成见发挥着微妙的渗透性作用,女性不自觉地将这种作用内在化,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努力维持主流的女性形象,使之不至于打破传统,受到社会的偏见和指责。
女性一旦脱离传统的人物形象设定进入职场并在职场中取得优异成绩,则很可能成为人们眼中的“异类”。这些异类通常被称作“女强人”。“强人”这个词本身是褒义,指那些能独当一面的成功人士,但“女强人”却表现出了某种异化。女强人本是指具有自主性、事业成功的女性,她们不仅是女性中的翘楚,也比许多男性优秀,这种异于传统观念和性别定位中的女性形象,在社会的普遍意识中是一种异端,其被异化的特征主要为:强悍、多疑、喜怒无常、没有女人味、不顾家庭的“怪物”(刘娟,2007)。女强人各自的实际形象(或温和、或强悍、或刚柔并济)被掩盖或扭曲,她们在社会中已被统一定义成具有以上异化特质的整体——这就产生了女强人形象的异化。
3 社会对不同性别成功人士评价的差异
Sheryl Sandberg在《LEAN IN》中提出:男性的成功指数与魅力成正比,而女性则恰恰相反。为以数据形式探究人们对不同性别成功人士的看法和评价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特展开调查。此次调查以重庆邮电大学部分在校大学生为随机样本,给被试者阅读一段人物背景资料,让其对资料中的人物进行总体评价及喜爱程度的打分(0,1,2……10,由低到高),并对人物的总体看法做文字性描述性。背景资料分为两类(成功人士性别:男*女),两类资料除背景人物的姓名和性别不同之外别无差异,每位被调查者只对一种类型进行做答。男性主人公背景资料如下:
李海成(Smith Lee),男,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获哈佛商学院MBA学位。曾先后担任世界银行助理研究员、美国副财长的首席幕僚、美国财政部长办公厅主任。30岁搬到硅谷,之后加入A公司任商务部经理,使A公司的侧栏广告业务收入激增,成为A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38岁,放弃已成为世界级大公司A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职位,带领人才毅然加入当时几乎没有收入、老板23岁的新生企业B公司,担任B公司首席运营官。3年后,B公司仅广告收入就近19亿美元,李海成手里的股票价值超过13亿美元。42岁,李海成正式加入B公司董事会。
李海成习惯于严格按照日程表执行计划或安排。李海成总在上司面前直言不讳,曾主动要求升职加薪,当未达成担任首席运营官职位的目标时选择跳槽。开会时总坐第一排,且时常代表集体或个人在公众面前发言。李海成一直密切关注硅谷性别失衡的问题。曾与一位华盛顿人有过短暂婚姻,最终婚姻破灭;34岁再婚,35岁第一个孩子出生。没有足够时间陪伴孩子,他时常产生负罪感。
女主人公背景资料则是在男主人公资料的基础上把主人公姓名改为“林嘉欣(Vivian Lin)”,性别改为“女”,“他”改为“她”,除此之外别无二致。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227个(其中110个样本对成功女性进行评价),用SPSS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被调查者对不同性别的成功人士在总体评价和喜爱程度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Sig<005),且对成功男性(李海成)的评价和喜爱程度均高于成功女性(林嘉欣)。可以看出,即使职场的经历和成就完全相同,人们却依然对男性成功人士更加偏爱,给予他们更多的喜爱和更高的评价,对女性的隐性性别成见不言而喻。
最后的描述性问题(你对李海成/林嘉欣的总体看法或评价是……)作答率为44.9%(102位同学对此题做出了有效回答)。其中,李海成问卷的填答者主要认为李海成事业有成、有才干、锐意进取、家庭事业都很成功,还有人认为他缺少对家人和朋友的关注,有点自负或强势;林嘉欣问卷的填答者大多肯定了她的能力,但同时也认为她忽视了家人和朋友,事业心重、强势、是个不顾家的女强人、没有女人味、EQ很低、注定孤独、不懂品味生活等等。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女强人”异化现象明显存在。事业同样成功的人士仅因性别不同得到的评价就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多数人对女性成功人士的家庭生活诉诸不满,对其总体评价和喜爱程度也显著低于男性。
4 成因分析
女性自古以来的主要社会形象是温婉、和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被普遍认为是女性的本职工作。而当女性在职场中取得成就时,就偏离了社会大众对女性角色的认知和设定,成为异质化的“女强人”。
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这样认为:女性之所以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就,一方面是牺牲了本应投放到家庭生活上的时间和精力,如此,工作方面虽颇有建树,对家人和朋友却关注不够;另一方面,是“女强人”具有了某些区别于传统女性形象的“男性性格特质”,这些特质使她们在女性中脱颖而出,取得往往是男性才能取得的成就,但這些性格特质在女性身上却显得不那么正常和可爱。因此,异质化的“女强人”形象使得事业成功的女性往往不能和同样成功的男性获得同样高的评价,且常常没有他们那么受人欢迎。
5 结论与思考
可以看出,女强人异化现象的存在促使成功女性必须同时扛起工作和家庭两座大梁,内外兼顾,其价值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但正如Sheryl Sandberg(2013)所说——“全能女人是个神话”,绝大多数女性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一旦家庭生活出现任何问题,现今社会中存在的隐性性别成见就会使“女强人”的形象产生异化,“强悍”、“不顾家”、“没有女人味”成为人们对成功女性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而男性的形象却几乎不受影响,以致同等程度成功的男性往往比女性获得更高的评价和更多的喜爱。
家庭、事业的双向负担过于沉重,容易导致女性的身心健康出现问题,社会的隐性成见和评价差异还可能迫使女性放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意味着,职场中的“女强人”异化现象是阻碍女性取得更高成就的一大障碍,而去除这一障碍,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努力。
参考文献
[1]Sheryl Sandberg.Lean In:Women,Work,and the Will to Lead[M].New York:Knopf,2013.
[2]李立文.当下青年女性形象分析[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
[3]刘娟.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强人”被异化现象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7.
[4]聂林媛.“女强人”定型之形成机制探究[J].前沿,2013,(15).
[5]孙燕.女性形象的文化阐释[J].中州学刊,2004,(5).
[6]伍婧.女大学生群体的大众媒介污名化现象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7]肖薇,罗瑾琏.女性职业成功的特征及评价标准构建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6.
[8]杨雨柯.激进的女权标签——女权主义如何在媒介平台被污名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