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背景特征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
2015-09-17吴晓茹韩静副教授博士刘子晗
□吴晓茹 韩静(副教授/博士)刘子晗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一、引言
在传统的成本习性理论中,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即成本与业务量是同方向等幅度变化。然而,传统成本习性理论过于简化现实情形,导致其与真实的成本习性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2003年美国学者Anderson等观察了销售和管理费用与收入的变化关系,首次提出了费用粘性这一概念,即成本在业务量上升时的边际增加量大于业务量下降时的边际减少量。目前,对于费用粘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客观因素(包括外部环境、行业特征、公司属性等)和主观因素(主要是管理者不同的自利动机)对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鲜有文献从管理者背景特征的角度对企业费用粘性进行研究。现实经济中,由于年龄、学历、任期以及专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高管的行为选择具有较大的差异;同时,理论研究表明,不同背景特征的高管团队具有不同的行为选择,进而对企业战略选择与业绩产生不同影响(Hambrick and Mason,1984)。例如,管理者年龄越大越倾向于投资风险较低的 保 守 项 目 (Bantel and Jackson,1989);具有财务背景的CEO更倾向于多元化的投资方式(Jensen and Zajac,2004);管理者的教育水平、平均年龄与过度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姜付秀等,2009);高管团队规模和高管年龄对企业财务重述有着显著影响(何威风等,2010);高管团队的年龄、任期以及董事长和财务总监的教育背景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张兆国等,2011)。由于费用粘性是管理者对企业成本费用决策选择的结果而产生的,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推断,企业成本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管理者效应,即管理者不同的背景特征会影响企业的费用粘性。
本文基于2010—2013年的沪深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费用粘性现象;管理者平均年龄越大、学历越高,越能抑制企业费用粘性,且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影响程度不同;管理者平均任期对费用粘性没有显著作用。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管理者背景特征视角探讨费用粘性问题,将拓展现有费用粘性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对后续研究具有一定的增量价值;其次,考虑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根据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是否国有,分析不同股权属性下管理者背景特征对费用粘性的影响,对于改善企业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费用粘性的存在性
国内外学者将费用粘性的成因归结为“调整成本”“乐观预期”与“代理问题”三个方面(Banker et al,2010;江伟,2011)。调整成本的观点认为,当企业的销售量出现下滑时,企业不调整资源就会造成资源浪费,调整资源则会产生高昂的调整费用,这便产生了费用粘性。由于企业未来销售量的需求是随机的,基于对未来销售量价值最大化的考虑,绝大多数乐观预期的管理者会认为销售量的下降是暂时的,因而选择保留多余的资源,而不是承担调整成本用来处置这些资源,因为销售量下降时削减多余的资源,可能导致向下调整资源时产生额外的成本 (如解雇员工的费用),而在未来销售量恢复时又需要重新增添资源(如新员工的培训费)。除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考虑,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管理者选择保留多余的资源也是出于个人利益的原因 (Chen et al,2008;Kama and Weiss,2010; 万寿义、王红军,2011;马永强、张泽南,2013),如扩大企业规模、增加自身控制的资源、提高个人薪酬等,这就使得管理者的资源调整决策与企业最优资源配置不一致,这样的自利行为也产生了费用粘性。
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比,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有着更为严重的自利行为,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者的代理问题更大(徐莉萍,2006)。这是因为在我国特殊的体制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处于“所有者虚位”的状况,公司管理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从而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大部分决策权都掌握在管理者的手里。在市场需求上升时,管理者会为了增加薪酬和扩大自身控制的资源而不顾及企业的目标,无限制扩大企业规模;在市场不景气时,管理者则由于不愿意减少收入或是为了保留自己的“个人公司帝国”不愿意削减费用,导致了费用粘性的产生。因此在面对市场需求波动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更有可能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做出增强费用粘性的决策。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我国上市公司成本费用存在粘性特征,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比非国有控股企业的费用粘性更大。
(二)管理者背景特征对费用粘性的影响
本文采用管理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年龄、学历、任期三个方面)作为管理者背景特征的替代变量,研究管理者背景特征与费用粘性的关系。
1.年龄与费用粘性。不同年龄的管理者风险偏好、行为习惯的不同,导致了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也不相同。Tihanyi and Ellstrand(2000)的研究表明在复杂环境下,平均年龄低的管理者有效管理企业的自信心会更强。而根据费用粘性产生原因之一管理者乐观预期的理论,乐观的管理者在市场需求上升时容易过度购置资本,在市场不景气时不愿意削减费用,而是保留相关资源等待市场需求反弹,从而大大增加费用粘性的程度(Kenji Yasukata and Takehisa Kajiwara,2011)。由于年轻的管理者可能会过度乐观,而年长的管理者管理经验丰富;在面对市场变动时,年长的管理者更能理性地做出决策,使得企业的费用粘性更小。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与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很多方面仍然受到政府的控制,尤其在人员任免方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领导者一般实行行政任免制度,管理者的“政绩”好坏与其“仕途”相关。除了上述分析中管理者经验丰富和过度自信的因素,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年长的管理者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面临更大的职位晋升或退休压力,他们会有强烈的“善始善终”的思想(姜付秀等,2009),所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年龄越大,管理决策越保守,在市场需求下降时,他们往往更愿意削减费用以保证利润,从而对费用粘性起到了弱化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2:管理者的年龄与费用粘性负相关,其作用程度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强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2.学历与费用粘性。一般来说,管理者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认知与行为。 Smith et al(1994)认为,个人的学历水平与其灵活应变及信息、处理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而且这种从教育中获得的道德观念以及价值观也会在管理层中进行传播,从而全面影响团队绩效。因此,管理者的学历水平越高,团队获得的有效信息也会越多,聚集战略资源的相对效率会越高,越有可能制定和执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战略。他们能够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不确定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对各种机会和威胁做出科学的判断。在面临市场需求波动时,他们会更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其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做出更加科学的成本决策,降低企业费用粘性。
相比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人才的任用与选拔以“官本位”为价值倾向,讲究论资排辈,政府通过对管理者采用行政任命制以达到控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人力资本市场的目的,遴选管理者不能通过竞争性经理人市场为渠道进行。此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较为落后,常常将传统的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混为一谈,造成知识型人才的大量流失。因此,相对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的管理者学历对公司的财务工作所起的积极作用较小,进而对费用粘性的影响较小。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3:管理者的学历与费用粘性负相关,其程度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3.任期与费用粘性。管理者对公司控制的权力会随着他们的任职时间的延长而强化,任期可以看作是管理者对公司影响力大小的指示器。管理者的控制权越强,其实施利益侵占的可能性越大。Berger,Ofek and Yermack(1997)的研究发现,长期任职的CEO有着更加稳固的地位,因为他们有较多的时间来建立关系网以巩固权利,并且任期越长,管理者对于组织资源和运作的方式等就会更加熟悉,这恰恰也是攫取个人权力的有效手段。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任期较长的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更有可能控制董事会和其他内部管理机构。因此我们提出:任期越长的管理者可能会造成更大程度的费用不对称。
相比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任职时间越长,在企业里的地位就越高,“元老级”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更加倾向于规避风险以保证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因此在市场需求上升时,不敢过多增加资产,市场下降时,不愿意保留多余的资源(李焰,2011),从而使得企业的费用粘性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另外,由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的升职与退休实行的是行政任免方式,管理者的任期越长,就越接近其任职生涯的后期,政绩的好坏关系到他们未来的仕途或是退休后的保障,因此想要完美“谢幕”就需要美化政绩,提升公司业绩。因此相比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在销售量下降时,更愿意及时地削减资源以保证利润的稳定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4:管理者的任期与费用粘性正相关,其程度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9年12月31日之前在沪、深证券交易所 A股上市的公司作为初始样本,并对样本进行了筛选:剔除样本期间销售管理费用、营业收入缺失的样本公司和营业收入小于销售管理费用之和的样本公司;剔除在2010—2013期间被 ST和 PT的样本公司;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剔除在此期间样本公司数据严重缺失以及存在异常值的样本数据。最终选定了445家样本公司,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87家,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158家,包含4年区间,合计1 780个观测值。本文的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的“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管理者背景特征数据是根据“CSMAR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中披露的管理者个人简历手工整理得出。
(二)模型与变量定义
首先,本文借鉴了Anderson(2003)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如下模型,以检验费用粘性的存在性。由于财务费用与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最为微弱,因此我们剔除了财务费用,仅保留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其最易受到管理者成本决策的影响。
模型 1 中 ,LnCosti,t/Costi,t-1用于反映“费用变化率”,lnRevi,t/Revi,t-1是反映“收入变化率”。β1衡量的是销售收入增加1%时,费用的变动百分比;(β1+β2) 衡量营业收入下降 1%时,费用的变动百分比;β2衡量费用粘性;d是虚拟变量, 当 Revi,t-1>Revi,t取值 1,否则取值为 0,εi,t为误差项。 当 Revi,t-1>Revi,t时,β1+β2<β1,即 β2<0,说明费用粘性存在,且β2的绝对值反映粘性的程度,β2的数值越小,企业费用粘性越强。
其次,建立两阶段回归模型,以验证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对于解释变量包括管理者的年龄、学历和任期,还选取了资产密集程度、雇员密集程度、宏观经济增长作为控制变量。由模型1可知,费用粘性主要体现在系数β2上,因此本文涉及的管理者背景特征以及控制变量对费用粘性产生的影响也主要反映在对β2的作用上,管理者背景特征对费用粘性的影响可以表示为:
其中,Ni,t代表管理者背景特征变量,CONi,t代表了控制变量。 将上式带入模型1,得到模型2:
β3为反映该管理者背景特征对费用粘性影响的参数。当β2和β3均小于0时,说明管理者背景特征Ni,t对费用粘性有增强的作用;当β3大于0时,说明管理者背景特征Ni,t对费用粘性有削弱的作用。β4—β6反映了控制变量对费用粘性的影响:若为负值则对费用粘性有增强作用,否则起削弱作用。
以上变量的类别、名称及其测量如表1所示。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1.营业收入和费用变化率描述性统计。由表2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全样本公司费用变化率最小值为0.7379,最大值为1.3901,标准差为0.1261,说明不同上市公司成本费用变化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于费用变化率,收入变化率的波动较大,其最小值为0.8640,最大值为1.4233,标准差为0.2564。数据表明上市公司的费用变动与收入变动并不呈线性关系,即存在非对称性。另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费用变化率最小值为0.7379,最大值为1.3901,标准差为0.1267;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费用变化率最小值为0.8478,最大值为1.3102,标准差为0.1253,从直观上看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程度强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2.管理者背景特征描述性统计。下页表3为管理者背景特征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全样本中,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平均年龄为47.88岁 (0.798×60),平均学历为 3.3518(介于本科与硕士之间),平均任期为3.1357年。对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不难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者平均年龄略高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差距为0.9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平均学历(3.3919)大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3.2647);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平均任期(3.1200)略小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3.1698)。总体来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背景特征变量基本一致。
表1 变量说明
表2 费用变化率和营业收入变化率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回归分析
1.费用粘性存在性检验。利用模型1对费用粘性存在性检验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现象。当销售增长1%时,全样本的费用增加0.494%,而当销售减少1%时,费用减少0.181%,这一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企业费用粘性的存在。对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不难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程度β2(-0.414)远远强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程度 β2(-0.250)。除了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β2在5%的水平上显著,全样本、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β1和β2都在1%显著性水平上,这说明收入增加带来的费用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收入下降导致费用下降幅度。这一结果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H1。
2.管理者背景特征对费用粘性的影响。
(1)管理者平均年龄对费用粘性的影响。
管理者平均年龄对企业费用粘性影响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三组数据的R2分别为全样本0.352,国有控股上市公司0.398,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0.289。t检验和F检验显示,多数变量的回归结果在5%或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据此我们认为,对管理者平均年龄的回归分析是可靠的。
表3 管理者背景特征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4 费用粘性存在性回归结果
表5 管理者平均年龄对费用粘性回归结果
全样本中系数 β3为 1.418,在10%置信水平上显著,这表明随着管理团队平均年龄增加,当公司收入下降时,费用的下降幅度会增大。另外,这种机制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表现程度是有差别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β3为1.74,在5%置信水平上显著,明显高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0.806,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管理者平均年龄的增大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能更加有效地抑制费用粘性。这一结果与假设H2相符。
(2)管理者平均学历对费用粘性的影响。
管理者平均学历对企业费用粘性影响的回归结果如下页表6所示。全样本中系数β3为0.136,在10%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管理者平均学历对企业费用粘性产生抑制作用。高学历的管理者有更强的分析信息能力和理性行为,能迅速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有能力快速适应环境变化,面临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能迅速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模式。因而,高学历的管理者能更有效削弱企业的费用粘性行为。
此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β3为0.124,在10%置信水平上显著,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0.175,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表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管理者的平均学历对费用粘性的削弱程度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假设H3得到验证。这就说明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特殊体制决定了其管理人才的选拔是缺乏竞争性的,其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落后,高学历人才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往往不能充分发掘潜力,继而造成了高学历人才对于费用粘性的削弱能力弱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3)管理者平均任期对费用粘性的影响。
管理者平均任期对企业费用粘性影响的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表7的拟合结果显示:全样本以及细分样本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任期项回归系数皆为负,这表明管理者平均任期越长则企业费用粘性越明显,这部分符合假设H4。但是从回归结果的显著性上看,任期项系数β3显著性较差,无论对于国企、非国企还是全体样本,该项均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即企业费用粘性程度不受管理者平均任期的显著影响。因此,假设H4不成立。
对于上述结果,可能的原因是:虽然任期越长使得单个管理者控制权越大,但是单个管理者任期增加并不会显著增加平均任期;当平均任期增加时,对应的实际情况往往是企业管理者中“高资历”管理人员的数量增加了,他们都意图扩大自己对公司的控制力,这就造成了一种权力制衡,其结果是,谁的实际控制权都没有明显增加,即对公司费用粘性没有显著影响。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我国2010—2013年的沪深交易所A股44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背景特征对费用粘性的影响,并在进一步区分产权性质基础上,讨论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者背景特征对费用粘性影响的差异。研究结论如下: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明显费用粘性现象;管理者平均年龄和学历对费用粘性有明显影响,而管理者的平均任期对费用粘性没有显著作用。
针对管理者背景特征对费用粘性的影响,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该改变企业氛围,修改相关制度,让优秀的年轻管理人才更多参与到决策中来;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民主程度较高,应当发挥这一优势,积极调整管理者团队结构,确保团队做出最科学的财务决策。总体来说,要加大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场化程度,这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成本意识。
表6 管理者平均学历对费用粘性回归结果
表7 管理者平均任期对费用粘性回归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