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分析
——以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为例
2015-09-17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青海西宁810016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青海西宁 810016)
一、引言
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呈现了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趋势。内部控制是控制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的基本保障,也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然而美国的雷曼、美林等一些自称或被外部审计鉴证拥有“健全内部控制”的大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纷纷破产或被收购,以及国内的“三鹿”、中信泰富、澳柯玛等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现有的文献对内部控制评价从不同主体、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无论以何主体、从什么角度来评价内部控制,由于其需求差异或专业领域限制,只是围绕各自关注的那一部分内部控制,有一定的局限性,缺少一个能够兼顾各个视角的评价体系,不能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与企业产权的有效保护及产权关系的正确处理是紧密相关的,产权的安排和遵循的制度规定形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维护产权的工具。从产权维护的角度分析内部控制评价,有利于使内容繁多的内部控制体系明晰化,更有利于评价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产权视角下内部控制分析
(一)产权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的概念源于会计控制,但随着全球范围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的频繁发生,内部控制早己不再局限于会计领域。1992年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COSO )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及其他相关人员实施的,为完成企业目标(包括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及相关法规的遵循)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08年6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在形式上借鉴了COSO报告的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在内容上体现了风险管理八要素框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控制目标在 COSO三大控制目标基础上,认为还有资产安全和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两项目标。
产权即财产的权利,它具有比所有权更广泛的含义,既包括所有权,又包括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等,产权问题的关键是对人的行为、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界定。企业产权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接受的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引起的彼此之间的行为准则,产权的界定就是对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这一系列行为准则的制定。企业作为契约的联结,其内部各产权主体委托产权后,使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从而节省契约成本、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使内部成本降低,同时使产权在流动过程中保值增值。在现代企业中,所有者将控制权让渡给管理层,使管理层拥有对企业资产的使用权和控制权,从而对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为企业所有者创造价值。管理层在获得企业控制权后,也会将这种权利分配到其他企业员工。但管理层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由于信息的优势以及人力资本与其产权主体的不可分割性,在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出现问题时,可能会滥用这种控制权,为自身谋取利益,做出损害企业、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因此,企业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控制机制,使各种出资者的产权受到保护而不被公司管理层和拥有控制权的大股东侵害。由于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其内部成本昂贵,在各种权力配置过程中很难寻找到一个最优解,但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对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合理配置来降低内部成本,形成一个动态的权力配置机制来使各个产权主体的利益得到保护与制约,使其借助企业这一契约主体实现产权价值运动过程,即产权保值增值的过程,因此,内部控制的本质是降低内部成本,使产权保值增值。从产权视角出发考虑内部控制体系,更进一步地保护各产权主体的权益,以产权保护作为目标,使得内部控制与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一致。
基于产权和内部控制的密切关系,可以把内部控制的内涵从产权的视角界定为企业产权主体为了维护委托产权的安全性和提高产权交易的效率,实现产权保值增值目标,通过对权力的配置或安排,而对产权价值运动过程和结果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二)产权视角的内部控制框架分析
1992年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2004年 9月,COSO发布了包含四大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法目标),八个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的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13年5月 14日发布的 《2013年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其在基本概念、内容和结构、内控的定义和五要素、评价内控体系的有效性标准等方面与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均没有变化,仅在原有五要素基础上提出了17个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82个代表相关原则的主要特征和重点关注点的要素,使内控体系的评价更加有据可循。COSO报告的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有很多的交叉之处,虽然理论界到目前为止,对二者的关系没有统一的结论,但不可否认,两者之间有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
由于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在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内部控制内涵的界定在形式上借鉴了COSO报告的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在内容上却体现了风险管理八要素框架,因此本文先整合了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控制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佟爱琴、毕雪娇(2009)对产权视角下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研究,整合出产权视角下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如表1所示。
由于企业界定产权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高效率运营,而根据2013年的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定义,内部控制合理保证的目标之一正是“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最根本的控制,可以在制定这种行为准则(即产权的界定)中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实施。由此可以看出,产权和内部控制有共同的目标,即实现企业高效率运营。所以从产权角度分析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无疑是最适合的。
(三)产权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分析
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由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这四个环节共同构成的一个带有反馈机制的闭环控制过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评价主体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整体评价。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指出:“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的评价”。关于评价主体的表述如下:“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或其授权机构,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因此,很多学者研究内部控制评价是从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形成评价意见,识别内控缺陷的过程。但是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有效内部控制的侧重点就不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具有与内部控制框架描述完全一致的内部控制,才能得出内部控制设计有效的结论。而且,不同要素的重要性不同,需要区别对待。由于企业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产权价值在保值基础上的增值最大化目标,因此本文从产权视角分析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从表1可以看出,从产权视角分析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就要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产权保护效果的评价;二是产权保护效果的披露。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资产的安全完整、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企业战略”,五者共同的目标都是保护产权。同时,在现代产权制度的“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四项要求中,“保护严格”是最高的一项要求,可以说内部控制是产权保护的有效手段。基于内部控制和产权保护的目标都是实现企业高效率运营,实现产权的保值增值,所以产权保护效果的评价可以从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来着手分析,企业经营效率效果的提高必然意味着产权保护效果的实现,从而证明内部控制也是有效的。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年报中必须披露的重要部分,财务报告质量是衡量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一环,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时都必须以财务报告为基础,而经营者向投资者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和履行结果,也需要以财务信息为依据,财务报告是连接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主要桥梁,其可靠与否能够反映产权保护效果的披露状况,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越高,财务信息越真实,产权保护的披露就越充分。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选用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值来反映产权保护效果的评价,以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来反映产权保护效果的披露情况。
三、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分析
我国现阶段,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破坏环境和资源浪费情况严重,随着矿产资源日益枯竭与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日趋增加的矛盾的日益显现,矿产资源类企业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其经营管理是否合法合规、资产是否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经营效率和效果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否能够实现都决定了我国有限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因此,本文以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产权视角下研究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问题。
(一)样本选择
本文以2012年中国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依据,按照以下两个条件选择了在深沪两地上市的共52家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一是企业属于B类——采掘业,且从事固体矿产资源经营,不包含石油和天然气业务的企业;二是2013年报中所需资料齐全。各企业的简称以证券交易所为准。
(二)产权保护的效果分析
基于产权和内部控制都有促使企业高效率运行的目标,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来分析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DEA是一种对若干同类型的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的决策单元进行相对效率与效益方面比较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以生产系统中实际的决策单元为基础,在帕累托效率的基本经济学概念之上,利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生产系统的有效前沿面,从而得到代表有关各决策单元的效率及规模效益的相对数值。其中,处于有效前沿面上的企业,其经营效率为1,而其他在有效前沿面内的企业,其经营效率则在(0,1)区间内分布。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指定投入产出的生产函数形态,可以评价具有较复杂生产关系的决策单元的效率,比较适合对生产关系复杂的上市公司进行效率评价。此外,该方法决策单元变量的不变性以及不需事前设定投入产出变量权重的特点,使其不受投入产出数据所选单位及人为设定变量权重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缺点在于它无法处理投入产出为负数的情况。同时,对决策单元经营效率的评价也会直接受到投入产出变量选择的影响,因此对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应十分慎重。
就国内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运用DEA对企业经营效率进行评价主要集中在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服务等行业,在采掘行业经营效率评价中的应用相对较少。魏小平、王立宝(2005)运用DEA对我国19家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从上市公司的利润构成、主营规模、主业盈利水平等方面考虑,建立与经营效率相关的如下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投入指标有每股总资产、每股净资产、每股主营成本;产出指标有每股收益、每股主营利润。饶田田、吕涛(2009)运用DEA对我国20家大型煤炭企业的经营效率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其选择的输入、输出变量分别为总资产、职工人数、研发费用、销售收入、净利润。张宝友、张坤(2010)运用DEA法对我国19家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管理绩效进行评价,选择了职工人数、总资产、主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作为DEA的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包括净利润和主营业收入。苗敬毅、蔡呈伟(2012)运用 Tobit-DEA模型计算并分析了2010年我国22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固定资产原值及净值、流动资金、员工人数、原煤生产成本、总成本、股东权益、营业成本、经营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为输入变量,以工业总产值、原煤产量、产品销售收入、营业收入、税前利润、利润总额为输出变量。
结合研究的目的、数据的科学性、全面性和矿产资源类企业自身特点,本文选取资产总额、职工人数、主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作为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包括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在投入指标中,资产总额是一个企业的经济规模因素,是经济效益最稳定的物质基础,可以反映出上市公司资源配置优化情况;员工是企业经济利益的创造者,是最具有活力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源泉;营业成本是相对营业收入的投入,这是从企业内部管理经营效率来考虑的;管理费用是反映企业管理层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公司管理层的管理效率是上市公司总体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产出指标中,选取营业收入,是因为一个健康且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必有一个清晰的主营业务利润作为支撑;净利润作为产出指标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总体盈利状况。各项指标的数据取自于2013年各公司年报,由于数据量太大,就不在此一一列出。
在选定样本及输入输出变量后,发现所选的输出变量中有负数存在,即西部资源的净利润为-59 639 075.58元,广晟有色的净利润为-79 136 660.99元,大同煤业的净利润为-8 559 630 000.00元。鉴于DEA方法不能直接处理负数,因此需要通过无量纲处理将输入输出变量中的负值转化为正值,将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函数关系归一化到[0,1]的区间内。归一化后生产函数前沿面发生平移和比例缩放,但总体形状不变,具体方法如下:
Max=max(a1,a2,a3,…,aj,…,an)
Min=min(a1,a2,a3,…,aj,…,an);
bj=(aj-min)/(max-min)
其中 j=1,2,3,…n。bj就是原变量值aj经变化后的结果。分别对前述输入输出变量的原始数据进行此无量纲化操作即得到可直接用于数据包络分析的输入输出变量值。应用DEAP 2.1软件及以上输入输出变量数据求得样本范围内52家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各自的相对效率值,如表2所示。
从所选取的52家矿产资源类企业的情况看,平均绩效值只有0.643,还有近35.7%的改进和提高的余地,其中西部资源、平庄能源、广晟有色、西藏矿业、兰花科创、驰宏锌锗、中金黄金、安源煤业、平煤股份、盛屯矿业、阳泉煤业、宏达矿业和恒源煤电等43家矿产资源类企业DEA无效,即经营绩效不佳,占样本量的83%,宏达矿业的相对效率值最低,为0.282。52家公司中仅有9家公司经营效率相对较高,不存在投入浪费和产出不足现象,实现了DEA有效,其所占比率仅为17.31%。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矿产资源类企业的经营绩效总体不高,有一半多的企业效率低下,企业产权保护的效果不尽人意,这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尤为不利。
(三)产权保护的披露分析
由于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年度财务报告,而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了解公司的情况,其做出的决策主要是以财务信息为依据,经营者向投资者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和履行结果,也需要以财务信息为依据。因此,财务报告是连接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桥梁,其可靠与否能够反映产权保护效果的披露。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也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之一,而盈余管理行为会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降低,因此引入内部控制应该能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中财务报告可靠性将采用盈余质量指标可操控性应计来衡量。在盈余管理研究中,公司的会计盈余被分为来自经营项目的现金流量(Cash From Operations,CFO) 和总体应计利润(Total Accruals,TA)两类。总体应计利润进一步被分为可操控性应计(Discretionary Accruals,DA)和不可操控性应计(Non-discretionary Accruals,NDA)。不可操控性应计是公司所不能操纵的,因此常把可操控性应计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这种研究需要一种模式评估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对报告净收益的影响。在国外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中,广泛采用的模型有:希利模型(The Healy Modle)、迪安哥罗模型(The DeAngelo Modle)、琼斯模型 (The Jones Modle)、行业模型(The Industry Modle) 等。 夏立军(2003)分别对美国和中国市场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行业分类的截面修正Jones模型能较好地估计公司盈余管理。因此本文采用截面修正Jones模型来估计操控性应计利润。
修正的Jones模型的关键点在于该模型修正了Jones模型认为管理层对于所有记录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实施盈余管理的假设,而是认为由于应收账款净值的变化所带来的那部分销售收入受到了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估计的程序为,首先在每个年度内按行业根据下式估计各个行业的模型参数:
其中,t为估计期年份;TAt表示第t期的总应计,由TAt的定义可知TAt=NIt-CFOt,NIt表示第 t期的净利润,CFOt表示第t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At-1为第t期的期初总资产;△REVt为第t期的销售收入增加额;PPEt为t期的固定资产总值的平均值;α、β1、β2为被考察企业的系数值,εt为回归估计方程的残差项。在估计出参数之后,再按(2)式计算出不可操控的会计应计量:
△RECt表示第t期的应收款项增加额,最后,按照(3)式可以计算出公司的可操控性的会计应计量(DA):
运用STATA软件对52家样本公司数据按照公式 (1)求得采掘行业2013 年的模型参数:α=1.42e+08,β1=0.5458939,β2=0.1400263,εt=-0.0586756。将该系列参数代入公式(2)求得不可操控的会计应计量后,再将求得的不可操控会计应计量代入公式(3),求出可操控性会计应计值如表3所示。
经计算得到的可操控性应计DA的值有正有负,从表4可以看出,可操控性应计为正值代表上市公司有进行调增会计盈余的盈余管理行为,可操控性应计为负值则代表上市公司有进行调减会计盈余的盈余管理行为,而无论正负,可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数字越大表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越突出,由于本文重点关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程度”,即盈余管理指标的大小,而不去关注该指标的符号,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将所得到的可操控性应计DA进行绝对值化处理后看其大小,从而判断盈余管理的程度。
在对可操控性应计DA进行绝对值化处理之后,对样本中各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DA的值进行初步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可操控性应计DA的平均值为0.13265,标准差为0.457309, 最大值为 3.331190358,即建新矿业;最小值为0.002552825,即中国神华。样本公司中没有一家公司的DA值为0,说明上市公司具有较普遍的盈余管理现象,只是盈余管理的程度不同而已。在所选样本中,中国神华的DA值是最小的,相对于建新矿业来说其盈余管理的程度是很弱的,财务报告的质量较高,所披露的信息更为真实可靠,产权保护的披露也更为充分,使得企业各利益相关者能够更真实地了解企业的现状。
表3 样本公司的DA
表4 |DA|值描述性统计表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我国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总体经营绩效不佳,大部分公司存在投入过量或产出不足的问题,这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存在着较大的努力发展空间,虽然目前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产权保护效果不尽人意,但可以从减少投入或加大产出等方面来改进,以使企业有限的资源达到合理的配置。二是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的现象,有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很小,利益相关者还能接受,但有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很大,致使财务报告的质量不高,可靠性程度较低,利益相关者不太信任其披露的信息,使得产权保护的披露存在很多的质疑,因此,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应加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从而使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得到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