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两课教学框架探索

2015-09-17肖干

高等建筑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

肖干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问题,指出应通过以加强科学的备课制度为业务平台、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为关键的“三位一体”的两课教育框架建设,满足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两课教师的个体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两课建设; 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4000504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既需要高度重视又亟待反思的问题。一些迹象表明,思想政治课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有所下降。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两课教师的教学难以博得学生的认同。二是伴随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习惯于以价值判断来衡量努力和付出的意义。也就是说,学生感受不到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及其对自身的价值。但是,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的认识和感受应由教师来引导。所以第二个问题本质上仍应回归于教师的问题。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一严峻的事实,已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上升为一级学科,并制定了诸多配套制度[1]。与此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应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对课程教学进行主动改革。本文紧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力求构建适应新形势的“三位一体”的两课教育框架。

一、实行科学的备课制度

目前两课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教师自认为任课多年,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因而不必再花时间去备课,或是拿几年前的备课材料来应付。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

(一)课前备课

备课有着重要意义,所谓“备课”强调的就是“备”的作用,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已有的基本知识,更要准备以什么方式讲授知识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教师若没有充分准备,对教材领悟不深,没有完整的思维建构,想要“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无疑是一种奢望。教师只有通过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才能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的知识,才能胜任教学工作。备课是在深研教材的

基础上,由书本知识的一般性到教师个人特殊性认知的转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备课就没有上课权”。教师担负着用自己的学识修养和教学技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任务。面对科学技术形势的迅猛发展,课程计划、教材内容、教学手段应与时俱进,保持变化和更新。当代大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教师如果在上课之前不做好充分准备,势必吃不透教材,把握不准学生的求知需求,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认真备课是完成教学基本任务的需要。实践证明,同样的教材内容,教师备课深入、充分,课堂教学就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教师就能“有板有眼”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相反,如果教师备课肤浅粗糙,课堂教学就会层次不清,重点不明,学生听得吃力,学得费劲,不仅教学效率低,而且教学效果也差[2]。

(二)课后备课

由于两课的时政性较强,要求教师应对学生思想进行宏观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获取课堂信息反馈,做好课后备课。课后备课是指在课后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为在其他班级或下一学期的教学做好总结。课前备课中计划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如何,只有经过上课才能检验出来。讲课后如果不及时小结就难以提高教学质量。许多优秀教师都很重视课后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检查小结,及时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及时修改教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造条件,这是一种十分值得借鉴的做法。 所以课后备课必须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其中最宝贵的材料是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需要随时记录学生所反映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不要因为经验与意见零碎、细小而等闲视之;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课前备课只是教学的基础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效果,真正反映教学效果的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

新形势下,需要把备课列入两课教师的基础业务平台。完善科学的备课制度体现了对教学的全面构想和安排,并以此统筹指导其他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紧密结合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求真欲

大学生对当前的现实矛盾、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充满好奇,也充满激情[3]。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然而一些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安排上却常常是“以不变应万变”,对形势的飞速发展和学生情况的变化“视而不见”,不主动采取措施予以积极回应,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专业前沿问题不能作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4]。这是两课受到一定排斥的重要原因。的确,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的变化要比其他专业课要快得多,这也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与学生关注点的变化有同步兼容性,这种同步性给两课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一方面,可能转劣势为优势——超越一般有时滞的教科书,为教师留下了更大的发挥可能;另一方面,两课需要向学生传达中央精神,应该明白中央政策总是针对现实问题“有感而发”的,同时高层次的政策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教师应缩小两课教学与现实的距离,用对社会问题的焦点分析代替空洞的理论说教,无疑更有震撼力、感染力、说服力。这对两课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两课教师要提高政治敏感性

担任思想政治教育的两课教师有培养学生政治人格的重大任务,自身也应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性。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两课教师要能认清形势,把握时局,能够分析中央发布一个精神、出台一个政策的背景,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思考、解决社会问题。否则,就难以找到中央精神与现实的契合点,坠入理论说教的泥潭。具体来说,两课教师要经常关注国内、国际新闻,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宏观走向和社会进程,提升自己公共政策的理解能力和政策分析能力,能认清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把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现实的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理想效果。

(二)两课教师要积累生活中的案例

教学中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现实问题结合时需要注意,这些社会问题作为授课中的案例需要取材于现实生活。一方面,因为用经过生活锤炼的科学的、先进的教育内容来开展教育,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在性质上或方向上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只有那些源于现实生活并经过生活反复锤炼和证明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教育内容,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性质和方向上的合理性。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取材于生活,才能保证所要教授的思想品德规范是富有生命力和充满生命气息的,而不是僵死的概念、教条或其他外在于人的生命存在的东西。新的社会生活领域的不断出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领域随之拓展,教师应及时关注这些领域对人们思想品德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并给予及时的指引。 因为“学校无小事,事事为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是楷模”,所以教师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基本的案例积累;并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补充案例,使课程更生动,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两课教师要提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应用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能否结合得好关键在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拥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要能够深刻认识政策精神、政策走向;另一方面要有丰富的现实社会问题的案例积累,二者的有机结合需要较高的应用能力。应用能力需要在实践中慢慢培养,要防止讲授时传达的政策精神与现实问题脱节,出现两张皮或强拉硬扯的现象。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支撑,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中把中央的精神政策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时,应契合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诉求,回应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不仅要在形式上增强学生对两课教师的接纳程度,创造进一步讲授政策思想的良好条件,更要在实质上培养学生的政治热情、民族热情以及对人本主义、民生主义等的关注,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社会求知求真欲,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合理正常的情绪宣泄渠道。这些都是两课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

三、拓展专业知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对有些学生怀疑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意义的问题,笔者始终坚持认为问题不在学生,只能说明目前思政工作者自身专业水平还达不到较高的层次。那么,教师怎么才能让学生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呢?实际上,思政领域具有很多深刻的理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不受学生欢迎,而是我们的两课教师的讲授不受学生欢迎。其根本原因还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没有深刻理解该学科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内在联系。所以思想政治教师要想增强自己的影响力,提高自身素质非常重要。具体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要全面把握学科专业的内涵

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威信和榜样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师的“三力”上,即吸引力、带动力、号召力。要提高“三力”,唯有通过坚持不懈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达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师的知识深度、知识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才能上好思想政治课。俄国植物学家串米亚里控夫曾说过:“一切学科你都要知道一些,但是,有些学科你要知道其中的一切。”知道其中的一切,就是指精深的专业知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师,要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对本学科的发展和最新动态有所了解。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就必须掌握本专业发展最前沿的知识。教师要经常翻阅科技杂志和论文, 积极参加学术讲座、专题报告,参加学科建设,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二)要学会思政理论从抽象到具体的运用方式

由于思想政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般比较抽象,是各个学科的高度抽象集合,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学生感受不到其实际价值所在。两课教师要学会把抽象的理论联系到各个具体学科,完成将理论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思政理论的博大精深,才能见识这些理论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此外,由于各学科间的共生、共融、共荣的属性,所以教师还需要了解其他学科的基本常识[5],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学科关系的理解,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这种悟性。有了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把握,以及对与各学科领域具体联系的了解,就可以使学生从本质上把握“水平高得难以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满足学生对价值要求的同时,实现两课教师的个体价值[6]。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该课程的开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千千万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充满人性魅力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因为,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的心灵,而不是抽象的教条、冷冰冰的理性[7]。它向人们展示的是其所指引的生活理想,引导着人们追求更加美好、更加充实的人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要满腔热情地投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勤奋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就能上好这门课程,让学生学有所获,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要加强以科学备课制度为业务平台、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为关键的“三位一体”的两课教育框架建设。这三个部分的要求由低到高,相互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在教学实践中相互促进,有机互动,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和关键。参考文献:

[1] 佘斯勇.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诠释[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13):90-92.

[2] 陈鸿雁,文龙,曹大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2):93-96.

[3] 姬会然,万美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研究综述[J]. 思想理论教育,2010 (1):63-67.

[4]张民堂.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 党政干部论坛,2008(1):21-22.

[5]李庆豪. 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及其超越[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7(6):54-57.

[6] 陈华. 浅议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J].兰州学刊,2003(3):152-153.

[7]汤耀平.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建设和谐校园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7(6):26-28.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