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老与海尔 是管理创新的同道挚友
2015-09-16张瑞敏
张瑞敏
我和很多中国企业家一样,可能在成思危先生生前并没有机会有太多的接触。但是,这却丝毫不让我感觉到我们之间存在着距离,反而一直感觉成先生离我,离海尔,离很多依然在执着前行中的企业很近。
因为,我们的理念思路和内在精神是相通的,是一致的,而且他是我们前行中的引领者。
是管理在决定技术
成先生早在30多年前,也就是在海尔等众多企业开始创业之前,就看到关于“技术与管理哪一个更重要”这个困扰中国和中国企业已久的问题,是管理在制约着中国和中国企业。因此,他毅然从化工专业跨界转型至管理专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赴美深造的MBA。海尔创业30年,如果说有一些成就,那也是殊途同归地在管理模式上一直潜心探索,并且勇于不断“自以为非”地自我革命。通过管理模式的变革来引发商业模式的变革,最终使得先进的技术在最合适的时机,真正为企业所用,为市场所用,为用户所用。技术的革新确实在影响管理的发展,但终究是管理的水平在决定技术的空间。
是创新在验证管理
成先生又早在20年前,也就是海尔准备进入国际化发展阶段前夕,指出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必须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未来。这一点,成先生在《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的演讲中曾多次强调。换句话说,按我理解,管理的能力,主要表现为组织持续创新的能力。而创新,就需要企业能够和社会上更广泛的资源相结合,互相借力。我近年也提出:企业即人,管理即借力。创新,企业当然是核心,但创新绝不是企业自己的事,而应该是全社会都参与,并实现系统支撑的事。为此,17年前,成先生率先提出了著名的“一号提案”,开创了风险投资参与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先河,被誉为“风险投资之父”。而2009年开启的创业板,也使得一大批创业企业得以起飞。而海尔走到今天,从自主经营体,到利益共同体,到小微创客,以至于从一个以产品为核心的工业金字塔组织,颠覆性转型成为一个全力支持创新的开放性网络平台组织。其中与各种社会资源、社会资本的结合与互助,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如今方兴未艾的“创业、创新”浪潮下,成先生是一个思路与政策上的引领者,海尔则是同样走在这条道路上的坚定探索与实践者。
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有限的,但一个人的思想、作为和影响是可以长存的。成先生,我和您虽不是工作生活中的亲密至交,但我和您在事业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上却是同道挚友!成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