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植物园分类区景观提升策略

2015-09-16章俊阁黄若之饶显龙包志毅

福建林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游人植物园科普

侯 岑,章俊阁,王 丹,黄若之,饶显龙,包志毅

(1.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2.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临安 311300)

杭州植物园分类区景观提升策略

侯 岑1,章俊阁1,王 丹1,黄若之2,饶显龙2,包志毅1

(1.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2.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临安 311300)

在对杭州植物园分类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当今社会对植物园的新需求,提出3个方面的更新策略:①景观生活化,通过梳理植物季相、空间,引种生活中常见植物,吸引更多人融入自然;②科普趣味化,建立一套游览体验多样、体现植物进化关系的植物科普系统;③游览互动化,开展科普讲座、园艺课程,让“去植物园”形成一种习惯,成为真正的寓教于游。

植物园;分类区;景观提升

植物园在我国已有近80 a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借鉴、模仿西方植物园造园模式,到自主探索植物园建设道路,我国出现了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林业、园林、农业、教育等不同系统的植物园,满足了科学研究与社会各界的不同需求。至2001年我国已有植物园约140座,总体上分为科学院系统植物园、城建系统植物园和其他植物园,其中以城建系统植物园为最多[1]。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植物园功能需求也发生了新变化。这就要求植物园在满足植物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展示的同时,还要营造一个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亲近自然和科普教育的需求。

1 杭州植物园分类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杭州植物园分类区概况

杭州植物园建于1956年,是在中科院倡导下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批植物园。坐落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北桃源岭,北纬30°15′、东经120°16′,海拔26.4 m,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背倚群山,自然条件优越。杭州植物园占地228.74 hm2,收集植物3458种,分别隶属于223科1209属,不乏珍稀宝贵物种。包含植物分类区、观赏植物区(专类园)、经济植物区和树木园4大区块[2]。

植物分类区于1957年建成开放,位于植物园东南角,占地 14.2 hm2,是集植物分类、园林造景于一体,展示种子植物分类配置的专类园区,也是进行植物科普和教学实践的活标本区。全区植被采用自然式布局,其中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布局,被子植物按恩格勒系统的进化顺序,以“目”为单位展开,总体分类布局基础良好(图1)。分类区目前收集种子植物 858种,隶属于114科348属。其中,裸子植物7科29属95种,单子叶植物12科51属112种,相较于国内其他植物园分类区(系统园),处于领先水平。

图1 分类区布局

1.2 分类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分类区植物繁茂,地形优美,整体规划打破传统植物分类园(系统园)阵列式布局形式,展现了不同进化顺序的植物呈现的独特景观。由于分类区的特殊性,要求景观必须兼顾科学性与艺术性,即要满足“科学的内涵”——植物分类上的科学性,又要满足“公园的外貌、文化的展示”——体现景观上的艺术性[1]。

1.2.1 景观缺乏吸引力

1)开敞空间缺乏。分类区经过近60 a的发展,植物景观已完全成型,相较最初的植物景观设计意图呈现出差异性变化,空间类型上以封闭空间、半开敞空间为主,开敞空间较为缺乏。树木个体的不断生长挤压空间,促进了其纵向上的生长,形成顶面覆盖;林下多为桂花(Osmanthusfragrans)、杨梅(Myricarubra)、石楠(Photiniaserratifolia)等中层常绿植物,阻碍视野,给人以压抑、阴森的不良感受。此外,群落边缘不断向外扩展,挤压草坪空间;后期引种的植物栽植于草地中,进一步压缩了草坪空间。

2)季相景观不足。分类区内植物丰富,春季有白玉兰(Magnoliadenudata)、碧桃(Amygdaluspersica′Duplex′)、东京樱花(Prunusyedoensis)等观花植物;夏季有合欢(Albiziajulibrissin)、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等观花植物;秋季有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落羽杉(Taxodiumdistichum)、银杏(Ginkgobiloba)、乌桕(Triadicasebifera)等观叶植物;冬季有蜡梅(Chimonanthuspraecox)、山茶(Camelliajaponica)、枸骨(Ilexcornuta)等观花、观果植物。然而在总体上分布较为分散,观赏面不突出,未能形成规模。欲突出季相特色需强化园林空间形态,注重植物群落搭配,并注意植物季相效果时序上的配合。

3)园路系统混乱。分类区内园路主要以石板材按照不同的拼接方式进行区分,导致园路分级系统混乱。加之标识系统不完善,出入口多隐匿在繁茂的树丛背后,不仅影响游人可达性,也容易使其失去方向感。由于采用路面排水方式,地面径流对园路产生侵蚀,积水、破损现象严重。

1.2.2 科普趋向枯燥化 由于系统分类园较强的专业性,科学的标识系统是分类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分类园科普系统主要存在设施陈旧、内容乏味、形式单调、创意不足等问题。不同年代的标识牌形式缺乏统一,树铭牌内容仅是对植物的种名、拉丁名、习性的罗列,缺乏生动性与趣味性,不足以吸引游客驻足,科普效果一般。

2 分类区发展的当代性要求

分类区有着独特的功能要求,不仅在科学上反映植物由低级到高级进化的过程,还要在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提升景观效果,给人以更多的知识和启迪,把科学性与艺术性恰到好处地融合[3]。尤其在景观和科普上,应当与时俱进,符合当代人的需求、习惯。因此,将杭州植物园规划目标确定为:①通过开展广泛的引种收集工作,展示更为丰富的植物种类,科学完善分类布局;②从植物个体、群落、空间等不同层次上,营造优美、宜人的景观和空间;③构建数字化的科普系统,展示生动的科普内容,举办知识讲座和小型展览,增强游人参与度,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科普系统;④优化良好的景观基础,创造形式多样的游人体验,满足普通大众、植物爱好者以及专业人员的不同需求。

3 杭州植物园分类区景观提升策略

杭州植物园分类区的现状问题是传统植物园发展至今共同存在的一些问题,园中植被种植较早,已经历十几年甚至半个世纪的生长,最初设计的景观空间逐渐被压缩,现状植被在数量和造景上都与景观空间不协调,出现植物更替的需求。园中的许多休憩设施虽然不断修复翻新,但是建筑样式依然是20世纪的产物,已不能满足现代大众的审美需求。被动式的科普方式是这些老植物园最亟待改变的通病。随着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发展,游客更喜欢能够进行互动参与、寓教于乐的游览模式,而植物园拥有良好的基础景观条件,地貌特征丰富,植被长势繁茂,多样的生境类型[4]。因此,对植物园分类区进行更新,激发分类区新的活力,创造出景观丰富、引人入境的景观互动型科普植物园,具有现实意义。

3.1 景观生活化

传统植物园的植物引种、收集工作更注重珍稀或有一定科研保育价值的植物种类。而游客在植物园中多以游玩公园的角度去欣赏园中的景色,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植物园的科普功能和价值。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边的植物,特别是经常出现在生活中的一些植物。人们有意识地进行植物认知行为,而植物园作为植物认知的重要场所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应增加展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唤醒人们对生活的记忆,通过准确的植物科普标示牌,加深游客对植物的认知。

3.1.1 营造多样游赏空间 分类区植物景观已经非常成熟,大部分区域植物长势过于繁茂,分类区目前开敞空间分布见图2。在现有的开敞空间中最大的一处是水池以展示睡莲科(Nymphaeaceae)植物的滨水空间,游人的活动空间非常有限,主要是环水池沿线和一处较小的草坪空间,其他几处开敞空间由于边界植被杂乱亦不能形成良好的观景和游憩空间。单一功能的景观空间不能满足游人的游赏需求,在景观提升过程中设计3种功能的景观空间:草坪空间、小型观赏空间以及休憩空间。3种景观空间根据周边植物景观现状、植被可梳理程度和游人观赏需求为原则,进行不同功能的开敞空间布局(图3)。

草坪空间主要是在原有开敞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去除原有草坪上的杂草,局部区域参照地形变化,明确空间边界,对林缘植被进一步精细化设计,突出主要观赏面。小型观赏空间是在现状植被疏松的区域,对现有植被进行梳理,保留目标种植物并整体移位,开辟出小型草坪空间以增大开敞性空间面积,在条件适宜处开辟缀花草地,丰富景观类型。休憩空间是利用现状亭、廊、花架及树形优美、光影变化丰富的林下空间,开辟铺装场地,设置座椅,营造宜人环境,并设置科普宣传设施,在游人休憩的同时创造多样的游玩活动。3种空间在分类区内交替分布,让游人在游赏过程中观赏到步移景异的园林景观,并且达到丰富游人体验的目的。

图2 现状开敞空间分布图3 多功能开敞空间布局

图4 分类区特色景观分区

3.1.2 营造3大特色景观分区 通过对杭州植物园分类区的详细调研,并综合考虑植物园各园区的植物景观的特色,在植物园分类园中对植物种类、群落、空间等加以梳理,形成裸子植物风貌区、红亭滨水景观区、草本植物观赏区3大特色景观分区(图4)。

1)裸子植物风貌区。裸子植物风貌区主要以松科(Pinaceae)、柏科(Cupressaceae)、杉科(Taxodiaceae)、银杏科(Ginkgoaceae)、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等的植物为主,突出展现裸子植物苍虬的形态与苍翠的叶色,以草坪和掉落的松针为地面材料,自然起伏的地形,营造大气的山林景观。将区块内长势差、造型欠佳的植株疏除,优化地被材料,形成优美的草地松林景观。对重要空间节点进行景观整合,结合区块内开辟的小型观赏空间,于林下种植杜鹃花属(Rhododendronspp.)植物,丰富空间层次,提升景观效果。

2)红亭滨水景观区。红亭滨水景观区主要体现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蔷薇科(Rosaceae)、蜡梅科(Calycanthaceae)植物特色,突出展现冬末春初繁花似锦的绚丽景观,并以红亭、水池为中心,形成春花环绕的特色景点。对地被进行整理替换,对位于红亭北侧散植的月季(Rosachinensis)、野蔷薇(Rosamultiflora)、海桐(Pittosporumtobira)进行移植,开辟草坪空间,丰富悬铃木林缘的蔷薇科中层观花小乔木及灌木,形成春季落英缤纷的景观。对红亭周边的植物进行调整,梳理络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等藤蔓植物,增加春季观花灌木,如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珍珠绣线菊(Spiraeathunbergii)等,结合上层植物搭配合适的缀花草地,丰富2—4月的观赏效果。开辟水面空间,水生植物采用种植池栽培,以免植物徒长侵占水面,并增加睡莲科以及其他水生植物种类,让游人在游赏过程中寓教于游。

3)草本植物观赏区。植物园中最吸引人的往往是鲜花盛开的花圃和花境展示区,草本植物观赏区以单子叶植物为主,突出展现大草坪、多年生花境以及水生植物景观。在单子叶植物观赏区设计花圃和花境,利用现有场地空间开敞、宜于阳生草本植物生长的特点,补充种植三白草科(Saururaceae)、秋海棠科(Begoniaceae)、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藤黄科(Clusiaceae)、芍药科(Paeoniaceae)及伯乐树科(Bretschneideraceae)等观赏性强,并在植物进化中有一定联系的草本植物,形成层次丰富、颜色绚丽的园林景观,突出5—6月盛花的观赏效果。优化大草坪景观,丰富植物群落层次,在林缘布置花境,结合家庭园艺植物、芳香类可食用的草本植物如薄荷(Menthacanadensis)、鼠尾草(Salviafarinacea)、柠檬草(Cymbopogoncitratus)等,营造生活化的园林景观,激发游人的游赏兴趣,也能达到科普园艺植物在家庭绿化中的应用。

在草本植物观赏区内水系沿岸湿地种植球根花卉,如鸢尾科(Iridaceae)、花蔺科(Butomaceae)、美人蕉科(Cannaceae)、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等,以自然式形态布局,营造变化多样的水湿生植物景观。在豆科(Leguminosae)、紫葳科(Bignoniaceae)、葫芦科(Cucurbitaceae)、葡萄科(Vitaceae)等互相临近区块,运用紫藤(Wisteriasinensis)、凌霄(Campsisgrandiflora)以及葫芦(Lagenariasiceraria)、黄瓜(Cucumissativus)、丝瓜(Luffacylindrica)等生活中常见攀援植物以廊架形式形成“绿廊”,带给游客多样的游园体验。

3.2 科普趣味化

植物分类区以植物分类系统为依据进行布局,植物分类学又是在植物进化的基础上对植物进行科学的归类,进而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系统,如果能将植物的进化过程体现在植物园中,配合趣味易懂的标牌指示系统,形象生动地向游人展示植物科学,达到植物园科普科教的功能。

图5 分类区植物进化之路

在杭州植物园分类区按照格罗斯姆放射状进化系统图形式进行植物种植布局的基础上,开辟出一条以裸子植物区为起点,串联原始花被亚纲一区、二区、合瓣花亚纲区、单子叶植物区的植物进化之路,在整个游览线路上整合各区具有代表特征的植物种类,并营造体现本类植物地域特征的景观类型,使游人在游览过程中对植物进化过程中花、叶、果的形态变化有直观的认知,建立一套游览体验多样、体现植物进化关系的植物展示游览系统[5](图5)。

配合植物进化之路设计多层次的园路系统,让游客近距离观察一些高大乔木植物的叶、花、果以及枝干的生长形态,从以针叶植物为主的裸子植物区过渡到原始花被亚纲一区,在浓郁的树冠中设置空中游览栈道,穿行其间可明显感受到植物由针叶到阔叶的进化过程。并且可以观察到栖息在树上的松鼠和各种鸟类,进而丰富游人的观赏体验。

植物园标识系统是传递植物和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多样的形式是使科普活动趣味化的主要途径。在植物进化之路上的各个植物群落节点,进行系统的科普信息展示设计,以生动趣味的形式向游客展示植物进化的重要阶段以及相关植物学家的名人轶事,让植物科普不仅仅停留在植物认知的层面。趣味化的植物信息、现代化的标识设计同样能够吸引游人的注意力,在植物铭牌上加入植物有趣特性、二维码,更符合当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

3.3 游览互动化

一些植物园和风景区已经开始通过节事活动吸引游人[6],如每年春季杭州西溪湿地举办的“花朝节”、杭州植物园也曾举办过“踏雪寻梅”等活动,虽然这些活动受到很大程度的欢迎,但还仅停留在“游”和“赏”的层面,而且此类活动的举办受季节和植物季相影响非常大。植物在整个生命周期都有值得观赏和学习的价值,充分发掘植物与人的关系是开展植物园活动的重要线索。

结合分类区入口处规划的综合中心,设置一个小型花园中心,在花园中心开辟一个植物学堂,定期举办有关家庭园艺的课程,根据季节的更替变化授课内容,还可以联合一些园艺花圃公司,让植物爱好者即时参与到课程之中,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家庭绿化的行动中。在植物园中通过开展一系列互动性强的活动,可以改变游客“逛公园”式的游览植物园,这些活动不仅具有更加深刻的教育意义,也让“去植物园”形成一种习惯,成为正真的寓教于游,让更多的人随时随地发现自然界中的美与生活中的美。

4 小结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城市绿化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展示城市地方特色、乡土文化的绿色载体,植物园势必会成为城市的一张新名片。随着植物园建设力度加大,现有植物园面临更新改造。丰富植物园社会服务功能和营造交互式景观不仅有助于增加游人体验,吸引游人互动,还加强了大众对植物的认知。通过在植物园开展一系列交互式植物科普展示活动,既可以增加游客量,提高植物园利用率,培养游人绿色生活意识,传播绿色生活理念;也体现了植物园建设对“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之,无论是在植物园的更新改造中,还是在新植物园的建设热潮中,游人互动体验式的植物园景观都非常值得思考。

*:特别感谢参与此项目的BBS工作室成员。

[1]贺善安,张佐双,顾姻,等.植物园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王华胜,应求是,胡中,等.浅谈杭州植物园控制性详规[C]∥李志炎,鲍淳松.杭州植物园50年.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7-132.

[3]胡永红.新世纪植物园的新发展[J].中国园林,2005,21(10):12-18.

[4]林小峰.植物展示与游客服务功能的平衡关系——澳大利亚植物园的主要特点[J].中国园林,2011,27(10):8-11.

[5]方尉元.植物园地域性景观特色规划研究——以宁波植物园规划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2012,28(9):44-47.

[6]刘家琳,李雄,郑曦.营造人与植物的共生家园——福州植物园核心区的转型更新[J].中国园林,2013,29(1):110-114.

Strategies on Upgrading Design of Plant Classification in Hangzhou Botanical Garden

HOU Cen1,ZHANG Jun-ge1,WANG Dan1,HUANG Ruo-zhi2,RAO Xian-long2,BAO Zhi-yi1

(1.SchoolofLandscapeArchitecture,ZhejiangA&FUniversity,Lin′an311300,Zhejiang,China; 2.LandscapeArchitectureInstitiuteofZAFU,Lin′an311300,Zhejiang,Chin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ystem garden in Hangzhou Botanical Garden,this article points put the new social demand for botanical garden and puts forward regeneration strategies from three aspects:①landscape adaptation,hackling seasonal appearance and space of plants,introducing plants common in daily life to attract more people;②setting up systems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ith various tour experience;③offering lectures on popular science and gardening courses,making going to botanical garden a habit,teach through lively activities.

botanical garden;systematic garden;landscape promotion

10.13428/j.cnki.fjlk.2015.04.044

2014-11-15;

2015-01-21

2013年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杭州植物园分类园改造研究,3122013240241)

侯岑(1989—),女,新疆阿克苏人,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景观设计。E-mail:383404096@qq.com。

包志毅。E-mail:bao99928@188.com。

Q94-339

A

1002-7351(2015)04-0208-06

猜你喜欢

游人植物园科普
植物园的“虎”明星
跟动物聊国家植物园
地铁上的九座城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科普达人养成记
登神农顶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