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四位一体”科技馆体系的发展探究

2015-09-16

科技传播 2015年13期
关键词:大篷车四位一体科技馆

王 贤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

我国“四位一体”科技馆体系的发展探究

王 贤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

所谓“四位一体”科技馆体系,就是由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数字科技馆,它们彼此配合,共同服务于全国各地的公众。本文试从“四位一体”科技馆体系的服务范围,分析“四位一体”科技馆体系的发展。

四位一体;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

在“科技馆”这一概念以及奥本海默的建设理论传入中国之后的大约30年时间里,中国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单位拥有了科技馆。有鉴于实体科技馆服务范围的局限性,流动科技馆、数字科技馆和科普的概念被陆续提出,使今日的中国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科技馆体系。

1 实体科技馆是“主干”,但存有局限

正如人体仅有骨架是不够的一样,国家的科技传播体系也不能仅仅由实体科技馆来组成。这是因为,每个科技馆都有一定的服务范围,根据展馆容量和所在城市的交通便利程度,科技馆的服务范围可能会浮动。

即使是像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馆和广东科学中心这样的“巨型科技馆”,其理论服务半径也不过200~300千米[1]。具体来说,它们不仅为提升北上广居民的科学素质服务,也有可能接待来自自身所在城市群(京津塘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参观者,但这已是他们的极限。即使在高速铁路运输已经空前发达的“十二五”时期,让一个居住在石家庄或者秦皇岛的人,为参观中国科技馆坐2个小时以上火车,也往往是不可接受的。其他一些省级科技馆,以及更低等级的地市级和县级科技馆,由于展馆容量有限,因此其理念服务半径和吸引力也会更小。

根据目前的建设规划,到“十二五”结束时,除了海南省,中国的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都正在兴建各自的省级科技馆,而且国家力争让每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拥有或者至少开始兴建自己的科技馆。尽管如此,相当多的国土和人口仍然不会被任何一座实体科技馆所覆盖。这一矛盾在欠发达的西部和中部地区尤为明显。

另外,这一的建设策略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争议。在经济比较发达、大城市相对密集的东部地区,很容易出现相邻城市兴建展教内容类似的科技馆导致重复投资的问题。京津塘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3个巨大的城市群,则带来了另一种对重复投资的担忧,因为这些城市之间便利的交通已经使它们处于“同城化”的状态。比如说,苏州与上海的公交车可以在两市交界处换乘,上海的地铁也开到了苏州下辖的昆山,并且未来可能会与苏州市区的地铁接驳。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科技馆的服务范围自然也就包括了苏州全市。于是一个新的问题便浮上了台面:苏州还需要一座科技馆吗?

在交通方便程度和科技传播水平都不如东南沿海的中部地区,甚至一些相对欠发达的区域,类似的争议也同样存在。比如说,市区距离只有大约100km的甲乙两座城市,在甲城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科技馆的条件下,乙城原本主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竞赛活动的地市级科技馆,是否还需要建设面向公众的大规模科普展厅,就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如果无法结合本地特色开发出专属的展品,那么乙城的科技馆扩建工程,就有可能带来对“重复建设”的担忧。

2 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解决科技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实体科技馆中规模最小的是县级科技馆。这一类科技馆的服务范围,往往是县城和距离县城比较近的村落。而那些人口比较密集,交通也还算方便,但还没能建起科技馆的县(或者同级的行政单位),则是流动科技馆的服务范围。

2011年,中国科协在总结了山东省的相关经验之后,制造了10套流动科技馆的硬件设备,并配备了对应的团队。这10套设备每年会分别巡游4个“站点”,也就是4座县城,在每一地停留一个季度。在每个工作日,流动科技馆接待学校等有组织的参观者;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则向社会公众开放自由参观。有鉴于流动科技馆良好的社会反响,以及对科技馆体系建设的修正,中国科协在2012年继续建造这种硬件设备。

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效费比极佳的科技传播形式。中国科技馆新馆工程投资额为20亿元人民币,而48套流动科技馆硬件的造价为1亿元,但两者的接待能力却是相当的,都在300万人次左右。更重要的是,流动科技馆“送货上门”式的服务,有效地避免了青少年观众集体长途旅行参观科技馆可能导致的交通安全问题,因此深受基层教育部门的欢迎。

尽管如此,流动科技馆仍然是一种“半永久式”的科技传播场所。为了让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山村甚至牧区的人也有可能得到参观科技馆的体验,更强调流动性的科普大篷车被开发出来,现已迅速地发展了四代。第一代大篷车使用“东风”牌或“解放”牌等卡车为底盘,可以运载较多的科普宣传品,但主要的服务方式通常限于静态展览和简单互动展示,显然并非完美的解决方案,而且行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为了提升机动力,第二代大篷车使用“依维柯”牌底盘,以适合下乡进行宣传。第三代大篷车则采用无动力的拖拉形式,仅需租用车头就可移动,节约了运营成本;而且这一代科普大篷车参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现代化科普宣传车,进行主体化设计,更强调互动体验性,使参观者仿佛走进带有一定主题的科普展馆,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完成某种科普体验。第四代大篷车更类似于一种科普影院,可以为人们提供视像服务。从2008年第三代科普大篷车出现开始,这种科技传播形式就迸发出了令人惊叹的魅力。

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有效地填补了实体科技馆鞭长莫及的“空白区”[2]。这就像一个人从大城市市中心前往远郊区,可能需要先乘坐大运量的地铁,再乘坐大型公交车,到了远郊区城关可能还需要乘坐当地的“村村通”中巴一样,经过若干次换乘,他总是能到达预期的目的地。

3 “互联网+”纳入国家顶层设计,数字科技馆方兴未艾

截至2014年,除在357座实体科技馆之外,中国还拥有流动科技馆77套、科普大篷车733辆,但这些现实世界中的科技传播实体,仍然不足以覆盖所有公众。而数字科技馆则打破了现实和虚拟之间的藩篱,对所有网民免费开放。随着中国进入3G时代,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一些移动设备的联网速度显著提升,为人们“随时随地”访问数字科技馆提供了可能性。从2005年年底开始,有鉴于不可阻挡的互联网发展浪潮,“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作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之一,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始建设[3]。2009年,这一网站通过科技部项目验收,正式脱离了项目阶段,并于次年交由中国科技馆进行常态化运行。它通过集成和分享国内外优质科普资源,开展以网络为主要平台的科技教育,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并促进中国的网络科普事业的发展。

在这一网站之外,中国科学院也一直在尝试运用几年前流行的SNS交友网站形式,让公众在线上体验科研。国家天文台主办的“宇宙驿站”,就在中国的天文爱好者当中享有极佳的口碑。“宇宙驿站”为每一位爱好天文学的人提供了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和摄影作品的平台,以及请求专业天文学家答疑解惑的空间。不仅如此,这家网站还允许注册用户通过网络提交观测计划和望远镜使用申请书,在家中亲身体验天文学家们的工作。另一个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网站“中国科普博览”,也试图引入模拟科学家研究和考察的在线互动游戏,并尝试效仿SNS交友网站,建立科学家与公众互动的“网络社区”[4]。

4 展望

未来,中国的科技馆体系很可能仍然会沿着“四位一体”的趋势前进,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数字科技馆将各尽所长,在国家的科技传播体系中扮演各自的重要角色。同时,得益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也有可能同时提供数字化的科技传播服务,乃至与数字科技馆进行某种程度的合流。基于新媒体的全新展品也已呼之欲出,并且很可能扮演起科技馆界“生力军”的角色。“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正在带给中国的科技馆事业无限的可能。

[1]朱卫国,高鹏,等.科技馆展品更新探索与实践[J].江西科学,2010(1):130-134.

[2]班俊峰.科技知识传播的新模式——科技大篷车[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5):50-51.

[3]王顺玲.铁路数字科技馆构建方案与实现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67.

[4]苏冰.我国科普网站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65.

G2

A

1674-6708(2015)142-0094-02

王贤,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方向:科普教育

猜你喜欢

大篷车四位一体科技馆
科技馆一日游
我在四川科技馆
混合运算大篷车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安利大篷车 行走的塑形基地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开心大篷车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参观诚毅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