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假新闻的新成因分析

2015-09-16昕吉林省四平广播电视台吉林四平136000

科技传播 2015年12期
关键词:假新闻全媒体

辛 昕吉林省四平广播电视台,吉林四平  136000

全媒体时代假新闻的新成因分析

辛昕
吉林省四平广播电视台,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在媒介急剧融合,新的媒体生态已经逐渐形成的今天,我们在享受着更快捷的新闻资讯的同时,也常常困惑于其真实性。“假新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日益泛滥,已经严重影响着受众获取信息的质量和媒体的公信力。尤其是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面对错综复杂,五花八门的新闻信息时,缺少认真负责、去伪存真的耐心。一方面,社会公信力较高的传统媒体,在网络新闻源及行业竞争的猛烈冲击下,在稿件把关上比过去变得宽松,另一方面,自媒体特有的分裂式传播效应也导致以讹传讹的现象甚嚣尘上,网络更是假新闻传播的重灾区,凡此种种,导致的结果都是新闻失实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更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与党和政府的形象,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巨大阻碍。

关键词全媒体;假新闻;新成因

1 全媒体环境下更容易引发信息传播“雪球”效应

2014年10月23日,一个“95后”的女网友,在某论坛上发布《用身体旅行:95后萌妹向全国征集各地临时男友陪游啦!》一帖,帖中详细描述了自己穷游全国的计划。帖子一经发出便引起轩然大波,帖中写道,自己每到一个城市,都会找一位男性当自己的男友,因此所有旅游花销等一系列费用也自然由男友支付。据了解,这位女网友依靠这种旅游方式已经在南方一些地区顺利完成了旅行。如此吸引眼球的帖子被网友在各大微博和微信等一些社交网络进行大量转载,在网上炸开了锅,引发众人评论与系列争议。之后,许多知名门户网站在没有辨别事实真相的情况下跟风报道,甚至大肆展开两代人关于性观念的大讨论。某都市报还做了整版图文报道。然而,不久真相终于大白,原来这是一起社交App的炒作事件,也就是说,要想与这个95后萌妹子联系,就得下载一个叫友加的交友软件。转载媒体也对此进行了道歉。

通过这件假新闻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从一个商业公司赚取市场利润的角度出发,进行正常的销售手段推广自己的产品固然可以,但像这样通过编造假新闻的噱头进行炒作,难以让人接受。更令人可悲的是新闻媒体完全不分真假,大肆迎合该社交软件进行宣传,渲染商业炒作,愚弄大众,职业操守尽失。

在自媒体早已不只是一个学术名词,媒介融合更加多元化的今天,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不限于传统纸媒、门户网站。这就导致媒体竞争更加激烈,不少报社也成立了新媒体部门,有专人负责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捕捉信息,生怕漏掉了能迅速刺激受众眼球和心理的相关新闻,这种竞争压力让媒体们在面对这些“假新闻”的时候更倾向于“简单核实,迅速报道”的做法。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复杂繁多,而且传播范围十分广泛,虚假新闻像是乘上了过山车,在网络中越传越玄乎,越传越不可思议,从而引发信息传播的雪球效应。

2 盲目跟风,媒体“把关人”角色自我弱化

2014年7月22日,网上盛传一段“碰瓷男惨遭女司机径直碾压”的视频。一些媒体也争相报道转载。媒体对这段视频里几乎是这样描述的:碰瓷男碰到新手女司机,倒地被轧。3天后,剧情却出现了“360度大转弯”。

7月25日,《人民日报》还原了此次事件的全部经过。原来碾轧事件发生在韩国,事件性质更非所传闻的碰瓷,而是一韩国男子当天喝醉了酒,路过马路时不小心碰到车轮被轧。韩国警方表示这只是一起的普通交通事故而已,网上所说的碰瓷根本不存在,都只是夸大其词,愚弄是非而已。

追根溯源,这条新闻的诞生只是一名叫“小二”的网友在贴吧里上传的视频,既没有说明事件发生地点,也没有对当事人身份的介绍。而视频质量很难辨认出更多的信息,比如车牌号,街道名。这样基本新闻要素都不全的“三无产品”,竟然轻易地突破了诸多媒体人的审核发布出来,在诧异的同时,我们不仅要问媒体人的职业素养哪去了?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的高产时代,对于网络媒体来说,不用花功夫白纸黑字的印出来,秒发秒删。技术的便利使得信息发布的门槛大大降低,所以也就不顾忌新闻的真实性与否。对于某些严重依赖网络作为信息源的传统媒体来说,在对信息筛选时只顾“吸睛”与“吸金”,盲目抢发而对其应该具备的“火眼金睛”进行了自我屏蔽,不核实不辨别,使得新闻专业主义荡然无存,让媒体的责任意识消失难觅。此外,不少媒体以“据某网友”、“据某贴吧”等说法作为消息来源的交代。这种隐匿信息源的潜台词是“出了事也是网友或者贴吧的问题,跟我们无关”的逻辑。这也是盲目跟风、媒体“把关人”角色自我弱化的表现之一。难怪有网友调侃:“你们不生产新闻,你们只做新闻的搬运工。”

3 “造假”成本低

2015年3月18日发生的一件事件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原来这一天各大新闻客户端都在紧急争相推送一则

爆炸性事件,那就是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逝世。戏剧性的是仅仅过了近半小时,各大媒体又澄清说李光耀逝世是误报而已,新加坡政府官网遭到了黑客入侵,发布了假消息。

面对此类重大新闻,各大媒体没有彻查清楚,先把新闻抢先发出再说,如果不巧真是假消息的话,也只是顺理成章道歉而已。然而还有许多媒体道歉都省了,直接转载一条相关辟谣的新闻。这种没有责任主体意识的行为背后,是监管的缺位。这种没有经过调查采访就轻易否定或肯定某一事件真假的做法明显有违新闻从业人员操守,但是对其处罚也仅是道歉而已,后者没有收到任何更严厉的惩治和处罚。

“造假”成本低,处罚没有定责且失于宽松是导致新闻失实的重要原因。在编造假新闻前,有些新闻媒体或从业者因无顾忌,肆意捏造与实际不相符的新闻进行报道,严重危害社会。尤其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消费新闻的速度也大大提升。媒体们需要在相同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新闻报道,这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媒体编造新闻的可能性。如果允许虚假新闻大肆泛滥,久而久之,民众会对媒体的信任度降到降低,后果只能是逐步断送媒体的公信力。到时候我们的受众就会对面对的社会信息感到不知所措状态,这样,整个新闻媒体行业的社会威信以及公信力将会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以上是对假新闻出现新成因的浅显分析,针对新闻层出不穷的出现,作为媒体人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寻找应对的突破口。第一,每一个编辑都对自己审核稿件的真实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笔者所选案例来看,这些“假新闻”的案例中,网络媒体占有较大比重,由于网络媒体的稿件是由编辑或转载或根据网上的信息撰写的,所以如果编辑这道关把握不好,新闻的真实性也就无从谈起。第二,笔者认为,防范假新闻要从队伍培养开始,应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做出相应调整,在按照以前的模式培养记者的同时,尝试增加“网络编辑”、“新媒体编辑”等专业讲述知识的培训,有针对性开展“新媒体操作实践训练”,培养专门从事全媒体行业的人才队伍,培养既能写稿子,又能采编、也能胜任全媒体相关职位的多面手。第三,在对假新闻进行预防与治理方面,我们不妨借鉴英国著名报纸《卫报》的做法。《卫报》专门设有报纸的监察员,他们进行处理读者意见,这就使读者也参与报纸运作环节。监察员在报纸上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他们把接收到的意见,转给有关部门。对于虚假新闻,读者可以向报刊投诉委员会和全国记者协会的道德委员会行业组织进行投诉。第四,建立内部监管体系。在媒体内部加大对新闻失实的处罚力度,发现因为采访不深入、写稿不客观、抄袭网稿等给新闻失实埋下隐患或见报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加重、加大处罚力度,彻底扫清可能导致新闻失实的一切隐患。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41-0026-01

猜你喜欢

假新闻全媒体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反转新闻”与假新闻、失实新闻之辨析
互联网时代假新闻的成因与遏制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