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炳升苦难成就财富传奇

2015-09-15钟一

时代人物 2015年8期
关键词:人生

钟一

“张炳升的人生充满传奇,年轻时的他热血,意气风发,干过不少‘浑事’,同时,他秉承了父亲留给他的遗产——聪明,踏实,勤劳。人生虽几起几落,但他从未被击倒;他敢于面对过往的一切,从不避讳谈及往事,显得格外真诚,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著名产业学者金乾生如此评价张炳升。他们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经常一起品茶论道。“只有真正把你当兄弟的人,才会直言不讳地说出这样的话。”张炳升对《时代人物》记者说,

“兄弟”在张炳升眼中,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词,尽管人到中年,他身上的热血似乎从未冷却过,对那些对自己性子的人,他喜欢以“兄弟”相称。这个长相酷似演员陈建斌的中年男人,喜欢看古龙的小说,喜欢谈论“江湖之事”,他甚至觉得自己就如同古龙小说里的人物“小鱼儿”一样,是一个从小生活在“恶人岛”,但心存光明的侠客。

同时,他又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人,在我们采访过程中,他不停地接听电话,接待客户,陪同北京来的北青旅领导考察项目,忙得不亦乐乎。他的额头不停渗出汗珠,一旁的工作人员则不停地给他递纸巾,只要进入工作状态,他的目光如炬,显得神采奕奕。“昨天工作太晚了,张总今天凌晨4点才睡的。”炳升投资的工作人员告诉《时代人物》记者。

从泾阳县农村的一名手扶拖拉机司机,到如今炳升投资集团的董事长,张炳升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当他讲述那些往事的时候,整个人完全沉浸其中,思绪仿佛一条细流,穿过高山,奔向平原,最后流入大海。他太善于讲故事了,或者说,那些故事已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里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经历并未让张炳升成为复仇者或选择自我放逐,伤痕被后来的成功迅速抹平,他成了上流社会的新成员。

一个想当艺术家的农村娃

2011年,当张炳升再回到泾阳县最北边的嵯峨山下中梁村时,往事一幕幕就如同幻灯片一样浮现在眼前,让他禁不住感慨万千。这次回乡,张炳升是为了给父亲重修坟墓,“这是我的一个心结,当年,我们实在太穷了,没有好好安葬父亲。”说到这里,张炳升有些哽咽。

20岁那年,父亲没有因伤去世的话,或许他的人生会很不一样。父亲在张炳升记忆中,是一个颇有些神奇色彩的人物。那个朴实的老农民一辈子没有念过书,不识字,不过,他只要走过一块地,念着古老的口诀,就能算出这块地的面积,更为玄妙的是,他能在算盘上运算加减乘除法,左右手同时使用两个算盘,计算同一道题,同时计算出结果,犹如武侠小说中的世外高人一般。“父亲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却是一个干活的好把式,他天赋异禀,经验丰富,是村里生产队的队长。”张炳升用一种近乎崇拜的语气说道。

很显然,父亲身上的某种特征完整地遗传给了张炳升。这也是他日后在商海中几度沉浮,而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在父亲去世之前,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有父亲在,总归还过得去,“那个年月,吃饭成了最大的问题,家里有一点吃的,父亲总会留给我们姐弟几个。而他自己……”张炳升感受到那份浓浓的父爱。

张炳升有过短暂而美好的童年,小时候,他的理想是当一个艺术家,他尤其喜欢画画,直到现在,在老家的墙壁上除了泛黄的旧报纸外,还有他儿时的信笔涂鸦。张炳升用手机将它们一张一张拍下来,那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早已坠入时光长河的童年。

一场意外的塌方事故几乎夺走了父亲的生命。支撑起整个家的父亲倒下了,“高位截肢,躺在床上,无法动弹。”张炳升要不停地给父亲按摩肌肉,防止僵硬坏死。对一个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灾难——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父亲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但父亲一直不肯闭眼,直到听到我要结婚的消息,他的眼神才终于舒展开来,平静地等待死亡。”张炳升回忆,他一直守在父亲的床前,父亲早早地穿好了寿衣,第二天清晨,他发现父亲的身体早已冰凉。

当时,张炳升身上只有11块钱,根本无力操办葬礼,村里人帮忙挖的墓穴棺木放不进去,他和大哥两人连夜又挖了两个小时,才将父亲的棺木放入墓穴。“父亲生前没有拍过一张照片,但他的样子一直存留在我的心中。”假如让张炳升挑一张生命中最美的画面,那一定是父亲温和地对他们姐弟几人说“你们吃吧,我吃过了”的那一瞬间。

许多年后,张炳升再次站到父亲重新修葺过的坟前,旁边停着他的奥迪Q7越野车,身后还跟着一群有头有脸的人物一起悼念父亲。那时,他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似乎完成了一个使命,“父亲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张炳升淡淡地说。

折腾不止的前半生

“没几年,我母亲也去世了。可以说是活活给饿死的。”父亲走后,贫困如同瘟疫一样撕扯着这个飘摇的家庭。最让张炳升难以忍受的不是贫穷,而是在贫穷中,一些丑恶的人性暴露出来。欺凌、势利、冷漠……这些让张炳升年轻的心变得坚硬起来,“一定要混出人样来。”种子一旦醒来,就会破土而出,势不可挡。“我什么都不会害怕,因为我知道,父亲在天上看着我,保佑着我。”张炳升说。

“孝行天下,行孝的人生才能顺,所以叫做孝顺”,这是张炳升常常说的一句话,如今看来,这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然而,在二十多年前,除了有一台手扶拖拉机之外,张炳升几乎一无所有。幸好,他心中还有一柄剑:那是一柄信念之剑,是父亲临死前的叹息,是母亲捡拾菜叶时佝偻的身体,是那些冷漠的眼神。张炳升“仗劍走江湖”的人生就此开始。

年轻的张炳升别的没有,但有一身力气,一次能扛300斤粮食。拳头如铁锤一般。1990年离开家乡后,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跑到河南灵宝县安底镇的山里去背金矿石。每天从伸手不见五指的矿洞里把金矿石背出来,给双脚带上防滑的脚码子,经过山路崎岖的雪地上将矿石背到山下,别人背100斤,为了赚钱,他每次背200多斤。一不留神可能就会坠入万丈深渊。“那个时候,真是拿命换钱。”张炳升回忆起当初的情景,仍然脊背发凉。

在很多场合,张炳升说自己是个地道的农民。在结束了背矿石生涯之后,他开始自己种菜,当起了菜农。在这一段时间里,他敏锐地发现,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南方人爱吃的香菜,在北方的气候下遍地都是,假如将北方廉价的香菜运往南方,那岂不是能大赚一笔?他心里暗自庆幸,父亲虽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却给了他一个灵光的脑袋。

“北菜南调”计划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则是空运,不过,这个问题对于张炳升而言,分分钟就得以解決——直接与航空公司达成协议,承包了客运飞机上的货运仓,这个“北菜南调”的生意做了两年,张炳升立即从一个不起眼的菜农华丽转身,成为了掌控蔬菜王国的大老板。

“父亲曾说,‘说话要经过大脑,做人要脚踏实地,利他之心是你征服世界的信条’,这话我一直铭记于心。”讲述那段故事的时候,张炳升显得有些兴奋,有种“初涉江湖”的激动与莽撞,但他仍然不忘父亲教给他做人的道理。那时,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规范的市场秩序,竞争对手之间,不时地打起“价格战”,硝烟弥漫,而这给了张炳升“一统江湖”的机会。凭借在实战中练就的一身本事,他的蔬果事业版图越做越大,也挣了不少钱,“我回到老家,盖了新房子,到现在,那个房子都算是方圆几里盖得最漂亮的。”张炳升笑着说。

仿佛是老天故意要考验他一样,本来如日中天的蔬果事业在1998年毁于一旦。蔬果市场的混乱让恶性竞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再加之那年南方的一场洪灾,让张炳升赔了个精光,几乎倾家荡产。他经历过苦难,这一点挫折终究算不了什么,但“江湖的险恶”迫使他远走新疆。在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承包了新疆工学院图书馆的土建工程,最终却因挂靠单位拖欠费用,以失败告终,负债累累。这一段经历他讲得云淡风轻,“人生就像一场无休无止的折腾。”张炳升感慨道。

浴火重生,宝剑出鞘

两年后,当张炳升再次回到西安时,他与一个落魄的待业青年没什么两样,为了躲避债主,他改名换姓取名张军,立誓重整旗鼓。他租住在边家村南边的西何家村的城中村里,每天与酒相伴。但他身体里的热血从来不曾冷却,白天在省医院门口卖报纸,晚上在体彩投注站里买彩票。“卖五十份报纸,能挣十几块钱。我当时就想,宁当一块钱的老板,也不愿做一万块的马仔。”张炳升默默地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奇迹,但这种奇迹并没有发生在张炳升身上,除了卖报纸,他做过家政,陪护老人,每天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穿梭于这座偌大的城市。他甚至还当过“蜘蛛人”被悬挂在半空清洗大楼外墙,张炳升脸上至今还留着当年清洗外墙时被清洗用的化学品腐蚀的印记,只要喝酒,脸上被酸性清洗剂腐蚀过的地方就会变红蜕皮。“这就算是当过蜘蛛侠的标志吧。”张炳升开着玩笑说道。

保洁这份工作,他干得辛苦,也干得出色。就如同父亲当年一样,不仅仅是天赋异禀,还有做事的认真,做人的规矩。有一次给雇主家做完保洁。准备离开时,雇主突然说:“一看你就不是一般人,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保洁员。”没想到这个雇主是一个领导,张炳升做事的专业程度让他感到诧异。聊过之后,两人很快就熟络起来,“后来,这个领导给介绍了长安医院的常年保洁项目。”

长安医院的保洁项目让张炳升在保洁行业里一炮打响,他抓住了这次机会。很快在业界就有了自己的名声。2003年11月份,张炳升戏剧性地加入了老三届集团,在老三届世纪星大厦任保洁主管,他的干练与认真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同事们的认可,大家私底下都叫他“张总”,“我当时还有点不好意思,但集团领导戴琳总裁跟我说‘有位就有威,有威就有位,难道你不想当老总吗’”一句话让张炳升茅塞顿开,他开始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一个礼拜就学会了使用电脑,相继学会5S标准化,900认证内审员,各种办公软件熟练掌握,物业方面的知识几乎能倒背如流。每天,在领导们开会之前,他都会提前将会议室打扫得一尘不染,“一个抹布,我折过来折过去,能擦六张桌子,”张炳升有些得意地描述。进入老三界集团工作后,张炳升还清了所有债务,把张军名字改回真名张炳升。

有了这些经历,在2004年,他顺利地进入赛高国际担任物业公司总经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张总”。参与地产项目开发及物业管理。“每天八点钟,我都会去四栋楼里转一圈,哪一层漏水,我都一清二楚。”此时的张炳升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楞头青,俨然是一个身经百战,实战经验丰富的“商界奇侠”。

闲下来的时候,张炳升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偶然之间,他接触到了陈安之的《超级成功学》,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他居然还当起了给职场人员培训的老师。“一步一步都有贵人相助,可能是父亲在冥冥之中,护佑着我。”张炳升这样解释道。

浮华落尽平常心

“一壶老茶问春秋,平常之心度人生。”这是张炳升现在的心境。他现在的微信圈粉丝3000多人,微博粉丝有五万多人。几乎每天他都会分享一些励志的小短句,既是一种生活的调剂,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有时候,还会有小惊喜。“有的客户会先加我的微信,开始了解我,见面之后就已经很熟悉彼此了。谈起事来也水到渠成。”张炳升说,

所有武侠小说里,名震天下的大侠们,最终都会选择退隐江湖,“他不在江湖,江湖上却流传着他的传说。”这是一种追求,一种淡泊名利,不在乎成败的境界。张炳升说自己身上还有着家族的使命,那就是家族的荣耀——他骨子里还保留着家族文化的传统。

2009年之后的故事与之前相比显得波澜不惊:他离开了那个呆了五年的赛高国际,“在那个地方居然呆了五年。”张炳升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事实上,他从未放弃过自己当老板的想法。之后,他去甘肃与发小合伙开发房地产项目,过程和结果他不愿意细说,只是说项目开发的速度很快,从拿地到项目结束只用了两年时间。也是在一次机缘中,他为一家房企融资成功,至此,成立了“陕西炳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房地产金融。短短几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张炳升帮助三十多家房地产企业融资成功。“让更多的人有好房子住”是他谈到企业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这种愿望让他的商业视野和格局变得高远——这是一次脱胎换骨,化茧成蝶。现在,他更希望把这一切都传给下一代,就如同父亲留给他的那些朴实的话语一样。“他以后一定是一个企业家,这是一种传承。”张炳升指着坐在一旁的儿子说,那是一个微瘦“90后”青年,样子不似父亲那般威武壮实,但接人待物已有父亲当年的风范。早些年,张炳升在外打拼,很少顾及儿子,儿子几次生病动手术他都不在身边,之前,两人的关系并不融洽,“现在,我把他带在我身边,感情又重新建立起来了。”说完,张炳升开心地笑了。

张炳升说未来还有新的计划,比如他几年前去西藏喇嘛庙里收藏了合作老砖茶,现在升值了几十倍,拥有巨大的商业前景。如同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一样,张炳升的脑子里永远装着新鲜的想法,随时准备投身其中。他适应行业的能力很强,这让他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不同的领域。“成功是有惯性的,而失败也一样,关键是如何打断惯性,及时刹车,迅速掉头。”张炳升说。

猜你喜欢

人生
沉重中走出的轻盈人生
俗话说,送礼是人生第三难的事
漫画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人生的另一种表达
独一无二的你
囧态人生
人生也不过一百年
黑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