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驼峰航线失落的记忆
2015-09-15文涛等
文涛等
“在天气晴朗时,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我们给这条洒满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这是美国《时代》周刊在二战时期对驼峰航线的描述。
二战时期使用的驼峰航线,是盟国为了给中国输送战略物资而开辟的“空中生命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惨重的一条空运线。驼峰飞行员共运送了约85万吨战略物资,约有1500架美国飞机坠落在中国的西南边陲。
2015年7月28日起,“铭记·致敬——探寻驼峰英雄轨迹”大型公益活动先后在北京、成都启动。探险队成员分徒步进山和车队两路奔赴西藏林芝无人区,找寻70余年前“驼峰航线”坠机的残片。新华社中国国际文化影像传播有限公司担负此次活动的官方摄影工作,派出9名骨干全程记录了搜寻过程,并与上海快鹿投资集团联合主办了“折翼——找寻C-87”大型装置展。
8月11日,长眠冰川70余年的一架“驼峰”坠机的部分残骸从西藏波密县运往四川成都。这些见证二战期间中美并肩作战的珍贵文物,将被收藏于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建川博物馆。
飞机残骸属于1943年冬坠毁的、编号为41-24688的C-87型美军运输机。1993年9月,在海拔4100米的若果冰川海,这架飞机和五具飞行员遗体被当地猎人罗松等人发现,后中美双方共同确认为1943年冬坠毁的美军运输机。两国举行了隆重的美军飞行员遗骸交接仪式,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亲自迎接灵柩。然而,飞机残骸大部仍残留于冰川。
建川博物馆保安部队长次仁曲扎参与此次探险活动。他告诉记者,搜索队员在山顶发现了大量散落的飞机残骸。他们还发现三双军靴,其中一双是高筒雨靴,还有两双高帮军靴和一双低帮军靴。
“这些军靴和上世纪90年代我见过的美国飞行员军靴是一样的。”易贡乡中北村村民罗松说。作为向导,他带领搜索队攀上了冰川,也是上世纪90年代首次在坠机现场发现美国飞行员遗骨的5名当地人之一。
受限于运输条件,搜索队只带出50片左右较有收藏价值的残骸。这包括带有白色五角星的飞机机翼,机翼长约4.5米,宽约2米;还有飞机仪表盘、发动机、舱板零部件等。记者看到,在一些零部件上印有“Chicago、USA、FBE-18、PAT”等字样。
负责带队的建川博物馆副馆长杨建朝说,攀上冰川的过程非常艰难。沿途没有路也没有桥,队员们只能一边修路搭桥,一边行进,和41名当地藏族辅助人员一起把飞机残骸背了下来。
杨建朝说,二战期间驼峰航线掉了上千架飞机,但真正找到的屈指可数,将飞机残骸大规模收藏到博物馆的情况还是第一次。
此行策划已有6年。2009年,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从自己的老战友处获悉,有架二战期间执行“驼峰航线”运输任务的美机残骸至今仍遗落在西藏林芝境内的无人区时,立即萌生了将这个庞然大物带回成都的强烈愿望。
“6年前我就对自己说,一定要把这架美机残骸带回成都,但野外搜寻、文物保护需要专业队伍支持,一直心有余而力不足。”樊建川说,“这一愿望终于在今年实现。”
建川博物馆拥有纪念抗战时期美国空军对华援助的“飞虎奇兵馆”,其中收藏了大量美军抗战时期的文物。
“看到飞机残骸的时候,我觉得经历的艰苦都值得了。”差点被高山落石砸中的志愿者胡志洋说,虽然做了详细的搜寻方案,但实际困难远比预想得大。
另一位领队姜帆说,看到飞机残骸的那一刻,自己仿佛看到一个个曾经跳动的鲜活生命,“这些飞行员当年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为了世界和平,他们来到异国他乡挥洒热血,令人感动。”
搜寻队队员倪坚尽管遭遇严重的高原反应,但认为此行“再苦再累,也值!”他所在的上海快鹿投资集团投资3个多亿拍摄名为《大轰炸》的抗战主题电影,展现抗战时期日军对重庆的残酷轰炸以及中美空军联手无畏血战的历史。他说,“我们将与电影剧组分享此行精神财富,激励大家不忘历史,还能让这部正在拍摄中的抗战电影血肉更加丰满。”这部中美合拍的3D电影预计今年10月杀青,2016年2月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