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5-09-15张玲等
张玲等
丰南区现有对虾养殖面积近2 000 hm2,南美白对虾养殖已经替代了中国对虾养殖,与淡水养殖中的“四大家鱼”共同形成了丰南区海、淡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但是,自2013年开始,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种类不断增加,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据调查,2014年仅柳树圈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亏损就达4 000万元以上。鉴于丰南区目前严峻的对虾养殖形势,对全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报告如下。
1发展回顾
回顾丰南区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两个阶段:一是为上升发展阶段。时间为2002-2012年,此期间丰南区南美白对虾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养殖规模、效益、苗种生产、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都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二是探索和完善阶段。2013年至今,期间由于对虾肝胰脏坏死症不断蔓延和加重,丰南区南美白对虾产业出现下滑,严重影响了对虾养殖的发展,为此我们通过加强优种的引进和模式的创新等方面逐步改善南美白对虾的养殖。
1.1上升发展阶段
1.1.1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丰南区自2002年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育苗、养殖试验,随后逐步推广,海水养殖逐步取代了中国对虾,并在淡水养殖池塘逐步推广。截止目前,丰南区主养南美白对虾面积近2 000 hm2,其中淡水养殖1 000 hm2,海水养殖933 hm2。
1.1.2单产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自南美白对虾引进丰南区以来,对虾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从2002年开始到2012年间,南美白对虾平均单产达到6 000~7 500 kg/hm2,平均效益6万~7.5万元/hm2。
1.1.3苗种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全区海水工厂化育苗场95座,育苗水体9.8万m2水体,每年生产海、淡水南美白对虾苗250亿~300亿尾。虾苗生产方式有两种:⑴幼体孵化方式。育苗场从亲虾生产场家购买无节幼体进行苗种生产,占虾苗总量的20%左右。⑵对虾标粗方式。育苗场从南方购进5-6日龄的仔虾,然后进行标粗培育,虾苗达到1 cm以上出售,占虾苗总量的80%左右。
1.1.4养殖模式得到完善养殖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⑴主养南美白对虾套养其他鱼类模式。套养的主要品种为白鲳鱼、草鱼、罗非鱼等。该模式一般放养南美白对虾75万~120万尾/hm2,放养鱼类750~6 000尾/hm2不等,对虾单产4 500~6 000 kg/hm2,效益6万~7.5万元/hm2。⑵主养鲤鱼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该模式一般在主养鲤鱼池塘放养南美白对虾虾苗,放苗量15万~30万尾/hm2,养殖期间不用单独对南美白对虾进行投喂。对虾产量在750~1 500 kg/hm2左右,增加收入1.5万~2.25万元/hm2。⑶轮虫+对虾综合养殖方式。轮虫作为鱼虾蟹培育的基础饵料生物,前期供应工厂化育苗单位,中后期利用轮虫与养殖的南美白对虾食物链关系进行生态健康养殖。该模式4月上旬开始引种繁殖轮虫,4月中旬一直到6月份轮捕采收轮虫,轮虫平均单产可累计达到5 250~6 000 kg/hm2,5月中下旬投放对虾苗种,9月份开始销售,平均单产在1 125 kg/hm2左右。
1.1.4养殖技术不断熟练经过多年养殖,虾农在苗种选择、水质调节、饵料投喂、病害防治等管理技术方面不断成熟,在实践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1.2探索完善阶段
从2013开始,由于对虾肝胰脏坏死症不断蔓延和加重,发病面积不断增加,全区90%以上的养殖户出现亏损,对虾养殖产量、效益快速下降,南美白对虾平均单产下降到2 250 kg/hm2左右,且养殖风险逐步增高,需要从苗种、饵料、日常管理和养殖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完善。
1.2.1对虾品种得到了优化从2013年开始,丰南区南美白对虾综合试验推广站利用海产品特色团队资源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新品种的引进和试验示范。我站优选丰南区育苗单位与南方良种选育单位直接对接,先后引进“‘SIS一代”、“中科1号”、“桂海1号”、“海大1号”等优良品种,并在柳树瞿阝镇、黑沿子镇等地进行了多点养殖试验,有些品种表现出了良好的生长优势,因此,我们还要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南美白对虾优良品种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逐步筛选出宜于丰南区养殖的优良品种,逐步引导丰南区对虾养殖向优种化、良种化方向发展。
1.2.2养殖新模式不断创新2014年,丰南区王兰庄镇毕武庄宝丰对虾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大棚南美白对虾标粗及双茬养殖试验性生产。4月初,他们从山东正大引进南美白对虾P10虾苗在大棚中进行标粗,5月初将虾苗进行放养,6月下旬陆续出池销售,第一茬单产6 000 kg/hm2。6月中旬引进第二批苗种并集中暂养,7月初放养虾苗,从9月中下旬出池到10月上旬结束,第二茬单产5 250 kg/hm2,双茬效益21万元/hm2,取得了较好效益。2015年,该养殖模式逐步扩大。
1.2.3生物防病模式不断发展
1.2.3.1虾池套养白鲳鱼生物防控虾病技术利用食物链关系,在虾池内套养一定数量的白鲳鱼,有效地防治了对虾疾病。该模式放养南美白对虾虾苗90万~120万尾/hm2,放养白鲳鱼苗750~7 500尾/hm2,对虾平均单产3 000 kg/hm2左右。
1.2.3.2南美白对虾套养草鱼防病技术该模式4月上旬投放草鱼苗100尾,5月上旬放养虾苗45万~75万尾/hm2,9月中旬对虾出池,对虾平均单产3 000 kg/hm2。草鱼10月中旬出池,规格1.5 kg/尾左右。
2 存在问题
2.1养殖方式亟待改进
目前丰南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方式主要还是延续了上世纪一年一茬的传统养虾方法,即每年5月份放苗,经过3个多月的养成管理,9月份出售商品虾。由于虾病的多样性和顽固性,一年一茬的养殖方式已不再适于当前对虾的养殖发展需求。
2.2苗种质量逐年下降
由于亲虾代数增加,亲虾质量逐年退化,再加上有些育苗单位在苗种生产期间,滥用药品或过量使用抗生素、高温育苗等原因,南美白对虾的苗种质量逐年下降。有些虾苗放养后,成活率很低,甚至全部死亡,不得不重新放苗。有些虾苗在养殖过程中,对虾长到8~9 cm后,虽然正常摄食,但生长速度非常缓慢,严重影响了养殖单产和效益。
2.3养殖病害逐年加重
除池塘底质老化、外界水环境污染、高温期水源短缺等原因之外,近两年对虾肝胰脏坏死症不断蔓延和加重,导致南美白对虾的发病率非常高,治愈率非常低,亏损严重。
2.4养殖水环境不断恶化
由于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养殖水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重和恶化,诱发对虾养殖病害发生。
2.5养殖管理尚需规范
丰南区从事对虾养殖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盲目用药、饲料投喂不合理、生产记录不完善、生产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影响着南美白对虾的健康养殖。
2.6池塘承包年限过短
丰南区海、淡水养殖池塘承包年限一般为一年,因为承包周期过短,致使养殖户无法投入资金对现有池塘基础设施进行合理化改造,导致养殖池塘逐年“老化”,池底淤泥不断加厚,养殖生态系统处于临界状态,为病害大面积发生埋下安全隐患。
2.7缺乏相关优惠政策
针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普及和推广等方面,尚缺乏完善的政策扶持措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力度不足。
3发展对策
3.1拓宽养殖模式
针对目前流行的对虾肝胰腺坏死症病原不明、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只能以预防为主,依据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的研究成果,应该不断拓宽养殖模式,大力推广双茬养殖生产模式,提高养殖成功率。⑴推广王兰庄镇温室标粗双茬养殖模式。2014年王兰庄镇毕武庄村肖那思养殖场,采取该种养殖模式,双茬累计平均单产11 250 kg/hm2,单位效益21万元/hm2左右,是传统养殖产量、效益的3~4倍。⑵推广温室小棚双茬养殖模式。黑沿子镇挚丰养殖场进行了该模式的试验示范。从去年12月开始到今年3月底,投资90余万元,进行了池塘基础设施的改造。4月上旬放苗,目前对虾已经生长到7 cm,且生长情况良好。
3.2优化养殖品种
由于苗种质量问题导致养殖病害频发、对虾生长缓慢等养殖失败的案例已经非常普遍,选择优质、健康苗种开展养殖生产,是广大养殖户得到的普遍共识,从去年开始,我局示范性筛选并引进了“中科1号”、“桂海1号”、美国“SIS一代”苗种,取得了一定效果。因此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加强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使丰南区对虾养殖逐步朝着良种化、优种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3.3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经过对典型案例分析,丰南区柳树圈镇柳北村的李继玉养殖场,在目前养虾不景气的情况下,仍连续3年取得了好效益,平均效益10.5万~12万元/hm2。经过总结分析,该场除从苗种选购、品种搭配、肥水调藻、饲料投喂、疾病防治等方面严格技术规范外,在整个养殖期尤其注重肥水维护藻相平衡,方法是4月20日左右开始进水,一次性进水至1.7 m,随后全池泼洒肥水素进行肥水,之后每7~8 d一次,按照底改—消毒—改底的程序管理养殖池,防止池内有害的氨氮、亚硝酸盐过高,提高了养殖成功率。
3.4加强优惠政策扶持
一是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延长养殖池塘承包年限;二是针对新技术、新品种以及优良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三是积极鼓励养殖池塘的基础设施改造,发展新型的对虾健康养殖模式。
(收稿日期: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