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渔业与淡水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5-09-15秦永波
秦永波
摘 要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产量也越来越高,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渔业大国。但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资源的污染,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生的瓶颈。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大力发展节水渔业。基于此,对我国当前淡烟波浩淼渔业发展概况进行简单阐述,分析节水渔业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节水渔业;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节水渔业技术是指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大容量的更换水体,仅增加被蒸发的水量,并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养殖水体中的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使水质满足养殖生产的需要,提高养殖产品质量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节水渔业技术可大大减少养殖过程中水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 我国淡水渔业发展概况
我国淡水渔业包括内陆所有适合养殖、捕捞水产品的淡水水体范畴,主要有工厂化养鱼池、普通池塘、家庭庭院水池、湖泊、水库、河渠和部分稻田等。其中,工厂化养鱼池实现出养鱼与种菜的有机结合,其采用的是工厂化集约式养殖模式,形成鱼菜共生的养殖系统。现阶段,我国最为先进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在江苏省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其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与上海渔业机械研究所、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发,是我国工厂化渔业养殖迈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标志。我国多数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由于生物多样性结构,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污染自净能力。因此,具有较强的渔业发展潜力。在水环境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发展湖泊渔业生产也是十分有效的途径。还有一些湖泊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经呈现出严重的富营养化,这类湖泊要对养殖规模、放养品种等加以严格限制,主要采用人工放流的方法,将“三网”的养殖面积降至最低。在选择养殖品种方面,主要选择滤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为食,由于水体中的氮磷是水中浮游生物的主要营养来源,故滤食性鱼类可以有效降低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氮磷的含量,促进湖泊生态环境的改善及控制。
2 节水渔业养殖的技术要点
从某种程度上讲,节水渔业养殖技术是淡水渔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可大力发展节水渔业养殖,其主要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保持良好的水源条件
对于淡水渔业生产而言,水源条件是保证其经济效益的基本物质条件,而发展节水渔业养殖,更是要控制好水源条件。在选择养殖地址时,水源条件是首要考虑对象。首先,引水的渠道不得经过污染区;其次,要对水体水质的相关参数进行仔细、全面的了解,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毒性、总氮、亚硝基氮、盐度等。在淡水养殖中,pH7.5~8.5的水体最为适宜;如水体pH值不到7,则可采用生石灰来提高水体的pH值。保证水体中有足够的溶解氧,否则鱼类可能会由于水中氧气不足而出现烦躁、呼吸加快等现象,严重者甚至会导致鱼类死亡。养殖过程中,饲料、肥料、水生动物的排泄物等会在水体中产生大量的氨氮,因此要注意水体的清理,合理投入饵料及肥料。养殖中后期可在水中播撒沸石粉
2.2 建立科学的养殖模式
要保证鱼类放养密度的合理性,才可维持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促使水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处于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对于淡水鱼养殖而言,养殖技术及养殖模式的合理性是决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养殖过程中,要根据丰富的养殖经验及技术水平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通常情况下,只有池塘水体中有机质污染与自净能力互相平衡的前提出,其生态系统才会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如果池塘养殖密度升高,鱼类排泄物有所增加,会打破池塘自净能力与有机质污染的平衡关系,影响水质的稳定性,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如鱼病增多、水质变坏、影响产量等。除了合理的放养密度外,还要注意放养品种的选择,突出主养品种,传统的放养模式为多种吃食性鱼同池混养的方法。现阶段,由于多采用配合饲料养鱼,故要改为以一种吃食性鱼为主养鱼的模式,不仅可起到改善池塘水质的作用,还可以将天然饲料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2.3 节水渔业水质调节技术
水质的好坏会对渔业养殖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故要保证水体质量,养殖过程中可以采用下列技术对水质进行调节。
2.3.1 水生植物
可以在养殖水体中种植一定比例的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只要保证水草的比例合理,就可起到改善水体生态环境、调节水体中物质流平衡的作用。
2.3.2 利用有益微生态制剂控制及改善水体
现阶段,在淡水鱼养殖中,光合细菌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具有特殊的新陈代谢方式,在水体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可吸收和消耗水体中的大量对养殖生物有害的物质,净化水质。
2.3.3 有益藻类也可起到控制、改善水体的作用
水体中的藻类并不一定都是有益的,有害的灌类大量繁殖会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正常生长,为病菌的滋生提供条件,针对这种藻类不能单纯的用除藻剂去除,因为除藻剂除了会杀死有害藻类外,还会影响到有益藻类,且有害藻类大量死亡的过程中,会释放毒素,危害到水体生物。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种植有益藻类的方法,如小球藻、螺旋灌等。有益藻类可以将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吸收掉,使有害藻类失去生存环境,且有益藻类通常富含蛋白质,也是鱼类喜食的天然饵料。
3 结语
总之,要实现淡水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宏观上讲要调整产业结构,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从微观上看,要大力发展节水渔业养殖技术,并在实践中不停的探索,实现中国渔业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