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古楼镇枇杷树下放养土鸡初探
2015-09-15李基荣
李基荣
摘 要 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当地林木资源,开展了枇杷树下养土鸡的经济新模式。枇杷树下放养土鸡可以改善林下土壤理化状况、改善林地环境、节省成本,是一种对人类和环境都有益的种养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基于此,通过分析重庆市合川区古楼镇枇杷树下养土鸡的经济优势,分别从环境优势、成本优势、养殖优势和健康优势等展开分析。同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枇杷;土鸡养殖;古楼镇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早在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便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林下养鸡便是响应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1]。林下养鸡,即林下适度规模放养土鸡,林地为鸡群提供栖息场所,鸡群既能为林地除去杂草和提供有机肥,又能利用林地的杂草和昆虫,降低养殖成本。同时,放养土鸡风味良好,符合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市场价格稳定、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高,促农增收明显,适宜广大农户发展[2]。依托重庆市合川区古楼镇丰富的枇杷树资源,积极发展树下土鸡养殖,可以经济效益与生态发展相结合,促进畜牧特色产业的形成,推进林下土鸡养殖为代表的畜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1 枇杷树下养土鸡的经济优势
随着林下土鸡养殖的深入推进,核桃树下养鸡、森林下养鸡、茶树下养鸡以及果树下养鸡等模式相继出现,林下养殖模式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古楼镇山多地少,枇杷种植资源丰富,全镇枇杷树达200万株,种植面积1 566.67 hm2,发展枇杷树下养鸡具有很优越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带动,古楼镇树下养鸡得到较快发展。
1.1 枇杷树下土鸡养殖的环境优势
古楼镇的枇杷树林地远离人群集中居住的,饲养场地的空气、水、土壤等应符合规定和要求,周围无污染,充分保证养殖安全。首先,具有清新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源;其次,重视环境卫生,鸡棚舍四周有排水沟,避免了粪水混合,粪便集中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古楼镇枇杷树下散养本地土鸡具备的环境优势明显。
1.2 枇杷树下养殖土鸡的优势
古楼镇枇杷树下饲养的肉鸡品种全部选用土种鸡(小脚山地鸡),其羽毛光亮,颜色鲜艳,肉质香嫩,倍受消费者青睐。这样既突出了本地土鸡的地方特色,又对本地资源起到了保护和宣传推广作用。
1.3 枇杷树下养殖土鸡降低了养殖成本
对于养鸡这种饲料消耗较大的产业,其重要生产成本为饲料成本,所以增加效益的关键是如何尽可能地降低饲料成本。采用枇杷树下土鸡散养的方式,可以使土鸡自由采食虫,青草、草籽和落叶等都能成为采食对象。其食物来源安全、绿色、天然,无饲料添加剂等为人诟病的饲养原料,不仅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还显著提高了土鸡品质。
1.4 提高鸡只成活率,为果树提供营养
枇杷树林空气清新,面积广阔,远离市区和工厂,具备良好的空气、水源等,土鸡只能够在林地中自由走动,使土鸡有充足的运动量,有利于提升其对疾病的抵抗力。枇杷树下养殖土鸡作为一项新生的新农村建设经济模式,在盘活古楼镇闲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立体式的种养方式,既可有效发挥古楼镇枇杷林的树荫优势,为土鸡生长创造舒适的环境空间。同时,土鸡也可以为枇杷生长提供自然肥料。
2 枇杷树下养土鸡与环境的关系
2.1 枇杷树下养鸡与林地动物的关系
昆虫土鸡喜欢的食物,枇杷林地田间的昆虫给土鸡提供了丰富的食源,本镇枇杷林地全年鲜见虫体出没。因此,此种在减少饲料成本的同时,也减少林区病虫害的发生概率[3]。枇杷林下散养土鸡有利于增强其抗病性,也利于土鸡品质的提高,土鸡价格也随之上升,达到40元/kg左右,为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提供保障。
2.2 枇杷树下养鸡与林地植物的关系
土鸡生性胆小,一般喜欢安静的生活环境。枇杷树林远离嘈杂的市区,幽静、恬然的环境为土鸡觅食、生长提供了绝佳场所。土鸡的粪便是良好的有机肥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放养,枇杷树下的土壤肥沃了,土质疏松了,树高、胸径和郁闭度等均明显增加。同时,树木的生长速度也有所提高。该模式既有利于枇杷林木的生长,又有利于土鸡市场价值的实现。
3 存在的问题
3.1 存在潜在疫病威胁,卫生防疫意识需增强
在开始的几年内鸡群发病率较低,这是因为枇杷树下养鸡刚开始大多选用新场地,空气好、环境优,养鸡过程比较顺利,极易造成养鸡户思想麻痹,不重视林下养鸡卫生防疫 [4]。例如,未按照免疫程序接种、饲养中不严格卫生消毒,鸡粪和废弃物也没有经过完全发酵处理,甚至有些养鸡户到市场上卖鸡回来后车辆、用具和人员都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就进入养殖场内,卖剩的鸡也不进行隔离,直接放入鸡群内,如此给养殖场造成潜在疫病威胁,如果不加以防范,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3.2 养殖技术差异很大
目前,在古楼镇发展枇杷树下养鸡的群体主要分以下几类。一部分农户是年轻人,有文化,肯钻研技术,接受能力也较强,林下养鸡很成功,养殖效益很好;另有一部分农户是中年人,文化中等,技术能力一般,但有些实践经验;还有些农户是中老年人或农村妇女,文化程度较低,科技接受能力不强,养殖效益不明显。面对这种情况,开展定期对培训、辅导和交流等措施实有必要,避免因养殖技术短板造成土鸡病害、低品质等影响品牌和效益等状况的发生。
3.3 养鸡户各自为战,组织化程度低
枇杷树下养鸡多为批量生产,全进全出,这样各养鸡户的肉鸡上市都会出现时间间隔期。由于养殖户是分散经营,往往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经常缺货,而有时候又出现销售困难,产品积压。
4 发展建议
4.1 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农业部门的畜牧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养鸡户进行技术指导,指明存在的生产缺陷和隐患,提出合理化建议。如规范圈舍布局,综合考虑林地和圈舍面积以确定养殖密度;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林地轮牧制度;加强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服务工作,现场指导或定期开展培训班,传授饲养管理技术,使养殖户通过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5]。消毒制度严格执行,对饲养场地、人员、用具等需进行定期消毒,凡与外界接触过的人员、车辆和用具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场内粪便及废弃物及时堆积、发酵,实现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再利用;对病死鸡及污染物应作无害化处理;制定防疫程序,在防疫接种过程中严格操作规程,实行计划免疫;严禁使用违禁药品和饲料添加剂,并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
4.3 实行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组织和引导养殖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乡、村或跨区域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养殖户生产和经营组织化程度,实行统一繁种,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使枇杷树下养鸡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殊的优势产业,保证土鸡质量稳定,打造过硬品牌。
4.4 扩面融资,破除瓶颈,壮大地方产业
枇杷树下养鸡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同样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为突破资金短缺的瓶颈,应采取“多渠道注水“的办法,融资发展。主要是财政奖励一点,向上面争取一点,集合社会资金解决一点,林权抵押贷款支持一点,保险理赔补偿一点。为大力发展枇杷树下养土鸡,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典型示范户、生产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给予资金奖励支持[6]。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投资的主体作用,积极吸纳民间融资。此外,主动对接银信部门,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帮助广大农民和林业生产经营者解决林下养殖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4.5 注重科技开发和科技协作
枇杷树下养鸡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注重在技术推广单位之间搭建合作平台,推进科技协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开发与服务机制。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枇杷树下土鸡生长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
4.6 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不一定是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一定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是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完美诠释。应在加大枇杷综合开发,发展林下土鸡养殖的同时,向农民普及保护林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农民护林、爱林、养林的积极性,在发展土鸡新型养殖模式的同时注重枇杷树木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康伟静,肖兴翠,宋杰,等.郁闭后杨树林下养鸡效益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4):22-24,28.
[2]李秀珍,刘新华,杜建云,等.冀南地区林下养鸡生态模式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3(3):277-283.
[3]邬枭楠,缪金莉,郑颖,等.林下养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5):689-697.
[4]叶家义. 八角林下养鸡综合效应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5]刘婷霞,温国胜,邬枭楠,等.林下养鸡及其对林地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2(6):85-88.
[6]陈代荣.谈谈林下养鸡的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2011(1):128-129.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