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家养老研究综述
2015-09-15王丽美周佳丽徐行樊禹彤
王丽美 周佳丽 徐行 樊禹彤
摘 要 居家养老是我国农村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必要措施。我国学者对于农村居家养老做了很多研究。基于此,从农村居家养老的概念和内涵、需求及影响因素、模式、不足与政策建议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 老龄化;农村;居家养老
中图分类号:D669.6;D42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自1999年开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农村居民一般没有“退休”的说法,也没有退休金,年老后的生活一般由家庭成员照料。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于2009年开始试点,但由于金额有限、参保不全等问题,“新农保”的保障力度仍有待提高。总之,我国社会养老尚无法实现,居家养老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而不是权宜之策。本文试对我国农村居家养老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展望。
1 居家养老的概念与内涵
居家养老是养老方式的一种,关于其概念和内涵,不同学者对此侧重点不同。赵宝华[1]指出,养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养老应包括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3个方面;从狭义上讲,主要指经济供养,因为经济供养是养老保障的基础。杨宗传[2]强调,居家养老这一概念指老年人养老的居住形式,指老年人分散居住在自己的家庭养老,而不是集中居住在养老机构养老。同时,他还指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对应,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对应。前者是主要指居住方式,后者是主要指老年人养老的经济来源、生活照料承担人。
王锦成[3]除强调居家养老的居住场所外,还强调了其服务由社会提供,认为居家养老就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养老服务却由社会来提供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养老体系。郭竞成[4]强调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的居家养老,旨在提供家庭养老中经济保障以外的其他大部分服务。显然,学者们已经基本认同了居家养老包含老年人居住在家养老这一形式,但是对于老年人的生活由谁保障的问题则有分歧。也有学者据此提出新的定义,如张旭升、牟来娣[5]将居家养老界定为在政府主导、民间组织运作、社区协助下,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的多层次、辅助性服务的统称。
2 农村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与影响因素研究
众多学者对农村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做了研究,观点较为一致,均认为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具有多样性,单纯的资金型养老无法迎合当代老年人的需求现状。杨晶晶[6]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分为温饱、安全、交流、尊重和自我实现。毛满长、阿尔达克[7]认同农村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涵盖了生活起居、医疗卫生诊疗、娱乐休闲和情感安慰等各类的服务信息。夏敬哲[8]发现,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和日常生活服务需求是当前农村老年人最迫切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其次为精神慰藉服务需求和休闲娱乐服务需求。
在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方面,不少学者还基于各地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差异较大。廖旭晨[9]基于湖南省宁乡县的调研数据,得出对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性别、健康状况、子女数、居住方式、经济收入。而杨晶晶[6]通过调研发现,年龄和家庭情况均会影响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而健康情况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
3 农村居家养老的模式研究
居家养老的模式是指其服务的供给模式。在农村居家养老模式方面研究不多。也有学者根据调研情况介绍了部分地区的实践经验,如卜谦祥和巢飞[10]介绍了“虚拟养老院”模式,该模式依托信息技术、物业管理和医疗机构,让农村老年人在家即可享受家政、维修、保健、医疗和应急求助等服务。魏敏[11]介绍了江门市的三富村居家养老试点情况,该项目以“政府+社会组织+社工+义工+志愿者”的模式进行运作。邵德兴[12]根据杭州地区的调研,将模式分为社区照料服务供给模式、老年食堂服务供给模式、村级老人公寓服务供给模式和户院挂钩服务供给模式。
4 目前农村居家养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 存在的问题
农村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形势下的养老方式,由于在国内的实践时间并不长,尚存在诸多问题。熊炜[13]认为,我国农村发展居家养老模式存在主要问题为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认识不足,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体系不健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素质偏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经费难以保障,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邵德兴[12]则将问题归纳为筹资来源、队伍建设、服务消费和政策配套这四个方面。
4.2 对策建议
针对农村居家养老实践中存在等问题,学者纷纷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提出应对措施,基本涉及资金、政策、宣传、人员等方面,如聂鹏和蒋新红[14]提出需要重构居家养老的社会福利服务模式,重视农村老年福利事业,加大投入力度。相似地,邵德兴[12]提出,应当转变发展理念,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加大资金支持,增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后劲。对于试点地区的农村居家养老工作,也有学者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如杨晶晶[6]建议,从扩大规模以降低人均运营成本、建章立制已规范运营机制、发掘人才以提高服务素质和拓展服务内容这4个方面着手。魏敏[11]建议强化政府主导和政策支持、加强宣传力度、推进服务队伍建设等。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综合现有的相关文献易知,我国学者对于农村居家养老做了一定数量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农村居家养老领域的理论和模式研究不足。农村居家养老方面的文献并不多,居家养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一样,偏重于城市社区,有关农村居家养老的理论和模式研究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创造。二是农村居家养老的理论依据分析不深入。现有文献对于农村居家养老理论依据的分析并不多,普遍认同的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等,但总体上数量有限,分析也并不深入。综合上述,我国农村居家养老方面的研究还有诸多欠缺之处,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农村居家养老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赵宝华.挑战与对策──谈未来中国的养老保障[J].中国民政,2000(3):24-25.
[2]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J].经济评论,2000(3):59-60,68.
[3]王锦成.居家养老:中国城镇老人的必然选择[J].人口学刊,2000(4):19-22.
[4]郭竞成.居家养老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社会保障研究,2010(1):29-39.
[5]张旭升,牟来娣.“居家养老”理论与实践[J].西北人口,2010(6):25-28.
[6]杨晶晶.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地方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7]毛满长,阿尔达克.农村社区养老:模式、问题与对策[J].社会工作:理论,2010(2):44-46.
[8]夏敬哲.河北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2.
[9]廖旭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10]卜谦祥,巢飞.虚拟养老院——对解决农村社区养老问题的有益探索[J].社会保障研究,2011(3):20-23.
[11]魏敏.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
[12]邵德兴.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研究——以杭州为例[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3(2):58-63.
[13]熊炜.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14]聂鹏,蒋新红.农村居家养老的社会福利服务模式[J].社会工作,2004(6):20-23.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