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江县小粒咖啡栽培技术

2015-09-15张婷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加工

张婷

摘 要 通过认真查阅相关书籍及结合墨江县实际条件,该文从小粒咖啡栽培、病虫害害防治到采摘加工,系统总结出了墨江县小粒咖啡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粒咖啡;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加工

中图分类号:S5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02

1 墨江县情基本概况

墨江在哀牢山南面,气候受印度洋暖湿海洋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典型的热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气候的特征:夏秋高温多雨,冬春干热无风。县域地貌复杂山高谷深,长期自然冲刷形成中山宽谷的纵深切割。造就了北南走向的“墨江三江五河”流域的显著立体气候,温差高低有别,是不可多得的典型山地逆温小气候环境。

2 咖啡栽培技术

2.1 种植咖啡的土壤条件

海拔在800~1 200 m,年降雨量大于1 250 mm,年平均气温1~21 ℃,而且冬季无霜和静风的环境。坡度小于25°,土层深1 m以上,疏松肥沃,pH在5.5~6.5。且要求水源充足,交通方便。

2.2 开挖标准

标准:定植沟规格为口宽60 cm×深50 cm×40 cm,回沟平台后,要求台面宽度达到1.8~2 m,而且向内倾斜5~6°。

开挖方法:开挖时间一般在10月-翌年5月。开挖时,现将沟面表土挖起堆放在沟上方,再把沟内底土挖出堆放在沟下方。

回沟平台:在定植前15~30 d进行回沟、修整台面,回沟时,先将沟上面的表土打碎回入沟底,再把沟下方的底土回入沟面。

2.3 育苗

种子选择:种子是种植咖啡成功的关键。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卡蒂膜品种(P1、P2、P3、P4、PT、T8667,T5175及CCCA25)都是较好的,种子要从生长健壮的树上获得,把鲜果脱皮、洗净、晾干作为种子。每需种子150 g/667 m2,每年12月采种。苗圃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无霜和静风的地块。准备沙床:沙床要用干净的沙子堆放而成,厚度不低于10 cm,宽1 m,长10 m,沙床可播种500 g/m2。播种催芽:种子应用800~1 000倍液的杀菌剂,用40 ℃温水浸泡12~24 h。播种时,先将沙面摊平,然后把种子均匀地撒于沙面上,并用小木板把种子轻轻压入沙中1/2,接着撒盖一层细沙(1 cm左右),最后,盖草(毛草、松毛等)、淋水和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在催芽过程中,保持土壤温湿度很重要,温度在(25~30 ℃)。播种后40~60 d开始萌发出土;当10%左右的幼苗出土时,揭去盖草和薄膜,并接着在上面搭小荫棚(高80 cm,荫蔽度80%)。

营养土装袋:营养土由肥沃的表土(60%)、农家肥(38%)、普钙(2%)混合而成。当年苗用16 cm×20 cm营养袋,隔年苗用25 cm×30 cm营养袋。营养袋装土后整齐地排放在大荫棚底下(大荫棚高1.8 m,荫蔽度80%)。

2.4 定植

定植时间:最佳时间6-7月,最好不要超过8月15日。定植标准:当苗圃中的咖啡苗长出4~6对真叶时,就可定植。卡蒂膜品种株距一般为80~100 cm,定植穴规格为30 cm×30 cm×30 cm。施底肥:肥料要放入定植穴与土混合均匀,每一个定植穴施磷肥100 g,农家肥2~3 kg。

2.5 田间管理

一般在6月、8月、10月初进行除草和维护台面。咖啡园覆盖有2种方法:一是材料少时做根圈覆盖;二是材料多时做整个台面覆盖。无论哪种覆盖,覆盖物都必须离开咖啡树15~20 cm。荫蔽树修剪,荫蔽树分2种:一种是临时荫蔽树,另一种是永久荫蔽树(进行修剪2次,5月、10月初各修剪1次)。

2.6 咖啡施肥

施肥次数和方法:氮、磷、钾3种肥料,一般施3~4次/a,(5-6月1次,7-9月1~2次、10月1次);化学肥料要浅沟(2~3 cm)施,施后盖一层薄土;镁、锌、硼3种肥料要均匀地撒施于台面并用土覆盖,一般定植后就可以施。喷施叶面肥:喷施叶面肥是迅速补救咖啡植株缺素的最好方法;要喷施叶片背面,在晴天11:00前或16:00以后喷;常用的叶面肥有硫酸锌75~100 g对水15 L;硼砂30~75 g对水15 L。施农家肥:一般在雨季来临前施,每株3~5 kg。农家肥要与土混匀,施于台面上,也可以开沟深施。但不能贴近树干,否则容易造成细菌感染或虫害。

2.7 咖啡修剪及切干复壮

幼龄树的修剪:定植后2~3 a内,要经常修剪直生枝。定植后的咖啡树会经常萌生一些直生枝和过多的无序无用的分枝,要及时抹去。

结果树的修剪:一般在收果后2~3个月进行。剪去一分枝上距离主干15 cm以内的所有二分枝。在每一条一分枝上互相交错剪去多余二分枝,交叉保留1~2对分枝。剪去向内、向上、向下生长的不规则的次生枝和同一节上过多的枝条。剪去病虫枝、纤弱枝和下垂贴地的枝条。剪去生长过密的一分枝或二分枝。

2.8 病虫害防治

咖啡病害:廉刀菌发生在咖啡幼苗,主要靠种子传播,也能由昆虫和雨水传播,主要是用甲基托布津来防治。立枯病:发生在咖啡幼苗根茎交接处,通常出现在种苗地下茎一边,造成茎秆腐烂,种苗凋萎死亡,主要是因为浇水过度,过度荫蔽。褐眼斑病、叶片炭疽病:主要用波尔多液、多菌灵进行防治。咖啡叶锈病:主要用粉锈灵、三唑酮、粉锈星丹。煤烟病:主要是介壳虫引起的,可用吡虫灵进行喷雾。咖啡灭字虎天牛、旋皮天牛、木蠹蛾:可用2%乐斯苯防治。

2.9 收获、加工

2.9.1 采果

适时采收是保证咖啡丰产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采收的标准因品种的不同而异。小粒种咖啡的收获期比较集中,果实转红色时就可采收,应做到随熟采,如果等到完全变红后,果实容易脱落。中、大粒种咖啡的收获期较长,可等到较多的果实呈红色或紫色时才成批采收,这样可节约劳动力。

2.9.2 加工

干法加工:将采收的鲜果放在晒场上晒干,一般需要15~20 d,或用电烘箱烘干;然后用脱壳机、电磨脱去果皮和种皮,再筛去果、种皮及杂质,即成为商品咖啡豆。湿法加工:是比较先进的加工方法,加工后豆粒质量好。发酵:发酵时间一般为12~48 h。温度越高,时间越短。发酵的目的是把果胶除去,越快越好;为了防止发酵过度,可采取12 h无水发酵(一个晚上)。晾晒:1 t鲜果加工出来的带壳豆需晒场18 m2,晾晒厚度不能超过5 cm。干净的湿豆要及时搬运到晒场或晾晒架上进行晾晒。在晾晒过程中,每隔2~3 h翻动1次,注意防止雨淋和露水。不同时间采果脱皮的豆子,要分开摊晒,不能混在一起。干的咖啡豆是坚硬的,晾晒时间为7~10 d。豆子皮干燥阶段所需时间越短越好(水分45%)。如果尚未晒干,绝对不能在咖啡豆上盖覆盖物[1]。避免过度干燥(水分应大于9.5%,标准为10.5%~11.5%)。

参考文献

[1]李学俊.小粒种咖啡栽培与初加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园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有效措施浅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对龙眼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探讨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