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交奇女”胡济邦

2015-09-14

妇女生活 2015年9期
关键词:苏联

胡济邦,被誉为“外交奇女”,是当时苏德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她以“柔弱之躯全程经历卫国战争,冒着炮火报道了苏联人民的坚贞不屈、法西斯军队的残暴、苏联军民胜利的喜悦,鼓舞了中苏两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生于浙江省永康县古山镇一个农民家庭的胡济邦,幼年丧父,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多病的母亲艰难维系。

1923年秋,12岁的胡济邦考入永康县初级女子师范学校。就是在这所简陋的乡村学校,她接受了英语启蒙,开阔了视野,并为日后陆续掌握英、法、俄、日、匈牙利、拉丁语打下了基础。

1927年,胡济邦考上杭州女子法政学校。她在100余名考生中独占鳌头。

1928年,胡济邦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政治经济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加入我党领导的学生抗日委员会、反帝大同盟,并投身到声势浩大的抗日联合总示威中。

1933年春,胡济邦成为中共南京军事情报员,经四哥胡济时介绍,在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家做家庭教师。7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高级将领绝密军事会议,制订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的行动方案,计划集中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中央苏区进攻。胡济邦通过偷拍俞大维从庐山带回的绝密军事文件,获得了这个行动方案,并快速经地下党组织转送苏区。这份情报对我中央苏区反围剿起到了很大作用,使国民党遭到意想不到的挫折。

胡济邦从1933年开始供职于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1936年,胡济邦被任命为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馆随员(新闻专员),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正式派驻国外的第一位女外交官。从1941年起,胡济邦兼任《中苏文化》杂志驻苏记者,在苏联开始进行新闻采访。

苏德战争期间,胡济邦以记者身份深入前线,采访报道了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她为《中苏文化》撰写的新闻报道主要有:《庆祝全民胜利中的莫斯科》《列宁格勒防卫战之经过》《解放后的斯大林格勒》等。她采访过崔可夫、朱可夫、列宁的弟弟、列宁的夫人,还实地拍摄了大量历史性珍贵照片。她其实是抗战时期中国唯一的驻苏战地记者。

苏德战争期间,胡济邦采写的通讯大多与苏联抗击德国有关。她善于将严肃、枯燥的事实融入轻松、愉快的背景中,体现出苏联人民的爱国与坚强。她总是在铺陈事件的前因后果时,不经意地穿插一些历史故事,使文章不但增色,而且增强了说服力。通讯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对坚持抗战的中国读者起到激励作用。

胡济邦的通讯为抗战中的中国提供了一个榜样,她通过赞美列宁格勒人民英勇的抗敌精神来鼓舞中国的抗日激情。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刚刚结束,嘹亮的军号还在战地上回响,城下硝烟未散,胡济邦即获准前往斯大林格勒采访。

胡济邦抵苏后,在复杂的环境下,为中共与苏共之间,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她还为了查清一些问题、案件,不辞劳苦,奔波在苏联与比利时等国家之间,并及时提供了一些秘密情报。事后,苏方曾向李克农称赞她是一个出色的情报工作人员。

胡济邦在苏联,遵照临行前党的指示,利用合法身份,通过外交途径,致力于中苏文化交流,结识了众多的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如与列宾齐名的画家苏里科夫,著名油画家康恰罗夫斯基等,都和她是很好的朋友。她还拜康恰罗夫斯基为师,学习油画。康恰罗夫斯基十分喜爱这位才华横溢的中国女外交官,特地为她画过两张肖像画。

1949年3月,国民政府驻苏使馆起义。4月,阔别故土13载的胡济邦以赴欧学习为名离开,乘飞机经瑞士,取道香港回到大陆。

新中国成立后,经李克农推荐,胡济邦来到外交部工作,曾任秘书、科长、副处长、研究员。

1956年,胡济邦调入人民日报社,任该报驻匈牙利记者。之后,历任全国记协国际联络部部长、国际部编辑、评论员。

1979年,胡济邦的丈夫毕季龙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当时她虽已年近古稀,仍然随夫至纽约,在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并在6年时间里,风尘仆仆地访问了六七十个国家。

(摘自2015年5月16日《羊城晚报》)

猜你喜欢

苏联
戈尔巴乔夫承认:苏联解体违背全民意志
苏联解体30周年:多数俄罗斯受访者怀念苏联
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向苏联挑衅
武装保护苏联
我错失“苏联版5元券”
浅析苏联外交决策机制的特点
文化规制的悖反效应
戈尔巴乔夫惋惜“苏联不复存在”
雾在做迷藏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