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配合药物治疗囊肿型痤疮疗效观察
2015-09-14姜敏姜琨曾宪玉王玮蓁
姜敏,姜琨,曾宪玉,王玮蓁
火针配合药物治疗囊肿型痤疮疗效观察
姜敏,姜琨,曾宪玉,王玮蓁
(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 430022)
目的 观察火针配合药物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囊肿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异维A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囊肿数目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1、2、3、4星期后囊肿数目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0.05)。治疗组治疗1、2、3、4星期后囊肿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3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 火针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脓肿型痤疮的有效方法。
火针疗法;痤疮,囊肿型;针药并用
囊肿型痤疮是中重度痤疮的一种,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皮疹以囊肿为主,可伴发粉刺、丘疹、脓疱、结节,严重时可遗留有增生性或凹陷性瘢痕,给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目前多采用系统口服维甲酸及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国外文献[1]报道,异维A酸治疗痤疮通常需要累积剂量达到12~150/(mg·kg)时才发挥显著疗效,最佳疗程需15~20星期或更长时间。但维甲酸显著的副反应及长疗程显效的特点使得其治疗的依从性受到限制。因此,寻找能快速治疗囊肿型痤疮的方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采用火针配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囊肿型痤疮患者29例,并与单纯口服异维A酸治疗29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8例囊肿型痤疮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痤疮专科门诊患者,参照PillSburv及国际改良痤疮分级法,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度痤疮的诊断标准[2]。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有1例患者因火针疼痛而中止治疗,最终纳入统计共57例,其中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22±4)岁;平均病程为(2.14±0.95)年。对照组中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24±4)岁;平均病程为(2.57±0.8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为18~35岁,符合重度痤疮的诊断标准,性别不限;②同意接受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有生育要求者或妊娠期及哺乳妇女;②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③6个月内曾口服过维甲酸治疗者,不能坚持治疗从而影响疗效评定者;④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疤痕体质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火针治疗
取阿是穴(囊肿皮损顶部和基底部)。患者充分暴露皮损部位,碘伏常规消毒后,医者左手持乙醇灯,右手持耐受火针(0.50 mm×50 mm)针柄,将针置于火焰的外焰,待针体前2/3烧至发红后,垂直快速刺入囊肿顶部,并在囊肿表面多处点刺,要求稳、准、快,速进疾出。刺破囊壁时如有落空感,需用消毒棉签轻轻挤出囊内脓血、脓栓。小囊肿针刺1针即可;大囊肿则需在囊肿表面稀疏均匀地行多次点刺(2~4针)。每7 d治疗1次,共治疗4次。
2.1.2 药物治疗
口服异维A酸胶丸(特维丝,上海东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东海制药厂),按每日0.5 mg/kg为起始量计算,每日2~3次饭后口服,按是否出现口唇干裂脱屑或能否耐受,适当加减口服剂量。连续治疗4星期。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药物、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药物治疗。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皮损部位进行照相,记录囊肿的数目、大小、部位、质地及颜色变化。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两组治疗复发率进行随访,随访以复诊、电话的形式进行。
3.2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根据患者囊肿的数量、大小、质地、颜色计算治疗前后总评分,评价临床疗效[2]。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仅有色素沉着,无新发皮损,疗效指数≥95%。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无新发皮损,皮损总积分减少,疗效指数为70%~94%。
好转:皮损部分消退,偶有少许新发皮损,疗效指数为30%~69%。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无变化或加重,仍有新发皮损,疗效指数<30%。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及组间差异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囊肿数目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囊肿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1、2、3、4星期后囊肿数目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0.05)。治疗组治疗1、2、3、4星期后囊肿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囊肿数目比较 (±s,个)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囊肿数目比较 (±s,个)
组别n治疗前治疗1星期后治疗2星期后治疗3星期后治疗4星期后 治疗组289.28±4.02 6.47±2.571)3)4.56±2.261)3) 3.13±1.871)3) 2.01±1.541)3) 对照组299.16±3.87 8.31±2.892)7.94±3.122) 6.79±2.951) 5.41±2.28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2)<0.05;与对照组比较3)<0.01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3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
3.4.3 两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25例痊愈、显效患者治疗后1个月进行随访,有17例患者前后出现复发,复发以炎性丘疹及小结节为主,复发率为68.0%。对照组失访1例,9例痊愈、显效患者有7例复发,复发率为77.8%。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3.5 不良反应分析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干燥,以口唇干裂为主,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治疗期间无患者出现血脂升高。治疗组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治疗时疼痛,治疗后局部水肿,少量出血,结节囊肿水肿12 h内可消退,无患者出现瘢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痤疮多由风热之邪客于肺经,阻滞经络导致气血郁滞,阻于颜面肌肤而发,肺经血热熏蒸肌肤,日久则热毒阻滞经络,生痰生瘀,痰凝血瘀,生成粉刺,痰热瘀结而致囊肿、结节。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由多种因素作用下所致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为雄性激素绝对或相对升高,使皮脂分泌亢进,毛囊漏斗部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导致皮脂排泄障碍而潴留,加之痤疮丙酸杆菌大量增殖共同作用引起皮脂腺局部的炎症反应而至其发病[2-5]。囊肿型的中重度痤疮,除了有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外,往往还伴有机体的免疫反应介导。如囊肿形成时间较长,囊壁纤维化更进一步阻碍了药物的穿透及囊肿内容物的排除,使临床上治疗更为棘手。
火针是将特殊材质制成的粗细针在火上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从而达到温经散寒、祛寒除湿、助阳益气、调和气血、引热外达、消癥散结、祛腐生肌等作用的治疗方法。火针治疗痤疮,在于借助火针穿刺之力,开门祛邪,引热外达,给人体以火热灼伤的热刺激和针刺的机械性刺激,使毛囊口、囊壁开张,皮脂炎性物排除,病灶逐渐变性、坏死、脱落,从而起到穿刺引流、化腐生新、祛瘀消肿、软坚散结的作用[6-9]。临床研究发现火针的灼热刺激能使皮肤局部充血、水肿伴短暂的灼热、疼痛现象,由于这种热力刺激,能使该部位及附近的血管扩张,管壁的渗透力增强,血浆由血管壁内渗出,从而使机体的应激性和修复能力增强[10-13]。有动物实验研究[14]证实,火针疗法有促进病灶坏死、液化,激发自身良性调节机制,释放VEGF等许多生长因子作用,从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因此,笔者认为火针治疗囊肿既可“借火助阳”以补虚,又可“开门祛邪”以泻实,乃至“以热引热”,使火郁壅滞得泻,即“火郁发之”之义,从而达到排脓祛腐生肌之功效。异维A酸属于第1代维A酸类药物,可减少皮肤的双氢睾酮、下调皮肤的雄激素受体,抑制皮脂腺的增生与分化,减少皮脂腺体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生及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同时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针对痤疮病因的各个层面发挥其强大的治疗作用,是目前治疗痤疮最有效的药物,尤其是严重及顽固的结节囊肿型痤疮[15]。
本研究使用火针配合异维A酸治疗囊肿型痤疮,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0.01),而且在治疗时囊肿消退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有研究证实延迟特异性的炎症反应所导致的瘢痕比快速非特异性的炎症比要大得多[16],因此痤疮是否形成瘢痕,除了与部位有关以外,皮损消退的时间也尤为重要。囊肿型痤疮如能在短期内迅速得到改善,有利于降低炎性反应,阻止皮损修复过程中纤维化及瘢痕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疗程结束后1个月的随访中,两组复发率均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笔者认为,首先火针治疗时只作用于皮损局部,而未能改变多种致病因素、患者遗传体质以及生活习惯等。其次,异维A酸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时,通常需要累积剂量达到120~150/(mg·kg)才发挥显著疗效,最佳疗程需15~20星期或更长时间。而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累积剂量尚小,故两组复发率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火针配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囊肿型痤疮,具有起效快、治愈率高、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使用。而国内外文献报道,低剂量异维A 酸疗法(10 mg/d)亦能有效控制痤疮,降低复发率,并可降低皮肤黏膜副反应的发生率[17-18]。故笔者推测重度痤疮临床上可先予以火针配合异维A酸快速控制病情,后期采用低剂量异维A酸维持治疗,疗效及复发率有待临床进一步大样本的观察研究。
[1] Thielitz A, Krautheim A, Gollnick H. Update in retinoid therapy of acne[J]. Dermatol Ther, 2006,19(5):272-279.
[2]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165-1167.
[3] 罗婉瑜,周炳荣,骆丹.痤疮的外用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9):74-77.
[4] 王桂芳,张春燕,崔海.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31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5,34(8):659-661.
[5] 莫秋红,梁丽嫦,廖建琼,等.针灸治疗痤疮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5,21(12):76-83.
[6] 魏文著,蔡章健,杨晓辉.毫火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7):657-659.
[7] 郑凤娇,王悦,袁野,等.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8):175-176.
[8] 张迪,王珑,姜凡,等.近10年火针治疗面瘫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9):1601-1603.
[9] 范春兰.火针和温针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疗效比较[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8):784-786.
[10] 丁润泽.浅谈火针焠刺治疗寒证与热证的妙用[J].亚太传统医药, 2015,11(12):45-46.
[11] 刘娟,沈宝贤,张琳玲,等.火针联合LED红蓝光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罕少疾病杂志,2015,22(4):45-47.
[12] 李娜,张春雨,刘影.火针结合药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5):902-903.
[13] 林继业,赖梅生.火针疗法的机制与其治疗痤疮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8):3181-3182.
[14] 张丽蕊,阎翠兰,王玉浔,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火针治疗褥疮小鼠创面中的表达及作用[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606-608.
[15] Katsambas A, Papakonstantinou A. Acne: Systemic Treatment[J]. Clin Dermato, 2004,22(5):412-418.
[16] Holland DB, Jeremy AH, Roberts SG,. Inflammation in acne scarring:a comparison of the responses in lesions from patients prone and not prone to scar[J]. Br J Dermatol, 2004,150(1):72-81.
[17] Palmer RA, Sidhu S, Goodwin PG. 'Microdose' isotretinoin[J]. Br J Dermatol, 2000,143(1):205-206.
[18] 丁雄飞.小剂量异维A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9):735-736.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Fire Needling plus Medication in Treating Cystic Acne
JIANG Min, JIANG Kun, CENG Xian-yu, WANG Wei-zhen.
Wuhan First Hospital,Wuhan 430022,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fire needling plus medication in treating cystic acne. Methods Fifty-eight patients with cystic acne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29 cases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fire needling plus oral administration of isotretinoin and the control group, oral administration of isotretinoin alone. The number of cysts was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cysts between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one, two, three or four weeks after in the two groups (<0.01,<0.05).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89.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34.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1). Conclusion Fire needling plus medi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cystic acne.
Fire needling therapy; Acne, cystic; Combined use of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R246.7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11.1083
1005-0957(2015)11-1082-03
姜敏(1982 - ),女,住院医师
王玮蓁(1957 - ),女,主任医师,Email:weizhenwang2007@ aliyun.com
201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