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的名字刻在共和国版图上

2015-09-12苑书耸

文史春秋 2015年5期
关键词:黄骅李子陕北

● 苑书耸

在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斗争中,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奋斗终生。为了纪念这些革命英烈,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运用了各种方式,其中一项就是将一些烈士捐躯的地方或者这些英烈的故乡以这些英烈的英名来命名。目前,在新中国的版图上,以革命先辈名字命名的县级以上地名共有8处。这8处中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以孙中山先生命名的中山市、以赵尚志烈士命名的黑龙江省尚志市、以杨靖宇烈士命名的吉林省靖宇县、以左权烈士命名的山西省左权县、以刘志丹烈士命名的陕西省志丹县以外,还有河北省的黄骅市和陕西省的子洲县、子长县,分别是用来纪念黄骅、李子洲、谢子长3位革命先辈的。下面,对与这3个县市相应的3位英烈做一下介绍,使大家在缅怀英烈的同时,对这3处地名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碧血黄花 (骅),香透冀鲁边

黄骅,原名黄金山,1911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凤凰乡良上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幼年时,父母和兄长、姐姐相继过世,他与嫂子相依为命,五六岁时就学会了打猪草、挖野菜、捡干柴,7岁时到地主家放牛,受尽打骂和欺凌。为了能让黄骅上学识字,嫂子想尽了一切办法,黄骅深知自己的读书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倍加珍惜。但是由于生活极为贫苦,嫂子实在负担不起,黄骅读了两年书后就被迫辍学,靠当学徒工养家。

1926年,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到了黄骅的家乡。黄骅受到革命志士柯松涛的影响,也积极投身其中。年仅15岁的他组织了凤凰乡儿童团,任团长,带领小伙伴们站岗放哨、递送信件、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监视土豪劣绅。1928年5月,他参加了赤卫队;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5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抵达阳新地区,黄骅参加了红军。之后他历经了5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艰苦的岁月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不怕牺牲,屡建功勋,由司号员逐级提拔为团职干部,迅速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1936年,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黄骅进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干部二团政治委员。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黄骅被派到晋西南去创建抗日根据地,任晋西南游击支队队长。1938年8月又调到晋西南边区党委工作,任军事部长兼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又名晋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副支队长。他对于青年抗敌决死队的组建和训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0年4月,黄骅出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三分区司令员。在他的领导下,鲁西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1941年4月,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当时,华北抗日根据地处于抗战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冀鲁边军区因其地理位置的极端重要,成为日伪“扫荡”的重点区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率领部队机动灵活,避实击虚,不断取得反“扫荡”斗争的胜利。

1943年1月,黄骅在庆云县争取了100多名伪军反正,并带到严家坞整编。由于汉奸的告密,黄骅率领的八路军及反正伪军还没有来得及从严家坞撤走,日军就包抄上来,将他们团团围住。紧急时刻,黄骅从容不迫,他一面命令骑兵排向西北方向突围,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同时,亲自率领仍然穿着伪军制服的反正部队整齐地向东北方向开去。晨雾迷蒙,敌人不明真相,以为真地是伪军部队,没有拦截。于是黄骅率领部队从敌人的严密封锁中顺利突围,转危为安。

黄 骅

河北省新海县有个海盗叫陈志芳,此人虽然是海盗,却很少骚扰百姓。黄骅决定团结并联合他共同抗日,对他做了大量工作。陈志芳决定率手下200多人投诚。黄骅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亲自到陈的驻地与其谈判。同志们都为他的安全担心,劝他派别人去,在劝阻不住时,又提醒他多带一些人马。但是,黄骅只带着一个警卫员去到陈志芳的驻地。陈见自己仰慕已久的黄司令亲自到来,而且没有任何戒备,大为钦佩。不久,这支队伍就加入了八路军。

当时,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六旅的旅长是邢仁甫。随着地位的升高,邢仁甫逐渐腐化堕落,并愈演愈烈。对此,副旅长黄骅对他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邢仁甫怀恨在心。1943年春,一次职务调动任命使邢仁甫对黄骅误会加深,决心杀害黄骅叛党投敌。6月30日,黄骅到新海县大赵村召开会议,研究敌情,部署反“扫荡”工作。军区手枪队队长冯冠奎受邢仁甫指使,混入会场向黄骅开枪,黄骅当场遇难。

1943年新海县与青城县合并为新青县;1945年7月,为纪念当时牺牲于新海县内的黄骅烈士,该县正式命名为黄骅县;1989年改名为黄骅市。英雄黄骅的名字将伴随着渤海之滨东方巨港的崛起而家喻户晓。

西北革命的播火者——李子洲

李子洲,原名李登瀛,1892年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一个小手工业家庭里。由于家境贫困,他到了十五六岁才有机会上学读书。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哲学系学习。李子洲不但刻苦学习知识,而且主动接受进步思想,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投身于反帝爱国的洪流中,五四运动中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等爱国活动。不久,加入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参与进步刊物《秦钟》《共进》半月刊的创办和陕西旅京青年进步组织共进社的创建,是共进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3年初,经李大钊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夏,李子洲回到陕西开展革命工作。三原渭北中学校长郝梦九聘他为训育主任;年底,他接受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的邀请,担任了榆林中学的教务主任;1924年夏,又任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

李子洲十分注重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并以进步思想熏陶和感染学生。比如,邀请同盟会员、留日学者惠有光给学生作辛亥革命的报告和留日观感;请共产党员史可轩作访苏观感的报告。李子洲还从名校的毕业生中选拔了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高材生担任“绥师”的老师。

李子洲在办学的同时,把大量精力放在创建中共和青年团在陕北的地方组织上。他支持王懋廷等人于1925年2月在“绥师”组建共青团组织;1926年1月,又领导建立了中共绥德支部,并代理支部书记。不仅如此,他还先后在榆林中学、延安省立第四中学建立了中共和共青团组织。

李子洲

1926年6月,李子洲在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领导建立了中共绥德地方执委会,统一了陕北各地中共组织的领导。这期间,李子洲和绥德党、团地方执委会还派出党、团员和学生到绥德、榆林等地帮助成立农民协会,组织工会,建立妇女协进会,开展群众运动;派党、团员到陕北驻军石谦团做兵运工作,在石部成立了中共党、团组织。到1926年底,石团有百余名官兵加入共产党和共青团,石部中不少连、排长都由中共党、团员担任。这样,陕北的中共党、团组织从绥德开始,发展到榆林、延安。陕北中共党组织的壮大和工作的开展,为陕北红军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干部基础和群众基础。

1926年底,根据国共合作的需要,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简称北方区委)派李子洲等人去西安,参加筹建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和改组国民党陕西省临时党部的工作,以加强中共对关中地区的领导。1927年2月,中共陕甘区执委会成立,李子洲担任委员,负责组织工作。同时李子洲还担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部长。2月,出任被誉为“西北黄埔军校”的西安中山学院副院长兼总务长,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在尔后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李子洲和战友们的努力下,不到半年时间,中共和共青团组织在陕甘40多个市县普遍建立,党员发展到2400多人;陕西的农民协会会员达70多万人,仅次于湖南、湖北,成为全国革命运动高涨的省份之一。

国民党背叛革命后,7月初,中共陕甘区委改组为中共陕西省委,李子洲担任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代表陕西省委参加了“八七”会议。回陕后,又兼任了省军委书记,负责军事工作。他和省委其他领导人一起积极筹划武装起义,1927年10月,中共陕西省委在清涧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8年1月,他又参与渭华起义的准备,具体领导筹划渭华起义。当发动农民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之后,省委为了加强许权中旅部起义的准备,李子洲相继派刘志丹、唐澍、谢子长等军事干部到洛南县许权中旅部中去协助工作,又从地方上抽调了一大批党、团员充实许旅的力量。5月,刘志丹、唐澍、许权中率部开赴华县高塘镇,宣布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在渭华地区建立了一批区、乡苏维埃政权。

1929年2月,因为叛徒出卖,李子洲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李子洲坚贞不屈,拒绝透露中共党组织的半点机密。由于敌人的残酷折磨,加上李子洲入狱之前积劳成疾,1929年6月不幸罹难。

李子洲是中共西北地区党的事业的开拓者和陕甘红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为了表彰和纪念他那短暂而辉煌的一生,1944年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将新设的绥西县改名为子洲县,以志纪念。

陕北人民的 “谢青天”

谢子长,1897年出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从12岁起先后在西安省立第一中学、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读书。1922年考入阎锡山办的太原学兵团。1924年回安定县办民团,任团总。同年赴天津、北京,参加反帝爱国斗争。

1925年谢子长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指示,回到安定利用民团团总身份进行革命活动。这期间,他被选为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主席团成员和农民协会促成会委员,并在军阀井岳秀的部下石谦旅一个团里任连长,在该团中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中共特别支部。他在部队里传播进步思想,联络进步官兵,在地方开办农民运动讲习班,召开农协大会,改组国民党县党部和县政府,惩治土豪劣绅,清算高利贷,被陕北人民称为“谢青天”。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叛变革命,陕北军阀井岳秀也大肆镇压革命,谢子长等中共党员决定等待时机,武力反抗。10月12日,清涧起义在唐澍、谢子长的领导下爆发。谢子长豪迈地写下了“大地民方醒,中原鹿正肥”,表达了他决心推翻军阀统治、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起义后,谢子长等率部南下,途经延长县城时,歼敌两个连和一个营部。在宜川,起义部队被敌包围,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突围时遭受重大损失,起义失败。

1928年5月,谢子长又与唐澍、刘志丹、许权中等一起领导了渭(南) 华(县)起义。谢在新成立的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任委员兼第三大队大队长,率部英勇奋战,歼敌甚多,并领导参加暴动的农民打土豪、分财物,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尽管部队顽强战斗,起义还是在国民党军宋哲元3个师数万大军“围剿”下失败了。谢子长秘密回陕北继续开展革命武装斗争,1929年2月被任命为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

谢子长

1931年10月,陕北游击支队与南梁游击队在陕甘边界会合,建立西北反帝同盟军,谢子长担任总指挥。他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古田会议”决议,开办军政干部训练班,使大家明确红军的政治任务,为在陕甘边建立和扩大红军、开展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

1932年2月,西北反帝同盟军在甘肃正宁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仍任总指挥,他率部在旬邑县职田镇、阳坡头、旬邑县城等地同国民党军作战,连战皆捷,歼敌近千人,缴枪600多支;还领导农民群众斗地主,成立农民协会,进行分粮抗捐斗争,唤醒了农民的革命热情。9月,谢率部南下耀县,在照金地区歼敌400多人,缴枪300多支,扭转了游击队的困难处境,鼓舞了红军与群众的斗志。

1934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在安定县成立,谢子长任总指挥。之后,谢子长率部南下与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会合,为粉碎井岳秀对陕北根据地发动的第一次“围剿”奠定了基础。

8月,陕北红军在谢子长的指挥下,先后取得了安定景武家塌、绥德张家圪台战斗的胜利。26日,他又亲自率领部队奔袭清涧河口。在激烈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不幸胸部中弹,仍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胜利。这次战斗结束后,他不顾重伤在身,继续挥师北上攻打安定董家寺,击溃井岳秀的1个营,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在革命战斗生涯中,谢子长曾经遭受过不公正待遇,但他对党的忠诚矢志不移。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他百折不挠,愈挫弥坚,协同刘志丹等同志创建了陕甘宁根据地,为处于艰难境况当中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之地。

由于得不到有效治疗,1935年2月谢子长与世长辞。毛泽东到达陕北后,先后两次为他的墓碑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写了碑文。为纪念这位西北红军的先驱,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将其家乡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上面记述的这3位英雄和另外5位英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党和人民用祖国的一些地名来纪念他们,是他们应得的荣誉。自1949年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不再以烈士和国家领导人来命名地名”后,就没有再以这种方式来纪念其他的英烈。但是,千千万万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他们的名字已永远地刻入中国人民的心里。

猜你喜欢

黄骅李子陕北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李子有多少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埋藏史研究及生烃有利区预测
奔跑吧!李子柒
我的大陕北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党建地图·陕北
黄骅坳陷中北区多元复合成因浅层气藏与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