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院校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研究
2015-09-11单武雄
摘要 国家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的深切关怀,是包括湖南武陵山片区各族人民的重大发展机遇。作为湖南经济发展的四大板块之一,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与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关系到湖南省能不能按计划全面实现小康。农业高职院校在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有着人才技术等优势,也应该明确服务目标与任务,以及现在科学的服务途径,为湖南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武陵山片区;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327-02
湖南武陵山片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体的大湘西,包括 37个县。本区域是湖南区域经济的分水岭,是湖南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及重要的经济协作区,如何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念好“山”字经,大力推进武陵山片区特色产业带建设,走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凸显特色、实现高效,都是农业高职院校在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有着服务“三农”的百年办学历史,特别是最近几年,与隆平高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建有长沙都市花乡、动物医院、食品检测中心、现代农机产品展示推广中心等7个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400多个院外实习实训基地。建有兽医院、畜牧兽医应用技术研究所、食品研究所、藤本研究所等技术服务平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拥有“全国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培训基地”“湖南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等培训平台,是“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组建和理事长单位。作为湖南农业职业教育的龙头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置身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置身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中,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定位,切实职责,更好地服务于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1 学院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的优势
1.1 人才技术优势
学院现有生物类教授13名,副教授37人,其中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专利5项,各类研究成果50多项。“爱能5号西瓜”在汨罗、浏阳等市推广0.67万hm2,促进农民增收超过5 000万元;“湘东黑山羊保种与选育研究”成果在浏阳、临澧广泛应用于生产,实现产值过亿元;“免疫解毒清”“母崽康”“红弓链特”等兽药产品为企业年实现利润数百万元。教师每年为周边企业和农户出诊1 000余次,会诊10余次;100余名教师被地方政府或企业聘为技术顾问或科技特派员。近年在长沙、浏阳等地培育科技示范户500户。学院的“湖南藤本植物资源收集与利用研究”成果推广藤本植物逾40万株,为湖南石漠化治理、固土护坡、城市垂直绿化、庭院美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1.2 组织资源优势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建立了多个服务平台,如学院已成为中国农业装备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湖南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杂交水稻生产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湖南省中职师资培训基地等等。这些平台已经发挥了明显作用,如近3年共完成12 504人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单独招收免费培养种养大户360余人,推广农业新技术30余项。这是需要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2 学院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的目标
学院要以湖南省政府《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湖南省委“三个百千万工程”为依据,以种植、养殖企业和农民为服务对象,以农业特色产业开发为抓手,采用“品种+技术+服务”的套餐式服务模式,实施五大工程,形成“县乡(行业)—学院—企业(种植养殖户)”联动服务机制,具体的服务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立“品种+技术+服务”套餐配送的服务模式
以应用技术研究为抓手,以农业特色产业开发为突破口,以成果转化推广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学院中国农业装备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湖南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杂交水稻生产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等形成的品牌和资源优势,重点开发泸溪椪柑、靖州杨梅、溆浦蜜枣、黔阳冰糖橙、安江香柚、石门柑橘、洪江血耙鸭、新晃黄牛、武冈铜鹅、涟源黑山羊、石门马头山羊、石门土鸡等特色品种的种植、饲养新技术,教师带着成果推广,带着技术服务,使科技成果直接面对种植养殖户(企业),形成“品种+技术+服务”立体推动的服务模式,确保服务效果。
2.2 形成“县乡(行业)—学院—企业(种养户)”联动服务机制
树立“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富”的服务理念,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协调作用,以种植、养殖企业和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学院教师科技服务团队和大学生组成的“科技助农团”为主力军,形成“县乡(行业)—学院—企业(种植养殖户)”联动服务机制,地方政府主导,学院实施,联合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一村一品”建设,提高服务效果。
2.3 知识扶贫,惠及农民
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推广、挂县强农富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工程,解决县域经济特色产业、产业链中技术关键问题和人才梯队培养问题。建设期内,重点发展柑橘、鸭、鹅、羊、牛等产业,对接服务10个县,帮扶100个企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万人次,带动致富1万个农户,产生经济效益2亿元。为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石门民族职业学校、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洪江市职业中专学校、武冈市职业中专学校、涟源市劳动职业学校培养师资力量,实现锻炼教师、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发展产业、致富农民的目标[1-2]。总之,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最近5年,产生的效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接湖南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区内的武冈、桑植、溆浦、泸溪、隆回、洪江、靖州、涟源、石门、新晃10县市;对新型职业农民及企业员工和技术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6万人次;石漠化治理面积1 000 hm2,带动致富10 000户农户;产生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帮带武陵山片区的6所农业职业院校协同发展。endprint
3 学院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的任务
3.1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如凤凰县、保靖县、武陵源区、永顺县、芷江县、泸溪县、龙山县、花垣县、永定区、慈利县、桑植县、麻阳县、新晃县、靖州县、通道县、城步县、新宁县等地,要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支持湘西州和张家界的发展,并不断提升其生态文化旅游业品质,大力提升凤凰古城、崀山等旅游文化品牌,着力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度假胜地,形成若干精品旅游线路。
3.2 挂县强农富民
组织教师带领高年级学生,组成“科技助农团”进村入户,对接桑植、泸溪、洪江、溆浦、靖州、新晃、武冈、隆回、涟源、石门10县、市,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放大富民效应,建成10个产业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对接50个企业,培育科技示范户100户,科技示范带动户1 000户,产生经济效益0.5亿元。
3.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组织科技服务团队,深入湖南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区的10县、市,采取点面结合、长短结合、现场培训与网络培训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种植农民、养殖农户、返乡创业农民、农民经纪人等新型职业农民与企业员工和技术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培训。根据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技术需求情况,围绕特色农业产业的全过程,开发系列培训教材10本,重点内容包括农业创业、规模养殖技术、水果生产技术、食品营养与安全技术、实用加工技术等。建设期内,培训各类人员6万人次,其中培训职业农民2 000人次、农民经纪人1 000人次、种植农民2万人次、养殖农民1.5万人次、返乡创业农民8 000人次、企业员工和技术人员1.3万人次、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 000人次。
3.4 使农业类院校中高职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学院优质教育资源和卓越示范的作用,为湖南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区的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师资培训,发挥知识扶贫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师资素质与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同时,指导农业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3-4]。
4 学院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的优势路径
学院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的优势实现路径就是坚持6步走。一是积极争取省级政府对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二是加强与县政府的沟通,落实各自农业特色产业开发的责、权、利,并与学院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三是积极争取与学院深度合作的企业,参与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计划,提供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或在当地建设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和畜禽饲养场,带动村民致富。四是成立包括政府、行业、学院、企业在内的项目开发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安排,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五是成立包括政府、行业、学院、企业在内的项目开发工作小组,负责项目开发计划的制订、实施。六是学院组织包括行业、企业在内的专家团队,改良品种,研发新药,开发种植、饲养新技术,做好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开发系列培训教材,做好师资培训、实用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带领高年级学生,组成“科技助农团”进村入户,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建设农业特色产业的“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5 参考文献
[1] 刘湘辉,姬冠,孙艳华.连片特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评价研究:以湘西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10):35-39.
[2] 丁建军,李峰,黄利文.连片特困区县域经济增长效应分解及空间特征分析: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2):47-52.
[3] 单武雄,朱巽.湖南农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J].科教文汇,2014(20):136.
[4] 单武雄,张海芳.湖南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南方农业,2014(15):150-151.endprint